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孙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辽宁省孙氏宗亲联谊会换届大会

大连市旅游摄影协会

<p class="ql-block">红色的背景如火焰般铺展,灯笼与祥云在视线里轻轻浮动,像极了记忆中老屋门前逢年过节时挂起的喜庆。十年了,大连孙氏宗亲联谊会竟已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那行醒目的字——“成立十周年庆典暨辽宁省孙氏宗亲联谊会换届大会”——不只是印在海报上,更像是刻进了我们这些参与者的年轮里。我站在会场外,看着这幅宣传画,心头一热:原来有些情谊,真的能穿越时间,越久越浓。</p> <p class="ql-block">2025年的春天,不只是季节的更迭,更是我们孙氏家族一次庄重的回望与启程。庆典的宣传画面里,金色纹饰在红底上流转,烟花如星雨般洒落,仿佛把整个辽南的祝福都点燃了。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聚会,而是一场血脉相连的重逢。十年来,多少人从陌生到相认,多少名字在族谱上重新被点亮。而今,换届在即,新的责任即将交接,像那烟火升空,照亮的不只是夜,还有未来的路。</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投票箱前,黑色外套衬得身形挺拔,嘴角含笑,却不张扬。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宗亲事务早已不只是长辈们口中的“老理儿”,它正被一群有担当、有温度的人稳稳接住。大屏幕上的“辽宁省孙氏宗亲联谊会换届大会”几个字熠熠生辉,烟花图案在背景中静静绽放。她投下选票的动作很轻,却像敲响了一面鼓——那是传承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浅色西装的男士缓步上前,手中选票折叠得整整齐齐。他将票投入箱中时,动作沉稳,仿佛不是在完成一个程序,而是在履行一份承诺。周围没有喧哗,只有屏幕上的红黄装饰默默映照着这一幕。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刻,比任何热闹的仪式都更动人。它不张扬,却庄严;不喧嚣,却有力——因为每一张选票,都是对“我们是谁”的一次确认。</p> <p class="ql-block">那位穿深色中式服装的男士,双手轻抚在投票箱上,像在感受某种脉动。他站得笔直,目光落在屏幕上的会标上,仿佛在与过往十年对视。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无数个风雨无阻的筹备会议,听见电话那头一声声“我支持”,也想起那些默默出力却从不邀功的面孔。这个投票箱,盛的不只是选票,更是十年来一点一滴积攒的信任与情义。</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背景前,手里捏着一张纸,神情从容。或许是讲话稿,或许是选举结果的预告。他没有大声疾呼,但那种沉静的力量,让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下来。节日的色彩在背后燃烧,而他,像一根定海神针。我忽然意识到,宗亲会的运转,正需要这样的人——不抢风头,却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把大家的心拢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一排人整齐站立,红围巾在胸前飘着,像一排跳动的火焰。他们身后是红旗,面前是镜头,而我心里,是久违的归属感。十年间,我们从零星几人聚餐,到如今百人同堂;从电话联络,到微信刷屏;从模糊的族谱残页,到如今清晰的组织架构。他们站成一排的样子,让我想起家族祠堂前那排老槐树——根不同,枝却连着,风吹不散,雨打不折。</p> <p class="ql-block">三位男士并肩而立,中间那位手执文件,像是在宣读某种誓言。他们的神情庄重,却又难掩笑意。大屏幕上,“大连孙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几个字如金线绣成。我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忽然觉得,这不像一场会议,倒像一次家宴前的仪式——长辈入席,晚辈敬茶,话不多,情却深。十年了,我们终于有了一场像样的“家宴”。</p> <p class="ql-block">他们站在红旗前,手里捧着红底证书,像捧着一份沉甸甸的托付。舞台灯光打在他们脸上,映出岁月的痕迹,也映出骄傲的光。有人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证书,嘴角微微扬起;有人悄悄调整了一下围巾,像是要把这份荣誉整理得更妥帖些。台下坐着的亲友,举着手机,眼里闪着光。这一刻,不是谁得了奖,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赢得了一场关于坚持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红色横幅高悬,几位正装出席的宗亲手持书法作品,墨迹未干,香气隐约。旁边工作人员轻声协调,一切井然有序。我认出其中一幅写的是“敦亲睦族”,笔力遒劲。这四个字,正是十年来我们走过的路——不靠口号,靠一次次真心相待,靠一场场风雨同舟。</p> <p class="ql-block">舞台中央,两人高举书法卷轴,其余人静静伫立,像一幅活着的家族画卷。背景的灯笼图案暖光流转,仿佛把旧时光也照了进来。我忽然想起十年前成立大会那天,场地简陋,人也不多,可大家眼里的光,和今天一模一样。原来变的只是规模,不变的,是我们对“同根共脉”四个字的珍重。</p> <p class="ql-block">“江山如此多娇”——那幅书法被两位男士稳稳托起,字如龙蛇,气贯长虹。旁边持麦克风的女子轻声说着什么,像是在介绍,又像是在感慨。我站在人群后,听着那熟悉又亲切的乡音,忽然觉得,这不仅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是对我们这个家族枝繁叶茂的礼赞。娇的是江山,也是我们这一脉相承的温情与风骨。</p> <p class="ql-block">合影时刻到了。一群人站定,红围巾统一,证书在手,笑容灿烂。背景屏幕上,活动名称与组织架构图并列,像是一份公开的承诺书。快门按下的一瞬,有人悄悄靠近身边的人,有人抬头挺胸,有人笑得眼角泛纹。这张照片将来会贴在宗亲会的墙上吧?而我知道,它真正属于的,是每一个曾为这个“家”出过力的心。</p> <p class="ql-block">室内人头攒动,红围巾如一片燃烧的海。前排坐着,后排站着,秩序井然,却又热气腾腾。横幅上的字句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像一条时间的引线,串起过去与未来。我坐在角落,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所谓宗亲会,不过是一群人,愿意在忙碌的生活中,为“姓氏”二字腾出一点空间,为“血脉”二字多走几步路。</p> <p class="ql-block">颁奖开始了。有人捧奖牌,有人握证书,有人手持麦克风准备发言。背景的灯笼与祥云静静装饰着这一幕,而台下的我们,屏息凝神。这不是一场秀,而是一次致敬——致那些十年来默默奔走的联络人,致那些捐资出力的宗亲,致每一个在微信群里说“我来”的平凡身影。奖牌会褪色,但这份情,不会。</p> <p class="ql-block">那位白发老者执笔凝神,蓝衣素净,墨香浮动。他写得极慢,却极稳,像在书写一部家史。绿植在旁静立,人影模糊,唯有那支笔,在纸上行走如风。我不知他写的是什么,但我知道,这样的时刻,正是我们宗亲文化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不靠喧嚣传播,只凭一笔一画,把根,写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会场中,蓝红条纹毛衣衬着红围巾,神情专注。横幅在后,旗帜在侧,换届的字样格外醒目。他没有说话,却像在倾听整个家族的呼吸。我走过他身边,轻轻点头,他也回以一笑。那一瞬,无需多言——我们都懂,这场庆典,不只是纪念过去十年,更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你们,不是一个人姓孙,而是一群人,共有一个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