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载笔砚缘 一世同学情~~~杜庄高一班聚会纪实

幸福向前走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上午九点多,杜庄高一班45位同学.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母校旧址(杜庄村委会)。还有北京上海的同学都赶了回来。顿时,欢声笑语飘荡在当年的教室门前。破旧的舞台好像也有了生机,同学们围在院子里回忆当年舞台边上的朗读声,操场上的传球景……</p> <p class="ql-block">母校院子里合个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阳正好,风也温柔。我们一群老同学站在老教学楼前,身后是那棵几十年的老梧桐,枝叶伸展,像在替时光撑起一片绿荫。大家拿上小红旗,分给大家,红得亮眼,像是把当年的热血又悄悄带回了今天。快门按下的一瞬,笑声定格,眼角的细纹里都盛着光。两载同窗,笔砚相伴,如今再聚,竟还是少年模样。</p> <p class="ql-block">有人坐在长椅上聊着近况,有人围着一棵树回忆哪年哪月曾在底下背过课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静静挂在墙上,蓝顶白墙,倒与记忆里的校园气息意外相融。话不多,却句句踏实。几十年没见,开口却是“你还是那样”“你胖了我可认得”。原来,真正的老同学,从不需要寒暄。</p> <p class="ql-block">同学会会长陈新民同学主持会议</p> <p class="ql-block">首先大家默哀,祭奠我们的苏老师,李老师,王老师,吉老师。</p> <p class="ql-block">新民同学为大家展示了我们尊敬的苏老师的笔迹,见字如见人,老师的音容笑貌顿时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第二项,同学会秘书长杨秀票致辞,她站在桌前,手握麦克风,另一只手举着手机,即是致辞又像是随性发挥。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p><p class="ql-block">横幅上写着“载笔砚缘 一世同学情”,日期是2025年10月10日——我们特意选了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为让未来的自己也能记住:十全十美,连续几次聚会都选这个日子,这一天,我们又来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项,在北京工作的张建社同学讲话,他深情的回忆,把大家带回了当年。……</p><p class="ql-block">在杜庄中学高一班同学聚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张 建 社</p><p class="ql-block">(2025.10.10)</p><p class="ql-block">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敬个军礼!军礼是我们军人最崇高的礼节,我想以此来表达我对同学们的崇高敬意和对杜庄中学高一班的尊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自离开杜庄中学后的第一次返校,终于圆了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了却了梦回萦绕的一个心愿,心情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新民会长要让我讲一讲,我就先发个言吧,拋砖引玉。</p><p class="ql-block"> 先代表王建社同学向大家问好!他因故未能参会,特让我代致歉意!</p><p class="ql-block"> 再简要地向大家汇报一下我近几十年来的情况(略)</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着这些似曾相识而又不敢相认的面孔,脑海里也浮现出一些似曾发生却又相当模糊的场景,我的心情是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我们又见面了!一个握手掂起多年的思念,一声问候唤醒沉寂的情缘;忐忑的是,有好多同学我都不认识了,大部分同学都叫不出名字,大家会不会笑话我?现在当我们坐下来共话同窗情的时候,一切忐忑都烟消云散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要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感动。看着大家熟悉的面孔,听着大家热情的问侯,我非常高兴!听新民会长讲,有好多同学是克服了很多困难来参加聚会的;有好几个在外地的同学,也是协调了好长时间,不远千里赶来赴约的;还有一些同学虽然想了各种办法但还是未能到会。今天有近40 名同学莅临现场。这说明同学们是很看重这次活动的,同学们是很怀念同窗之谊的,同学们是很尊重“杜中高一班”这个名号的!同时也说明,杜庄中学高一班,时过50多年,仍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听到、看到这些,我非常感动!我为我曾是“杜中高一班”的一员而自豪、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第二,感谢。我要感谢同学会的陈新民同学、冯当顺同学、黄仰珍同学、李占平同学、翟仰民同学、杨秀票同学、任引妙同学、陈淑梅同学、郝玉芳同学、骆菊兰同学等,正是由于你们的周密计划、科学组织、精心安排,才使我们这次聚会活动能够如期举行!我更要感谢以王晓玉老师为代表的所有为高一班代过课的老师们,特别是己离我们而去的苏垂端老师、李福汉老师、王顺生老师等,正是由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我们才既学到了文化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既成长了身体,更开启了心智。老师的教养之恩,我们当永远铭记!同时,我还要感谢杜庄村的书记、主任,正是由于你们的精心维护,我们杜庄中学高一班的游子们今天才能再回故里,坐在昔日的教室里,重温同窗之情,共叙学友之谊,笑谈古今之事。杜庄中学高一班,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圣殿!</p><p class="ql-block">第三,感恩。草木一秋风霜过,人活半世当精明。这里的精明,除聪明、机灵外,重要的是指会知足、懂感恩。时至今日,我们都还幸福地活着,说明我们都是“成功人士”。我们之所以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外,更多的是祖国和时代对我们的偏爱、社会对我们的支持、朋友对我们的关怀、家人对我们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感恩于祖国和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出生于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初期,成长于“缺衣少食”的困难时期,就学于“十年文革”的动荡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的变革时期。我们的成长过程和共和国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大进程,息息相关,步步相连。现在,我们正和祖国一起,迈步跨入“硬起来”的新时代!看了一个月前的“9.3阅兵”,相信大家会有同感!我们是时代的“宠儿”、是祖国十分独特的“一代儿女”!我们要感恩于杜庄中学对我们的培养。高中毕业我们即步入社会,高一班为我们踏入社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为我们以后的展翅飞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个恩我们什么时候都不会忘!我们要感恩于社会给我们提供的舞台和家人对我们的支持,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安身立命,施展拳脚,也才使我们不断地进步、健康地成长!我也要感恩于人民解放军对我的淬练和培养,“穿一辈子军装,扛一辈子钢枪”这是我当年参军入伍到军营后第三天(1975.1.8)的日记中,不自量力地写下的一句话,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达到了!没有部队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懊悔!这里,我还要感恩于同学们包括今天未到会的同学,以及驾鹤西游先走一步的同学,正是由于您们当年对我的帮助、关照、支持、鼓励,才使我能有今天。我永远忘不了,生病时,周永康、裴福民等同学把我送往医院,考试前吴晋育同学帮我补课,割麦时杨焕民、薛文宽同学给我搭手,上山割柴时杨炳成同学和我摸黑走在白坡的山梁上,以及放学路上田公民、侯中民、周学智、宋振德、王存兴、张怀斌、曹自豪、潘自勇等同学的相伴,教育回潮风波中陈新民、杨苏芳、黄仰珍、陈淑梅等同学的小会,黑板报前翟仰民、杨秀票、刘年光、杨兴林等同学的相助,李占平、刘新耀、贺思贤等同学的一起“夜读”,杨文涛、张宪民、程怀亮、常自民同学的闲暇“书聊”、鲁庆云同学“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教唱,任宪庭同学黄河滩上陪我的“车映夕阳”,还有冯当顺同学的拐杖、周建斌同学的敲钟、周志高周福明周万林同学的蓝球、王建社同学“除铃铛不响那里都响的自行车”……等等等等,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有时甚至彻夜难眠!这些我都不会忘记,请允许我再敬个礼,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这样的场景己经过去50多年了!5 0多年,在人类历史上,是短暂之一瞬间,而在个人的成长史上,却是漫长而艰辛的大半世之旅程。50多年来,虽然大家从事的职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大家走过的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大家的经历,坎坎坷坷,各有千秋,但回过头来看,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坚定而有力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艰辛而扎实的;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坚实而有意义的;我们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迸发出热腔的热情和耀眼的光芒。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我们的社会,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我们在自己的家庭里,尊老爱幼,勤劳节俭,传承家风,苦心经营,用无比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在家族的族谱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树起了新的丰碑。当然,在这50多年里,我们也有过许多的忧愁、不顺、无奈、遗憾,甚至于挫折、跌跤,但那都是人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和不可多得的财富。可以说,我们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没有辜负杜庄中学高一班的培养,没有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没有辜负老人赋予我们的期盼。我们的前半页是闪亮的!我们的前半生是辉𤾗的!这应该是我们回顾50余年来经历的总结,也应该是我们的共识!</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现在我们都进入或正在进入七秩之年。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都已进入古来稀老年之阶段。我们要认老,我们要服老,我们要过好老年生活!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老年应该怎么过?我们的后半生应该怎么个活法?我曾凑了几句,写成自己的“夕照颂”:“七十夕阳好,满目火样红。犹如稚儿垒城楼,何患借东风”。这首短诗四句话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年届古稀,但眼里都是光明;二是有过孔明“巧借东风”(即会顺势、借力)的经历,暗含也有过关公走麦城、失荆州之耻,但都已成过往;三是保持孩童之心,尽做想做之事,潇洒欢渡余生。用大白话讲,就是洞察风云,看淡高低;摆正位置,知道进退;不求索取,适当奉献;随心顺意,快乐人生!黄仰珍同学9月15日在同学群中发了几句话:“人生难得晚年闲,悠悠自在过余年;一颗童心好好玩,健康快乐心中甜;丢弃世上烦心事,过好夕阳每一天。”也有杨秀票、陈淑梅等不少同学发过类似的信息,这些正和我意。我们就是要以孩童之心、青年之志、壮年之智、渡老年之劫,圆人生之梦!</p><p class="ql-block"> 今后我们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也很多。我们要以两年的高中同学情缘为动力,以50余年的奋斗为基础,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精神状态,过好每一天、每一年,以优美的画笔和优异的画卷,绘好每一页、每一章,从而使自己的历史熠熠生辉,使自己的人生光彩夺目!祝愿大家身体健健康康、生活快快乐乐、诸事顺顺利利、家庭和和美美;祝福大家身如黄山不老松,心似孩提小年青,眼看圣诞宝葫在,脚走百年仍如风。</p><p class="ql-block"> 70岁的聚会将成过往,我们期待着80岁、90岁的相聚!我们应该有个约定,那就是快乐生活,安渡晚年,秀票刚才说,“不到九十九,谁也不许走!”我再续一句,“过了九十九,还要常聚首!”我们都要为这个约定而努力、而奋斗!</p><p class="ql-block"> 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三言两语”,即感动之言、感谢之言、感恩之言和回顾总结之语、希望祝福之语。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就说这些,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张建社同学专门从北京为大家带来毛主席纪念章,大家都马上戴在了胸前。</p> <p class="ql-block">翟仰民同学朗诵诗歌,并献上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翟作毅同学唱了一段戏曲</p> <p class="ql-block">大家顾不上嗑瓜子,吃糖果花生,纷纷上前表演。看,郝玉芳同学第一个唱了一首歌曲。</p> <p class="ql-block">大家畅所欲言,回忆当年。话头一开,往事便如潮水般涌来。我们穿着普通的衣服,说着普通的话,却像是在翻阅一本泛黄的青春日记。墙上那句“载笔砚缘 一世同学情”静静看着我们,仿佛它也记得,那两年里,我们共用过一支笔,共抄过一页笔记,共望过同一片晚霞。</p> <p class="ql-block">同学的爱人刘样样和几位女同学随着建社的乐器独奏,忽然举起小红旗,像当年运动会那样挥舞起来。格子外套的样样笑得最欢,黄仰珍高举旗帜,喊了句“杜庄高一班,到!”立刻有人接:“到!”“到!”“到!”一声声应和,响在屋里,也响在心里。那一刻,我们不是白发渐生的中老年人,而是站在教室门口,准备喊“报告”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团支部书记杨苏芳,他站起来讲话,黑外套衬得身形挺拔,手势依旧有力。他说:“我们这一代人,走过弯路,也赶上了好时候。但最值得的,是还有这么一群人,愿意为一句‘同学’,千里迢迢赶来。”他顿了顿,“两载笔砚,写不尽一世情。”台下有人悄悄抹了眼角,有人举起茶杯,轻轻碰了碰邻座的杯沿。他还为同学们唱了两首歌。看到他,我突然想起当年学校在杜庄三队割麦子,我身体不好总是在后面,他总是帮我,安排我在地头收拾,这些点点滴滴总记得。我们是一个村,是世交,他爹和我爹是发小是好友。我年龄小身体又不好,所以经常得到他的照顾。</p> <p class="ql-block">最后,退休后参加健康教育的杨秀票声音平稳而深情。她说我们像一砚墨,初时浓烈,年久却更显韵味;说同学情不是酒,却比酒更经得起岁月沉淀。她结合多年健康教育经历,给大家讲了健康四大基石。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横幅上,落在每个人的肩头。那一刻,大家忽然明白:所谓“一世同学情”,不是我们多常联系,而是只要一个召唤,我们就能回到彼此身边。</p> <p class="ql-block">杨秀票也用书法表达了同学情谊。不论字如何,只是为那份从未断过的文脉与情谊。两载同窗,笔砚为证;一世相念,不问归期。</p> <p class="ql-block">一群小鸡又回到大树下寻寻觅觅,“愿你年过半百 归来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李占平,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同学。他举起手机,悄悄拍下大家围坐的侧影。光线从窗外洒进来,照在茶杯上,照在笑起的皱纹里。一面面小国旗,红得鲜亮。没有人说话,但那种静谧,比任何言语都更动人。我们不是在举行仪式,而是在完成一次心灵的归乡——回到那两年,回到那间教室,回到最初相识的秋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https://example.com/photoalbum</p> <p class="ql-block">老朋友,您好!(上海年光同学的爱人样样还是那么年轻漂亮)</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工作的张建社同学为大家演奏,他爱人张引万和样样,仰珍同学不由得翩翩起舞,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杨兴林同学朗诵陈新民同学的诗作。</p> <p class="ql-block">“同窗记忆” </p><p class="ql-block">最后同学会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智能保温杯,显示温度,愿同学们每天端起水杯就会会想起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我们曾经的舞台还在诉说着我们的当年。</p> <p class="ql-block">同窗情</p><p class="ql-block">---陈新民</p><p class="ql-block">金桂飘香秋意浓</p><p class="ql-block">华发苍颜聚高中</p><p class="ql-block">握手共欢盈泪笑</p><p class="ql-block">难忘还是同学情。</p><p class="ql-block">五十功名随风行</p><p class="ql-block">一杯浊酒忆深情</p><p class="ql-block">漫道青春无处觅</p><p class="ql-block">共享幸福夕阳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窗联谊佷园满,</p><p class="ql-block">辞别热泪铸心田。</p><p class="ql-block">期盼余岁多重逢,</p><p class="ql-block">相助互携奔百年!</p><p class="ql-block">---翟仰民</p> <p class="ql-block">参加同学名单:</p><p class="ql-block">陈新民 冯当顺 张建社 黄仰珍</p><p class="ql-block">刘年光 杨兴林杨秀票 侯忠民</p><p class="ql-block">任引妙 郝玉芳 骆菊兰 陈淑梅</p><p class="ql-block">李占平 翟仰民 杨苏芳 杨焕民</p><p class="ql-block">杨文涛 何思贤 任宪亭 杨淑珍</p><p class="ql-block">周学智 周永康 裴福民 任为民</p><p class="ql-block">常自民 曹怀忍 程怀亮 宋振德</p><p class="ql-block">张宪民 翟作毅 梁安喜 周福明</p><p class="ql-block">刘世政 李继昌 杨创建</p> <p class="ql-block">阳城街道吃过午饭,大家握手话别,期待再相逢</p><p class="ql-block">相聚的时刻是如此甜蜜,知心的话儿荡起涟漪,欢乐的笑声荡漾在四季,同学情是一辈子的回忆,每一次相聚都是生活赠予的糖,甜到心底,回味聚会的快乐,珍藏相聚时刻。</p><p class="ql-block">难忘的相聚,又要离别,老同学期待再日相逢。同学们握手话别,挥手再见。今日暂别,愿同学们各自在往后日子里,既有烟火寻常,也有诗和远方,愿大家保重身体,余生安康,情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杜庄村党支部村委会。感谢陈新民同学逐人逐村联系同学们,才使的聚会圆满成功。感谢张建社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毛主席纪念章,感谢杨兴林同学不辞辛苦跑前跑后服务。更要感谢外地同学和同学们按时提交会费,才使得大家有机会相聚。还要感谢张建社,刘年光的爱人支持参加,给我们同学聚会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最后祝我们的王晓玉老师身体健康!再次向没有参加的同学问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