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色古色绿色映古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田,地处梅花山南麓,上杭、龙岩(新罗)、连城三县(区)交界,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国家批准设立的“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驻于此。为红色革命圣地,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6年)。</p><p class="ql-block"> 乙巳(2025年)秋月,晴空万里,清风拂面,意兴盎然。与荣文君等四人驱车往古田,感受这里革命的“红色”、乡土的“古色”和生态的“绿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田会议会址(廖氏祠堂——万源堂)</span></p><p class="ql-block"> 汽车驶至古田客运中心停车场。下车东望,一座古朴、静谧、庄严的清代古建筑坐落于葱郁的山峦之间。房前荷叶田田、荷花粉粉,屋后树高百尺、树木扶疏;嵌于其间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青碧的田园风光,与错落其间的红色元素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精美、动人的画卷。于是我们首先前往古田会议会址参观。</p><p class="ql-block"> 古田会议会址为廖氏祠堂,坐东向西,称“万源堂”。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古田会议于此召开,会场设于万源堂的正厅(上厅),厅堂右侧墙上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会标、中国共产党党旗和马克思、列宁画像,堂中四根大红柱上贴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四幅标语,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成为讲台。设施简单、仅有几十平方米的会场内,挤满了120多位代表,紧凑、庄重、肃穆的会场,呈现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就是在这样狭小、简陋的会场内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党和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确定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让人感慨、惊奇还有,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中的一个军、只有120多人参加的党代会,除在战争年代英勇牺牲及个别人退出革命队伍外,在开国领袖毛泽东领导下,大部分人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栋梁之才。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陈毅等4人为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等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萧克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授衔时,朱德、林彪、陈毅、罗荣桓被授予元帅,粟裕、谭政、罗瑞卿被授予大将,萧克等9人被授予上将,郭化若等10人被授予中将,叶青山被授予少将……“山川奇气曾钟此”,僻远山乡、神奇厚土之古田,一时英雄豪杰云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田会议会场(廖氏祠堂万源堂正厅堂)</span></p><p class="ql-block"> 来到古田八甲村的松荫堂和中兴堂,参观毛泽东、朱德居住的地方。史料记载,1929年12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为开好古田会议,毛泽东等殚精竭力,废寝忘食,白天忙于召开士兵、工农群众调查会和各支队、纵队党代表联席会,与大家一起查找红四军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分析其产生的根原;腊月严凝、寒气逼人的深夜,毛泽东仍在秉烛夜书,起草《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时光倒流,松荫堂二楼逼仄的房间内,毛泽东端坐在一张不到三尺见方的桌子前,身上披着薄薄的毛毡,在豆大的油灯下,时而凝视着微弱的亮光沉浸思考,时而奋笔疾书,纸上留下了他书写的一行行字、一段段文,正是这些激昂的文字,成为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纲领性文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田八甲村松荫堂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 在古田赖坊村,看到了建筑面积不算大的协成店。古田会议召开后毛泽东居于此。时值蒋介石纠集闽粤赣三省国民党军向闽西红色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红四军前委从战略上出发,决定朱德率领红四军一、三、四纵队向江西转移,毛泽东指挥二纵队飞跃彩眉岭,于龙岩小池将军庙部署阻击闽军刘和鼎部。阻击任务圆满完成后的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根据地建设等问题的悲观情绪,在协成店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内,写下了不朽的光辉巨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名为《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这篇文章,像是茫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一步一步走向新的胜利!古田有幸,见证了红色军队在重要的历史关头革故鼎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田赖坊村协成店</span></p><p class="ql-block"> 古田为高山小盆地,海拔近800米,距离上杭、龙岩、连城三城均有百余里,通行客家方言古蛟话,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地理单元。唐朝时期修筑的汀(州)漳(州)驿道贯通南北,客来货往人流量大,墟市热闹商贸繁盛,对外沟通交往频繁,形成了独特的乡土人文。</p><p class="ql-block"> 在万源堂、松荫堂、中兴堂和协成店,不仅领略了当年“红色”革命前辈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风采,于“古色”古香的建筑中看到了其精美的元素,意会了它们中的深厚乡土人文底蕴。</p><p class="ql-block"> 万源堂建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是廖姓人家的祠堂,为围合院结构,对称布局,青砖、白墙、灰瓦、红柱色彩鲜明,飞檐翘角装饰、花鸟龙凤图案点缀、诗书孝贤礼仪故事彩绘,内大门两扇厚重的门板上刻着“义种”“礼耕”四个大字,左右厢房外墙上福禄寿喜字样造型,这些无不充分显示着中华传统文化,表达了祠堂建造者的良苦用心,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松荫堂修筑于1807年(清嘉庆十二年),为“一厅两横”布局,正门石框上方刻着“春”字纹雕,门楣嵚福禄寿喜镂空木雕,体现了客家建筑传统装饰风格。大厅穹顶采用竹片弯曲工艺,穿梁斗拱带有飞檐雕饰,门、窗棂雕花精细,展现的是闽南建筑与客家工艺的融合,突显了博采众长的风格。建于1805年(清嘉庆十年)的中兴堂,占地广、建筑面积大,为“一正三横”布局,建筑外檐饰精美木雕构件,庭院西北侧存有一根立于1816年(清朝嘉庆二十一年)、高6米的石旗杆,是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象征,亦为读书人获得科举功名荣耀的标记。砖木结构、二层建筑的协成店,是1922年(民国十一年)建造的,建筑内的雕花窗棂、暗扣式外大门、廊台等十分精致,呈现了西洋建造技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田八甲村中兴堂内石旗杆</span></p><p class="ql-block"> 徜徉万源堂、松荫堂、中兴堂,读到了寓意深刻的几幅楹联:“万福攸同祥绵世綵,源泉有本派衍叉溪”“新宅依故宅以安敦堵环阡陌,小楼倚大楼为捍卫光引星辰”“静止行动随时敦艮背,周规择矩履礼凛寅衷”。其或是告诫人们不忘本、不忘源、不忘祖德,树立风清气正家风;或是表达建筑意象,描述建筑所处的位置、建筑的特征;或是教育人们“慎独”,言行举止要合乎礼法;“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智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则表明,绝不放弃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先进的西洋文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类世界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必须学习借鉴,彰显了开放包容的气概与精神。</p><p class="ql-block"> 古田,青山环绕,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是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自然保护区内,群峰突兀,自然景观奇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绿色”生态风光无限、魅力无穷。有关资料显示,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4%以上,富氧离子含量超过2万,PM2.5数值常年不低于2,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在全世界独树一帜。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重点保护动物45种,原始的栖息环境,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野生动物避难所”“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下午“驱车观花”,领略古田生态“绿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田五龙湖</span></p><p class="ql-block"> 距古田会议会址约3.5公里的五龙湖,湖面占地约45万平方米,环湖步道2公里,是一个精巧、美丽、宁静的小水库,于此漫步、游览,放松自己,惬意无比。水域对岸是一幅动人的“画卷”---一片枫树林被秋意“尽染”,枫叶如同红霞般绚灿,与潋滟湖水交相互映,构成了红黄绿相间的斑斓,尽显“山明水静夜霜来,数树深红出浅黄”的诗意。静谧、雅致的山水间,还观赏到了野鸭戏水和竹鸡、松鼠等。在这野趣横生的一隅之地,体验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田中国虎园内的老虎捕食(网络图)</span></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独特的马坊村,是中国虎园的所在地。斯处层林叠翠,湖水清碧,山谷幽静,空气清新,绿色盎然,花香四季。置身于此,仿如绿野仙踪。中国特有的珍稀虎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在这片丛林中自由自在地栖息,它的威严与美丽让人叹为观止。你看,卧于山野的华南虎,身上金黄的皮毛缀着乌黑的斑纹,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一阵微风吹过,老虎立起身,那双琥珀般的眼睛向四处扫射,如炬的眼光透出山中之王的威严;倏地飞奔向前,腿的肌肉绷如满弓,全身的虎纹在腾空间拉成流动的墨线,前掌落地,拍起尘土飞扬,甩摆的虎尾似钢鞭……如此威风凛凛的摸样,将“虎虎生威”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于中国虎园,还近距离看到了温顺的梅花鹿、顽皮的猕猴、美丽的孔雀以及天诉湖中悠闲悠游的黑天鹅等珍稀动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700岁的“红豆杉王”(网络图)</span></p><p class="ql-block"> 位于崇头村的红豆杉生态园,方圆200多亩的山地内耸立着3000余株南方红豆杉。穿行于红豆杉林,体验到了“万壑树参天”的雄姿。其错落生长着的一棵棵红豆杉,宛若一位位饱经岁月的战士,展现着各自的风采,守护着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你看,正前方二三十米外的那棵红豆杉,树干粗壮挺拔,直插云天,仿佛要向天际探寻未知的世界;道路下侧不远的那棵红豆杉,虽然长的不很高大,却形态多姿,枝干虬曲,如蛟盘旋,透露出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往前走一小段路,橫立在道中的红豆杉,粗壮的树干上显露出一道道“沟壑”,若岁月的痕迹、历史的记忆;那棵两株并生的红豆杉,若连理比翼,相依相偎,相亲相爱,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据介绍,这片红豆杉林中,树龄超过千年的占40%,树龄最高者达1700多岁,长的最高的超过52米,胸径最大的不止3.2米,冠幅投影面积最广的在200平方米以上。红豆杉是经过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经生长了250多万年,是植物王国里的“天然活化石”。然而,其含有的紫杉醇成份,是造福人类、十分珍贵高效的抗癌药物。身临多姿多彩的梅花山,让人忘却了尘世喧嚣,身体得以放松、舒畅,心灵足被洗礼、净化。梅花山之行,确实是一次难得的美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红色的热烈、古色的纯朴、绿色的盎然于古田交织、相映,其魅力让人流连、沉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0日星期三)</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nGbujCHHE1hPHyRsa-Jd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