<p class="ql-block">公元1776年,世界风云激荡,人类文明却在五洲雷动中生生不息,总有古圣先贤为后代儿孙开万世太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西洋彼岸,7月4日,由乔治·华盛顿在费城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在东方的文明古国正值乾隆盛世。鄂南的幕阜山北麓,百十公里处有一块盆地,南边是绵延的白羊山,北边崖是高耸的走马岭。盆地土沃水美,适合人类生息繁衍。</p> <p class="ql-block">石氏永字辈13世祖高明公(1752年—1817年),时年24岁,年富力强正值青壮,已娶妻孙氏,育有二子。高明公极具创拓精神,看中了北边崖走马岭脚下的这方水土。说干就干,高明公便与父(金廷公)兄商量分家另立门户。</p> <p class="ql-block">过完年一开春,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走马岭下一片春意盎然。高明公率妻儿举家搬迁,拓土开基、荷斧伐木,没几天功夫,几间茅草屋落成,猪圈鸡舍一应俱全。灶屋升起袅袅炊烟,高明公接来父兄及亲友,吃了开基后的第一餐饭。庆功酒桌上,父亲甚感欣慰,连连称赞高明公远见卓识。小村落虽初具雏形,尚未名,趁着酒兴,高明公请父亲赐名。金廷公也满怀兴致,端起酒杯,声如洪钟道:“难为你辟土开彊,创业艰难,就叫‘新开山’吧!” </p><p class="ql-block">从此“新开山”这个幸福吉祥的村名在四乡八邻传开,后经登云公、维新公、洪亮公、德新公等历代先祖励精图治,阀阅至今枝繁叶茂!从最初的茅屋三间,到建造祖堂、中堂屋、下堂屋、立大门。古时生产工具落后,烧砖瓦窑、伐木起梁,一砖一瓦、一沙一泥无不系先祖肩挑背驮,无不系历代先祖节衣缩食及血汗凝聚而成。一沙一泥当思来之不易;一砖一瓦恒念物力唯艰。每思于此,心胸壮怀激烈,感念祖德!</p> <p class="ql-block">“树”字辈中有个三德公,别号“石爹”,秉性开朗乐观、为人厚道,村中男女老少皆喜与其打交道,人缘甚好!因其晚年一人独居,家中成了全村人的游乐场。若哪日石爹出门未归,村人会一拨拨去敲他家的门,若久敲不开,人人失落而归,没有石爹的日子,大家都会觉得无味无趣!平常队里开会,他家就是会堂;伏天纳凉聊天,寒冬农闲时节,他家便是烤火场,厨房中间砌一火堂,四周挤满烤火的村人,围得密不透风,大家谈古论今好不热闹,其乐融融!时过几十年,至今想起冬夜在石爹家围炉夜话烤火的温馨场面,心里还暖暖的,这是村人的精神圣地!族中有一如石爹德厚的长辈,确是我们儿孙辈之福泽!可惜三德过后,再无三德……深切怀念三德叔公!!! </p><p class="ql-block">至我“域”字辈中,出了几位翘楚。季民兄,80年代从崇阳一中考入上海交大,村里出的第一名大学生,红极一时,是我少时求学的榜样。季民后下海经商,富贵不忘乡梓,早年为新开山修路捐资伍万元留有美名!还有一兄名志刚,因行三,村里弟妹辈都喊“三哥”。三哥中学毕业后在村小教书,没多久,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三哥弃笔从戎,响应国家号召,投军保家卫国去!志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合屋光荣,是我儿时英雄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天佑兄,祥务公之次子,瘦高,属操心劳碌之人。祥务公在世日,乐善好施、急公好义,天佑接其父遗风,屋檐滴水不差移!今新开山祖祠沐风栉雨近百载,年久失修已呈摇曳欲坠状。我数次回乡,见此危状心生难过,愧对先祖,然我力微不言事,徒自神伤!今幸得天佑振臂一呼,族人百应。重振祖业,族中无一人落后,捐钱出力,人尽其才,能者多劳!壮哉!我石氏儿孙!颂赞!</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我站在禾场上仰望高高的走马岭神思,山上不知有没有住着神仙?山的另一边是个什么样的?从大人的口中,我只晓得山顶有一道宽阔的防火线,其他一无所知!山里的孩子永远向往着山外的世界……等我们长大后,山里孩子渐渐往外走。记得新开山最鼎盛的80年代,也有十多户,一百多人口,光与我同期读小学的小伙伴就有十几二十人,放学时长长的一个路队,从没感到孤单无趣。很怀念80年代初村里的邻里情,那时的村庄虽说贫穷,但有人情味。曾记得,那年月如遇送礼走人家,可向邻里借新一点的衣服穿,以便体面去赴宴。那年月的猪也难养大,常遇半大猪因病而死。那年月穷得很,哪家不幸死一条猪,也算一笔大的经济损失,会让主人伤心难过。所以一般都不会扔掉,而是由众乡邻把猪杀掉分肉,各家争相称几斤肉,按时价给主人钱款,以弥补主人的不幸,以示安慰!那个年代的人们,可能没有食品卫生安全观念。吃死猪崽肉这事,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却是邻里之间有难互助的一种义气体现!在那个普贫的年代,这种互助精神更加难能可贵!印象非常深刻!犹记得每年年关将至时,杀完年猪,主人就争相邀请合屋乡邻到家里喝洒,却名曰“喝猪血汤”,喝的是浓浓的邻里情!如遇邻里有人建新房,当然是大事,众乡邻都争相来帮工。那年月,建房没有说出钱请小工的习惯,要小工随便叫邻里!在那个普贫的年代,却到处都能体现出浓浓的家义! </p> <p class="ql-block">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先祖是后代儿孙登天的梯。今日之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有我新开山子孙创业的足迹,且各有所成。所有成就,用唯物观来论述,功劳应五五开,一半归自身努力,一半归父母及先祖。没有历代先祖为我辈夯实基础作铺垫,岂非易事!幸今各兄弟叔侄发达不忘乡,在家家都在县、市抑或更大都市均买房置业的前提下,同心协力重建祖祠,让石氏列祖英灵有所安置,让后辈也有个祭拜祖宗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写在最后,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字?我也自知文化有限,作文难成章,故只能称为一篇记录文字,不叫文章。自天佑兄告知我要重修祖祠,我忽然心血来潮认为我该动笔写点什么,即使无生花之妙笔,只为表达下自己对故土的心情,重修祖祠也是我的心愿!今日我辈系先祖之儿孙,他日我们也终将成为后代儿孙之先辈!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虽过客,但在短暂的一生中还是大有可为的,那就是承上启下,上为宗祖、下为儿孙!今日我们的一言一行以及为新开山的阀阅无疆做过什么,谁有功、谁有过自有后代儿孙来评说!只愿每一位新开山石氏儿孙肃立祖宗堂中时,面对“天地国亲师”牌位,人人问心无愧、扬眉吐气!</p> <p class="ql-block">父母生育我们,长大后为了美好生活,兄弟们像蒲公英一样飘向四方。万物蹉跎,岁月漫长,一些兄弟难免会忘记回家的路,但老家祖祠的大门永远向他们敞开着,期待游子回归的重逢时刻,哪怕一万年,永不言弃! </p> <p class="ql-block">今日新开山重振200余年光荣历史的祖宗基业,感谢族中兄弟叔侄齐心协力、人尽其才!感谢天佑兄能者多劳,敢当大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