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明珠红厝浅吟

龙哥

<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6667781</p><p class="ql-block">作者:龙哥 图片:旅拍</p>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游学途中,9 月下旬的闽南晋江,丝毫不见秋日的萧瑟,依旧弥漫着夏日的热烈。我与小区的一群旅友欣然踏上这片土地,目的地-晋江市五店市,一座静静诉说着往昔繁华与深厚文化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酒旗风飏藕花边,处处亭台好系船。”相传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十孙的五个兄弟,在上青阳山的官道上,开设了五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饮食歇脚住宿,一时间酒旗招风,炊烟飘香。“青阳蔡,五店市”从此声名远播,青阳山官道的核心位置,便是现在晋江市中心的五店市历史街区。蔡氏也因此成为五店市最早的居民。</p> <p class="ql-block">通过导游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五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五店不是市,而是景区。早在唐代,这里便始建,它也是晋江城区发源地。历经千年发展,现存古红厝建筑多为明清年代至近现代建造。2010 年启动改造后,重点建筑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部分因年久失修或缺乏维护被迁移保护重建。五店市形成以红砖厝为主的特色街区,现有 130 多幢古红厝留存。</p> <p class="ql-block">大巴停靠在五店市游客中心不远处,刚下车,一大片热烈的红瓦巷陌便撞入眼帘。那屋顶的瓦,红得夺目,恰似天边被骄阳点燃的云霞,层层叠叠,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泽。房子的墙壁、围墙,皆是红色的砖砌筑而成。这些红砖历经岁月的摩挲,却依然鲜艳如初,像是被历史注入了不老的灵魂。每一块砖都有着独特的纹理,犹如古老的象形文字,默默记录着往昔的故事。有些红厝门口转角处,还能看到有鲤鱼造型的墙雕。(意为鲤鱼跳龙门)有些后墙缝隙间的青苔,这是岁月不经意间留下的一抹抹绿意,鲤鱼墙雕与青苔,为这热烈的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微风拂过,红瓦轻响,似在低吟着古镇的前世今生,让人瞬间沉醉在这别具一格的闽南风情之中。</p> <p class="ql-block">从南山路踏入五店市,进入大街,意味着踏入状元街,也仿若踏入了时光隧道,好似让人们回到了那个科举为上的时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彼时,高中状元的学子想必也是这般意气风发。据传,晋江市五店市建有状元街与进士街 ,因晋江这一片区域,在历史上诞生过众多状元与进士,从唐朝到清朝,晋江一共出了 11 位文武状元 ,如五代十国时期的 庄际昌,字景说,号羹若,晋江青阳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 己未科武状元;清朝的吴鲁,字肃堂,号且园,晋江池店钱头村人, 光绪十六年(1890 年)庚寅科恩科状元,是福建科举时代最后一位状元。</p> <p class="ql-block">在晋江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街道两旁的建筑犹如历史的长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往昔荣耀风姿。斑驳的墙壁上,当年为庆贺状元及第所绘的壁画虽已在岁月长河中有些模糊,却仍似一部无言史书,静静诉说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热闹与喜庆。脚下的石板路,被时光打磨得光滑如镜,每一步踏上去,都仿佛踩在历史的琴弦上,奏响往昔学子们十几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的激昂乐章。那些曾经的荣耀与梦想,顺着这一条条街巷、一座座建筑,穿越悠悠时空,清晰地铺展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晋江,历代文风鼎盛,科举时代累计诞生进士 1299 名,状元街与进士街并存,这般景象在历史上实属少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传奇在此不断书写。相较于状元街的显赫张扬,进士街更多了一份内敛与儒雅。街道虽不宽阔,却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古厝的门窗雕刻着精美绝伦的图案,“福”字墙访寓意吉祥的花鸟鱼虫跃然其上,展现文人雅士生活的琴棋书画亦刻画细腻。这些精湛的雕刻,不仅是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呈现,更是古代文化鲜活而生动的体现。漫步其间,恍惚间仿佛能看到当年的进士们身着长衫,手持书卷,于这巷中悠然穿梭,热烈讨论着经史子集,精心谋划着治国方略。他们的才情与抱负,恰似这深邃的小巷,虽不事张扬,却有着无尽的深邃内涵。</p> <p class="ql-block">而在五店市,众多闽南传统建筑林立,每一座背后几乎都蕴含着一段动人的华侨故事。近代以来,晋江地区众多民众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东南亚等地谋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些人在海外打拼取得成功后,心中始终牵挂着故乡,纷纷汇款回乡修建祖屋。其中一些红砖古厝,巧妙融合了闽南当地特色与南洋建筑元素,别具一格。这些华侨不仅带回了财富,更带来了新的建筑理念和装饰风格。部分建筑上精美的南洋风格雕刻装饰,一幢幢外表看似西洋的小洋楼,却内藏闽南文化底蕴,这无疑是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见证,承载着海外游子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家族传承的无比重视。</p> <p class="ql-block">在五店市悠然绕行,不同时代的红厝建筑与西洋和闽南文化交织的小楼尽收眼底。尚书第则别具一番韵味,弥漫着一股威严庄重的气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虽尚书已远去,但尚书第的建筑依然屹立不倒,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高大的门楼门柱,厚实的墙壁,尽显主人当年的尊贵身份与崇高地位。走进屋内,宽敞的庭院,规整的布局,让人深切感受到古代官宦人家的严谨与大气。门口和屋内的牌匾、圆柱上的楹联,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为官之道、处世哲学,至今仍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人受益匪浅。300平方的尚书第不再是抽象的文字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可感的建筑实体、浓厚氛围,让人真切地领略到古代尚书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求知与探索的旅程中,游学无疑是一种绝佳方式,能让我们于行走间收获知识,于体验中感悟真谛。此次闽南之行,我便真切领略到了这独特魅力。晋江人将《爱拼才会赢》这首著名的闽南语歌曲视作自身的精彩写照。诚如晋江籍作家许谋清在《世纪预言》中所写:“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晋江人爱拼,他们一方面下南洋闯荡,另一方面敢闯四方,凭借无畏的勇气与不懈的拼搏,让五店市成为安定富庶的闽南一隅。</p> <p class="ql-block">沿着五店市街道从上市走到下市,古香古色的红砖厝群错落有致。每一栋红砖厝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蔡氏宗祠、庄氏家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等等。这些红厝,作为五店市的建筑符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它们与状元文化、进士文化、尚书第文化和华侨文化紧密交织。红瓦红墙见证了无数才子的荣耀与梦想,它们是文化的承载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共同绘就了独特的闽南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从古代的科举辉煌到现代的文化传承,五店市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底蕴,恰似一位历经沧桑的慈祥老者,向每一位到访的客人娓娓讲述着那些动人故事。涴然别墅(建于1957年)由菲律宾华侨苏孙江出资建造,巧妙融合闽南与南洋特色,成为侨乡文化的生动缩影。“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首五店市的往昔岁月,其繁华与变迁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在这繁华喧嚣的现代社会,五店市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光芒。这次闽南之旅,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文化洗礼。当我们转身离开时,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不舍,那些红房子已深深印在岁月的记忆中。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历史,更是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坚守。此次游学,让我深刻明白,文化的力量无穷无尽,它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前行的根基。</p> 欢迎欣赏感谢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