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巴中南龛石窟,位于巴州区的南龛山上,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雕刻和浓郁的世俗化气息,被誉为“盛唐彩雕第一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宗教、艺术,特别是唐代社会风貌的“活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南龛石窟↓</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7日,今天,我们团队将前往南龛山,沿途主要景点:辛刻革命纪念塔--迴风亭,有“盛唐彩雕第一窟”之誉的南龛石窟,红军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p> 一、红军造船厂遗址 <p class="ql-block"> 1933年1月,红军在离巴中城西北一公里处的柳津桥码头上,创办了一家造船厂,利用恩阳河、巴河在巴州区三江汇合,直达渠县、重庆河道舟楫之便,为巴中、恩阳两地红军运送大米、药材、百货,支援营渠、宣达战役。</p> <p class="ql-block"> 巴河↓</p> 二、迴风亭 <p class="ql-block"> 迴风亭,始建于1926年,竣工于1928年,坐东向西,简框式八边形,仿欧式建筑,通高29米,占地面积525平方米。砖、石、木混合结构,层层略收,亭身设柱、外廊、内室、术楼梁、楼板加铺三合土。内室中空,可供游人小憩,各层外廊均设栏杆,亭体内墙各面均有各种雕花窗户,外廊设木质楼梯,盘旋而上至第五层,亭项为八角攒尖顶。亭体部分砖印有“迴风亭”字样。</p> <p class="ql-block"> 迴风亭1↓</p> <p class="ql-block"> 迴风亭依山傍水,顶风矗立,巍然屹立,富丽壮观,为古城巴中增添异彩,是巴中唯一保存完好,集中西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的近代代表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迴风亭2↓</p> <p class="ql-block"> 迴风亭3↓</p> 三、南龛石窟 <p class="ql-block"> 南龛石窟,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城南二里的古化城山腹,即今南龛山腹,是巴中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 南龛石窟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后,路牌指示,向左侧石刻园而去。</p> 1、乌木井(唐代) <p class="ql-block"> 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巴州刺史严武率众僧所掘,井底用乌木砌成八卦形,中心竖木柱,乌木架上用规则的条石砌成叠六边形直至井口。井深18.6米,井水质优,冬暖夏凉,常年不枯,被称为“神泉”。</p> <p class="ql-block"> 乌木井↓</p> 2、石刻园 <p class="ql-block"> 石刻园文物主要来自原巴州祠堂、寺庙、老街、县衙及化成水库等地,系唐宋和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石柱、石碑和石浮雕。</p> <p class="ql-block"> 石刻园↓</p> <p class="ql-block"> 这四根园形石柱,源自巴州区化成水库。2000年,化成水库因加固维修堤坝被放干湖水,显露出当年文昌宫遗址中的一些古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2005年,原巴州区文物管理所将石柱、石狮及九龙神主碑等部分可移动的石质文物从化成水库运回,安放在南瓮石窟进行有效保护。此四根石柱原位于化成镇文昌宫正殿天井,现均有断裂痕迹,高度参差不齐,上端留有连接横梁的方孔。</p> <p class="ql-block"> 石柱上刻两副対仗工整的対联:</p><p class="ql-block"> “掌天下文衡是非一毫不爽,</p><p class="ql-block"> 司人间阴骘功过半点无差 ”。</p><p class="ql-block"> “奉玉检以除横流德诚远矣,</p><p class="ql-block"> 遵元圭而治平土功其神哉”。</p> <p class="ql-block"> 从石刻园出来,我们回到正门前方,沿着梯级向上而去,前面就是云屏石。</p> 3、云屏石 <p class="ql-block"> 云屏石,位于南龛造像正前右侧,像一道高耸云端的屏障挡在前面,保护着南龛造像,上刻有自唐以来历代各类观音造像及“云屏”、“光福寺”、“严武奏表碑”等题刻。</p> <p class="ql-block"> 云屏石1↓</p> <p class="ql-block"> 云屏石2↓</p> <p class="ql-block"> 云屏石3↓</p> <p class="ql-block"> 云屏石4↓</p> <p class="ql-block"> 严武奏表碑</p><p class="ql-block"> 《严武奏表碑》是被贬官员严武将南龛古寺重新修葺后,在觐见肃宗皇帝时上书的一道请求皇上为寺庙赐名的奏章及皇上同意赐名的回复。全文260余字,却详尽记录了严武修葺寺庙、奏请皇上为寺庙赐名的原因及经过。</p> <p class="ql-block"> 严武像↓</p> <p class="ql-block"> 因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被人为损坏的严武秦表碑,一些敏感的字,被特意跳档“照顾”。</p><p class="ql-block"> 严武奏表碑↓</p> <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杜甫洗墨池</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代巴州刺史严武于乾元二年奏肃宗皇帝为南龛敕名“光福寺”后,居住在成都浣花草堂的好友杜甫前来恭贺,在南龛同严武吟诗作赋数日,于池内淘洗笔砚。友别,严武追忆与好友同乐之兴,对池子进行了扩建,修假山建亭榭,并取名“洗墨池”。现亭榭虽毁,墨池尚存。</p> <p class="ql-block"> 洗墨池↓</p> <p class="ql-block"> 石窟群遥遥在望↓</p> 4、云屏长廊 <p class="ql-block"> 云屏长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修建,位于云屏石之顶上。</p> <p class="ql-block"> 云屏长廊1↓</p> <p class="ql-block"> 云屏长廊2↓</p> <p class="ql-block"> 云屏长廊3↓</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云屏长廊上眺望南龛石窟1↓</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云屏长廊上眺望南龛石窟2↓</p> 5、福寿 <p class="ql-block"> 南龛“福”“寿”(16号龛)</p><p class="ql-block">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人们从古至今追求幸福平安、祈祷健康长寿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南龛“摸福”“摸寿”由来已久,且古有规则:需在距“福”“寿”二字前九步远处站立,紧闭双眼,向前摸“福”“寿”二字,旁观者不得提示,参与者不得睁眼定位,否则不灵验。</p><p class="ql-block"> 相传摸“福”则福多、摸“寿”则寿高,同时摸着“福寿”者,定能福寿双全。</p> <p class="ql-block"> 福与寿↓</p> <p class="ql-block"> 龙与虎↓</p> <p class="ql-block"> 雲与龛↓</p> 6、山门石 <p class="ql-block"> 山门石,亦称“天门石”。传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南龛第一道门,佛祖曾托梦寺院僧尼,于山门石上镌刻南海观音像供善男信女参拜。</p> <p class="ql-block"> 山门石↓</p> <p class="ql-block"> 观音菩萨1↓</p> <p class="ql-block"> 观音菩萨2↓</p> 7、老君洞 <p class="ql-block"> 老君洞,位于“山门石”内侧石壁,因洞内原供奉道教始祖老君之像而得名。洞内三壁镌刻有自唐以来的文人墨客游南龛所题的多则诗、词、赋,其中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杜甫赴巴拜访好友严武时所作《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尤为著名。</p><p class="ql-block"> 洞口上方雕刻有地藏与六道像。地藏菩萨曾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倍受百姓尊崇。</p> <p class="ql-block"> 老君洞1↓</p> <p class="ql-block"> 老君洞2↓</p> 8、大佛洞区 <p class="ql-block"> 大佛洞区</p><p class="ql-block"> 大佛洞区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是隋唐两代我国石窟艺术巅峰时期最具代表性作品。</p><p class="ql-block"> 该洞区造像是南龛造像的主体部分,顶天立地的山崖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造像龛,有编号者176个,龛龛珠光宝气,尊尊色彩艳丽,内容丰富,造型精美。飞天手捧宝物或香花飘舞于祥云间,或身材修长,或如婴儿般肥美;天王与力士固立于龛口内外,护守佛主,威武的胡人形象令人想起大唐帝国万邦来朝的气势;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造像中,坐于莲花上的菩萨千姿百态;供养人男女两排,分立龛口两边,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这些形象与题材大都可以在长安或成都找到根源。</p> <p class="ql-block"> 83号龛中主佛一身双头,这种流行于新疆与河西、表示祥瑞的佛像题材在此出现,是巴中除连接中原地区外,亦可由汉中经天水至河西通往西域来往的明证。</p> <p class="ql-block"> 83号佛龛↓</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盛唐彩雕第一窟↓</p> <p class="ql-block"> 89号龛的陀罗尼经幢则是迄今四川最早的经幢。↓</p> <p class="ql-block"> 103号龛:毗卢遮那佛(菩提瑞像)↓</p> <p class="ql-block"> 毗卢遮那佛(菩提瑞像)2↓</p> <p class="ql-block"> 107号龛: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 116号龛:西方净土变(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 石窟似房子一样的佛帐形龛雕刻得一丝不苟,双层檐顶、瓦栊、鸱尾、珠帘、垂帐、华盖,精雕细琢;释迦牟尼、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地藏、毗沙门天王、天龙八部等无不兼备。</p> <p class="ql-block"> 巴中南龛石窟在一定程度上是京城长安式样和内容,使这里的造像和雕刻得到风气之先,成为在四川传播的源头,其影响可下达于宋代的大足石刻。</p> <p class="ql-block"> 从南龛石窟后门处回望刚刚登过的梯步。↓</p> 四、飞霞广场 <p class="ql-block"> 从南龛石窟后门出来,就是飞霞广场。这里有高大的飞霞阁,有红军纪念碑,也有休闲的六角亭。</p> <p class="ql-block"> 飞霞阁,阁高9层,39.8米。展陈巴中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作品、故事和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古巴州的诗词歌赋,彰显巴中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顶层安放佛钟,为全市人民祈福。</p> <p class="ql-block"> 飞霞阁↓</p> <p class="ql-block"> 红军纪念碑由成都军区捐建,主碑高19.3218米,寓意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18日进驻川北通江两河口。碑体四面镶嵌金光闪闪的钛金字。正面和背面由成都军区政委刘书田上将题书“红军纪念碑”碑名。左右为“赤化全川”和“平分土地”。</p> <p class="ql-block"> 红军纪念碑↓</p> 五、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p class="ql-block"> 198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修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徐向前元帅、洪学智上将和许世友上将分别为纪念碑题字。</p> <p class="ql-block">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徐向前元帅、洪学智上将题字↓</p> <p class="ql-block"> 许世友上将题字↓</p> 6、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 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反“围剿”失败。10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战略转移。在历时两个月的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翻秦岭、渡汉水、越巴山,行程三千余里,突破敌人重重围追堵截,于1932年12月18日进军川北,并迅速解放了通江、巴中、南江三座县城,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群雕↓</p> <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门前长梯↓</p> <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部分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 红军錾刻的宣传标语1↓</p> <p class="ql-block"> 红军錾刻的宣传标语2↓</p> <p class="ql-block"> 红军錾刻的宣传标语3↓</p> <p class="ql-block"> 红军錾刻的宣传标语4↓</p> <p class="ql-block"> 红军錾刻的宣传标语5↓</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后,先后攻克通江、南江和巴中等地,建立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从1933年2月至6月,红四方面军历时四个月的艰苦作战,一举粉碎了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沉重打击了其嚣张气焰,稳定了根据地的军事形势,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坚持“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历时十个多月的反围剿作战中,与根据地人民先后打退了敌军110多个团共20多万兵力的四次大总攻,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的全面胜利。</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策应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入川、抗击国民党新的军事进攻,红四方面军先后发起广昭战役、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打乱了敌人“川陕会剿”计划,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的广大地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实现了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的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从进入川陕边到撤离根据地,近两年半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开创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壮大了红军力量,对于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的革命运动,配合中央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掩护和接应全国主力红军进行长征,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两年多的革命战争中,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和苏区人民,用鲜血浇灌了这块土,地,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业绩和英名与巴山同存,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出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红四方面军从建立鄂豫皖根据地,到西征三千多里进入川陕,再强渡嘉陵江至川西与中央红军会师,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也不应该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巴中南龛景区的旅程,我们团队将驾车前往渠县,将穿越时空去汉亭村探寻汉阙,我们期待与千年前的汉代遗迹对话。</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0日于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