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长白山与满清旧都 东北长线自助游(八)

心灯

<p class="ql-block">  15号早餐后,离开镜泊湖瀑布酒店,再次前往大家心心念念的长白山。从8月28号因雨雾天气长白山景区关闭以来,许多人就一直心有不甘。虽然黄师傅也安慰大家长白山是"十来九不遇",一直关心长白山天气与景区通告的队友还发现,围绕28号前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因为天气不开放。我20年前到长白山时。导游就讲过:我们是最幸运的一批游客。因为某国家领导人来过三次,都因天气原因没看到天池。大家建议,如果不是绕行太远,天气好时,最好还是再走一趟长白山。后来放弃莫尔道嘎森林公园,也是为了后边给可能去的长白山挤出时间。</p><p class="ql-block">  到了11-12号,大家连续看天气预报,终于发现15号是个好天气。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队友们的诚意感动了上天。于是决定在头一天预约了14号上午11:30进入长白山北景区的门票。</p> 从镜泊湖到长白山北景区全程275公里,我们10:20在长白山北下高速,大约不到11时,提前到达游客中心,票都是预约好的,直接乘观光车进入。按网上约定及景区游览线路,本来有三段景交车的线路。但遗憾的是,偏偏天池去不了,公开原因是有大风。天晴得没有一丝云彩,却来了个看不见的“风”,网络平台最后只是退了去天池的往返景交车票。除了天池,北景区的其他景区正常开放。<div>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最高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高度多在1000米以上,主峰为白云峰,海拔2691米,最高峰为白头峰,海拔2749米。长白山区域范围在区域地理和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狭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的主峰,即海拔1800米以上的巨型火山锥体;另一种理解,是指长白山火山区;广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或称长白山地,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的总称。</div> 从地质学源头讲,整个长白山,都是火山运动的产物。在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此4次火山喷发形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和主峰。在以上4次火山活动中,每一次喷出的火山物质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此后,长白山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在11000—15000年前,火山再次复活,最终形成了长白山天池。<div>  20年前到长白山,好像只有现在的北景区,可现在增加了南景区、西景区。南景区景点少,强度最小,能更加广角度地看天池;西景区强度大,但可欣赏峡谷。我们最初选的是从长白县进入的南景区,强度小,耗时短。8月28号因为天气关闭后,我们还是冒雨到北景区游客中心打了卡。北景区也是传统的老景区,去的游客最多。</div> 按正常情况,在北景区坐景交车大约50分钟后,到换乘中心,换乘小型车辆爬升72道弯,至天池景区游览观光,结束后返回换乘中心,再换乘环保车到瀑布景区,随后从瀑布景区一路往外,逐个游览。但因为天池的“风”临时关闭,少了两个环节,景交车把我们直接拉到了天池瀑布。<div>  正逢仲秋季节,天气晴朗,天空瓦蓝,大多数植被都已经泛黄。蓝天下的金色丛林,给这个因火山而失去生机的地方平添了几分温情。跟我记忆中不同的是,瀑布没那么遥远,而温泉群也没那么辽阔。有时候,记忆会发生偏差,尤其比较久远的记忆,不可万全相信。那时候,记得有几处野地里的温泉都可煮鸡蛋,现在只在有门面的商铺里煮,而且似乎只有一家。温泉群的温泉水也似乎比过去小了不少。但这次能近距离地观看瀑布,算是最大的收获。</div> 返回温泉群后,先坐了一段景交车,到达小天池,游览完小天池再继续徒步至绿渊潭。在绿渊潭的栈道游览时,突然就想起20年前发生的那件恐怖事件:也是在这一带,游客沿着河谷走,河谷中央有一条裂缝,有位女士到裂缝处戏水,不小心掉了下去,据说裂缝很深,当时吓得带他们的野导游顾不上自己的面包车,撒腿就跑了。当时看到的人都认为掉下去的女士凶多吉少。这事我多次讲到长白山时都会提起。这次没发现那裂缝,但绿渊潭有类似的裂缝溪流,根据这次看到的裂缝,我觉得那次的裂缝应该不会太深,也许掉进去的人后来得救了。再说,看着的跑掉的小伙,说不定是去找人施救的。这又说明,即使你看到的某些现象也不一定就是真相。一时间,心中多少泛起老旧悬案终于真相大白的轻快感。<div>  这一路除了裂缝中溪流,还有几处小瀑布,也给火山形成的景区,增加了几分玲珑与秀美。</div> 最后再次乘景交车到达谷底森林的入口处。看到谷底森林几个字,我心里就琢磨:是否是我20年前到过的那个断崖边。那时也不知道具体叫什么名,就在自己的认识里把它叫天坑,因为正好前面也有过地缝。当时我曾与宁夏的同行在此拍过一张合影照,只可惜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只有胶卷相机,每拍一张都得仔细选择,拍坏了就作废一张胶片;拍完事后还需冲洗胶卷,扩印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比现在珍贵许多。<div>  这段路往返3公里,栈道在密密麻麻的丛林中蜿蜒穿行,斜阳通过树林的间隙,把泛红、泛黄的树叶照得一片通明,给漫长的道路不断带来小惊喜。终于到了观景台,还真是当年那个断崖处。不过,当时这里没有护栏,恐高的我,感觉下边就是万丈深渊,站在边上不敢往下多看。现在有了护栏,我也早已治愈了过度的恐高症,加上断崖下的密集的树木也已长高,让人觉得不再如当年那么惊心动魄。<div><div><br></div></div></div> 实际上,我记忆中的万丈深渊仅有60米的垂直落差,只是恐高心里放大了当时的印象与后来的记忆。这里的断崖绝壁也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在火山喷发时伴随着地震,使整个地表垂直下陷,形成了巨大的山谷,而主火山的喷发,又使得旁侧的小火山口在后期被切割,造成火山口大面积塌陷,形成了深谷;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以及风化剥蚀的内壁岩石,逐渐形成了营养丰富的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漫长的岁月里,风和动物等将植物的种子带到谷底,这些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生根发芽;再经过千百年的繁衍生长,逐渐形成了茂密的森林。20年之间的两次到达,让我也见证了谷底森林从小到大、从疏到密的变化。 <div>  结束游览后,返回出入口,乘坐直达景区出口的景交车,大约下午5:15,回到游客中心,这时差不多一半多队友已经在停车场等候。</div> 我打电话叫来已经回预订的速8酒店休息的黄师傅开车过来接大家。我们的大巴车到后,还有几位落在了后面,等齐所有队友后,回到酒店,卸行李,拿房卡入住。夜幕初降时分,外出吃烧烤,品尝餐馆自己酿造的米酒、玉米酒。晚饭后,就在酒店旁的夜市闲逛,看二道白河的夜景。没离开兰州前,一直为在长白山景区的住宿发愁,原打算是在周边的县城或镇子住的,28号到了游客集散中心,才发现这个叫二道白河的镇子住宿其实很方便。28号前还曾联系过一家酒店,打算万一到北景区,就住他们酒店。这次结束游览进入镇子后,才发现这个靠长白山旅游发展起来的小镇不但漂亮,还很繁华,吃住购物都非常方便。<div>  9月16号是此行的最后一天,按计划返回沈阳后散团,全程500多的里程也事先计算、评估过。</div> <p class="ql-block">  在路上,我跟黄师傅商议,选一个沿途的景点顺路看一下,也可休息,不至于为赶路而过于单调。当然,沿途的景色还是有许多新鲜之处,让许多队友的兴奋点始终处于活跃状态。</p><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的是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的第一个都城,被誉为清代关外三京之首,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朝发祥地和满族文化的重要象征。该城始建于1603年,满语意为“横岗”。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登基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创建八旗制度和满文,开启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1621年迁都辽阳前,这里作为后金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被皇太极尊为“天眷兴京”,康熙、乾隆等四位皇帝曾七次巡祭。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首创布椽筑城法,对研究清初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p> 需要买门票的买好门票后,考虑性价比,采取统一购买观光车的方式,平均每人15元乘电瓶观光车进入景区,逐个游览其景点。虽为满清早期的都城,但也就是现在村委会的感觉,可见一个宏大的王朝也有过幼弱的童年。<div>  古城依山而建,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千米,核心为汗宫大衙门(努尔哈赤登基处)、汗王寝宫及罕王井(城内唯一水源井);外城‌周长约4.5千米,含正白旗衙门、塔克世故居、驸马府遗址及铠甲制造场等,完整保存女真山城格局。‌现存建筑群包括汗宫大衙门、文庙(清代第一座孔庙)、普觉寺(关帝庙)及显佑宫、地藏寺等皇家寺庙(部分为后世修复)。‌本来还怀疑整个赫图阿拉城都是后世所仿建,但想到满清覆灭不过百年,而他们又是一个及其看重祖先传承的民族,对他们曾经的龙兴之地,更是重视有加。保护他们最初的都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div> 在古城内的古井旁有一处民俗表演广场,大家除了打水洗手洗脸外,也顺便看展示满族历史与宗教的表演。这种演出,谈不到什么艺术与内涵,无非增加点氛围感,给景区拉拉人气。乘电瓶车离开途中,本想在一处可吃饭的地方吃饭,但司机不停车,只好直接出景区大门。到了大门外的游客中心,给管理人员反映问题,他们表示可以送我们进去吃饭。但时间经不起耽误。等已经在里边吃饭的队友出景区后,继续前往沈阳。下午5时许,进入沈阳市区,途经“九一八”纪念馆,黄师傅特意放慢车速,让大家拍照。从沈阳出发前的8月25号,有不少队友已经去了纪念馆。那天我们几位本来也有时间去,但考虑到无法了解到全部历史,就没有特意去。<div>  随后到达沈阳北站附近,放下要在此乘车离开的队友,最后送大家到达此前住宿过的瀚都商务酒店,顺利结束22天的全部行程。诚心的黄师傅非要请我们几个一路跟他一起吃饭的人吃饭,并一直在楼下等候。我们几个商议。觉得他第二天还要出车,就由我下楼去说服他,最后让他抓紧回去休息,准备第二天的出车。</div> 送走了黄师傅,当晚我们走到酒店另一边的街上找地方吃饭,才发现这里比朝火车站一面的街道要热闹,进入一家面馆,发现有不少队友早已在此用餐,而且像马老师他们,早在刚到沈阳时就发现了这家面馆。<div>  17日早晨,消停地用完酒店的早餐,寄存好行李并退房后出发,前往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别称盛京皇宫,属于国家级4A级风景区,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宫殿是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皇帝兴建和使用的宫殿,始建于1625年,完成于1783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现今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其按照建筑布局和使用功能分为东、中、西三路,有各类古建筑114座,主要景点有崇政殿、十王亭、凤凰楼等。这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div> 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div>  参观完沈阳故宫后,又进入对面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故宫南院)参观,欣赏精致至极的清代家具。沈阳故宫博物院是在沈阳故宫基础上建立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原本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1926年成立了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1981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鲜明的自身特色。</div> <p class="ql-block">  随后继续徒步1公里多,到达小南教堂参观拍照。小南教堂是当地人根据小南街的位置对沈阳天主教堂的简称,也叫南关天主教堂,堂名为耶稣圣心堂,俗称“洋楼”,准确的全称为:天主教辽宁总教区沈阳南关主教坐堂天主堂。它是东北建筑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是辽宁省、沈阳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会址所在地。是天主教辽宁教区宗教活动中心。在东北地区地位较高、历史较早、规模较大、风格较纯正、保存较完整的一幢宗教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3年3月5日,沈阳天主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早期的传教士与教堂对传播现代文明(办新式学校、医院)发挥过特殊的作用。但从义和团运动以来,民间对洋教与洋教堂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直到今天,在一些民粹思潮影响下,对外来宗教有一种抵触情绪。殊不知,遍地的佛教寺院也来自国外。</p> <p class="ql-block">  沈阳天主堂是由法国巴黎大学毕业的梁亨利神父设计的。由法国传教士方若望动土兴建。共有堂宇120楹,分东、中、西3个院落,总面积约9264平方米。西院原为奉天天主教光华小学,东院原为惠华医院、华光女校及修女住宅;教堂位于中间,南北长66.3米,东西宽17.2米,哥特式建筑,两个钟塔伸向天空,高约45米。面积约1100平方米,青砖青瓦,顶棚起拱,堂内24根石柱支撑,可容纳1500人。</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天主教堂,再徒步返回,以买红肠的由头鼓励红儿、果果,顺道在东三省总督府前打卡,随后才根据队友发的位置图,到达许多队友已经去过的大东门农贸市场。两位女士排队采购,我则溜达一圈后在大门外给东门城楼拍照。</p><p class="ql-block"> 中午2时许,结束大半天的游览,回酒店取上行李,乘网约车前往机场。下午5:30,飞机起飞,离开沈阳,结束前后总共26天的东北长线自助游。部分队友前一天离开沈阳,也有的滞留至18号,大家分批奔赴各自要去的地方,有的继续自己的旅程,有的回自己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