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篇小文是带着醒目的题目《馋》的,是在2007年春节前后的时间段里记录着的。我一直多愁善感的,会经常性的写点随笔。这篇文章应该是在春节期间,在亲人们之间的过节相互走动的时候有感而发的,信马由缰的回忆。我觉得应该归拢到忆苦思甜之类的文风系列,毕竟是过去了那么久的回忆,有一些记忆已然淡化了,可能只是一些片段,可能也不连贯,不合常理,但是,那一些回忆,是被岁月尘封在记忆里面的故事,更是沉淀在心底的来自血缘里的温暖之光。我希望我记录着这些光芒,既能够抚慰自己,也可以温暖到别人。</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家里穷,村里的人也都穷,农村的人家大家都穷,一年到头大人孩子都吃不到肉,甚至是有的家庭还时常吃不饱,玉米面窝头算是比较好的,肉蛋奶几乎吃不到,如今,红高粱面、地瓜面做成的食品到现在让我吃我都倒胃口,当时那些粗糙的红高粱面和地瓜面的食品,不知道我小的时候的大人们和孩子们是如何入肚的,大概是太饿了吧,那个饿得发慌的年代,连家里面喂起来的猪和狗都皮包着骨头,看着都可怜的很。</p><p class="ql-block"> 从小我就落下了馋的名声,在自己家吃饱了饭,到邻居家串门,逢人家吃饭,让我吃我就坐下再吃,直吃的邻居赶快收拾桌子。“好客山东人”的基因永流传,人们虽然热情好客,但是谁家的饭桌上都是计划着过日子的,都是依靠紧衣缩食,甚至是从牙缝里硬挺挺的节省出来的,毕竟是外人多吃一口,家人就会少一口吃的程度。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面留着招待亲戚的点心、豆腐皮之类的即食食品,大人们把那些东西高高的挂在房梁上,老鼠和花猫都爬不上去,我却想方设法的趁大人不在家经常性给偷吃个精光。冬天一进腊月门,娶媳妇的家庭特别多,大人孩子几乎都去,连帮忙顺带着吃喝,我们这些嘴馋的孩子更是从早到晚的都泡在那里。手里干着一点点活,眼睛却紧盯着掌勺大师傅的大勺子,大师傅会把练猪油的油渣给小孩子分着吃,孩子们都纷纷地抢着吃,客人们吃剩下的菜,孩子们会连汤一块儿喝光,有时孩子们吃的太多、太凉就会拉稀,好多孩子从厕所里提着裤子跑出来继续吃,有一些大人,看的不忍心就把酒桌上面的盘子里的肉块、点心都分给小孩子吃,他们只喝酒,大人们喝多了就哭,那时候不光孩子们可怜,大人更可怜,大人们知道人情事故,可是孩子们不懂人情事故,孩子们只知道吃喝玩耍。</p><p class="ql-block"> 1966年的春天里,我奶奶得了胃病躺倒了一直没起来。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差,尤其是农村更甚,更没有钱去大医院医治,只是在公社卫生院抓来草药熬着喝,家里便从早到晚的充溢着一股难闻的中药味儿。奶奶天天喝中药,嘴里味苦,父亲想方设法的弄来一些白糖,有的时候会弄来点心,让奶奶一点点的用舌头咂摸着,可以把嘴里那些苦味儿压下去。但是好多次,奶奶都偷偷地留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了。有一天,父亲悄悄地用牛皮纸包着一个东西往家赶,远远地看见了我,就把纸包往身后藏了藏,堆起满脸的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我,哄着我让我自己去玩,我知道一定是他弄来了什么好吃的,怕我奶奶不舍得吃,会偷偷地都给我这个永远吃不够的孩子给吃掉了,我就悄悄地走远了。我回头看到父亲叹了一口气、又摇了摇头,愣怔了一会儿才走进家门去了。</p><p class="ql-block"> 好多年之后,我才明白父亲的叹气和无奈以及内心的隐忍,他不是生我的气,而是内心的那种无力感以及对上的孝心和对幼的舐犊情深,在物质匮乏的特殊时代,面对现实,他也是极其的茫然无措的。我记得有一次和父亲提及过,父亲回想起来的时候,竟是哽咽出声,他不好意思在我面前落泪,就只是默默的抽烟。</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年的那个年幼无知的心里有一条蠢蠢欲动的馋虫的我,在有好东西能够吃到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愿望下,驱使着我又偷偷的跑回去,我倚在在门外偷偷地向屋里瞧,屋里的光线很暗,我的眼睛直盯着父亲手里的那个牛皮纸包。当看到那个牛皮纸包,被小心翼翼的打开了,竟是一大块鸡蛋糕。在光线黯淡的屋里,那包鸡蛋糕在我眼里竟然光芒四射的发着神奇的光环。</p><p class="ql-block"> 肯定是我那股馋劲儿让我奶奶感觉到了,好久不说话的奶奶,竟然向我招了招手,呼唤着我的小名,让我到她跟前去,当我经过父亲的时候,父亲在我背上狠狠的掐了一把,在奶奶的授意下,父亲无奈地掰开了那块鸡蛋糕。奶奶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用胳膊支起上半身,把一块鸡蛋糕递到我的手里,那时的我呀真不知道害臊,在奶奶温柔的注视下,我大口大口地把那块鸡蛋糕,全部吃掉了,哎呀,那块鸡蛋糕真好吃呀,那是我此生中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那么的香甜可口、回味无穷,以至于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我觉得我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甘甜如饴的东西。父亲坐在椅子上和爷爷一起闷声地小口的抽着烟,爷爷也是不住地叹气,奶奶看着我吃完后还温情的帮我擦了擦嘴巴上的糕饼碎屑。</p><p class="ql-block"> 不久之后奶奶就过世了,奶奶用她弥留在世上的母爱和最后的一点力气,温暖了我的一生,她肯定是含笑而去的,不谙世事的我啊,成年之后才理解到了那爱的光芒,现在回想起来我可真是羞愧的脸红呀。</p><p class="ql-block"> 现在,物质极其丰富,生活条件太好了,什么好吃的都有,我的孩子可能不会了解我的心情,就如当年那个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六七岁的馋丫头一样,一味的只知道吃和玩,而没有理解到父母辈的艰辛一样,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当年一样吃稀罕东西那么的馋嘴,更不希望他们再遭受我儿时的苦难,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够知道物之维艰,能从我的苦难的童年中悟出一些道理,并且能够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