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山间还浮着一层薄雾,溪水从岩隙间跌落,叮咚作响,像在轻声吟诵欧阳修当年的词句。我沿着湿漉漉的小径缓步前行,脚边青苔微润,耳畔唯有水声与鸟鸣。右侧立着一块木牌,写着“文创礼物”几个字,虽是现代痕迹,却也不显突兀,反倒像是提醒我:这山中幽境,不止有古意,还有今人对诗意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雨不知何时飘了起来,细密如丝,落在溪面泛起层层涟漪。远处几把红伞在绿影间缓缓移动,像是水墨画里点染的朱砂。走入这烟雨江南的画卷,小溪蜿蜒穿过林木,水清得能看见石底游动的小鱼。雨中的空气格外清冽,混着草木的香气,吸一口,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恍惚间,仿佛听见了醉翁“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 越往深处走,林木越密。绵绵细雨穿过叶隙,在水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像碎银浮动,水静静流淌,映着天光树影,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过林梢的轻响,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笑语。我忽然明白,为何古人偏爱山林——不是逃避,而是回归。在这片静谧里,心才能真正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 一座石桥横跨溪上,由青石垒砌,古朴而沉稳。我踏上桥面,脚下传来细微的回响,仿佛踩在时光的脉搏上。桥畔竹林幽深,竹叶在雨中沙沙作响,像是低语着千年的故事。远处的屋檐若隐若现,与绿意交融,分不清是自然孕育了建筑,还是建筑点染了山水。</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道弯,一座飞檐翘角的亭子静静立在园林深处。几位游人坐在亭中避雨,有人轻声交谈,有人静静望外。走近,见亭柱上刻着“醉翁亭”三字,笔力遒劲。心头一震——原来已至目的地。亭不大,却精巧雅致,四面开敞,纳尽山光水色。我倚栏而立,看雨丝斜织,竹影婆娑,恍然如入北宋年间的滁州山水。</p> <p class="ql-block"> 石桥边,几位游人驻足拍照,笑声在雨中显得格外清亮。桥下溪水潺潺,石块错落,水花轻溅。儿位玩童蹲下身,伸手触了触溪水,凉意直透指尖。这一刻,忽然觉得,醉翁当年所乐的,或许正是这般寻常景致里的不寻常心境——不必豪饮,不必喧哗,一溪一石,一雨一亭,足慰平生。</p> <p class="ql-block"> 在细雨中漫步,古色古香的《醉翁亭》更显得宁静优雅,此时此刻有位美女脸上浮着淡淡的笑。她不像是游客,倒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角色,与这景致浑然一体。我忽然想起,欧阳修当年被贬滁州,本是失意之人,却在这山水间寻得大乐。或许,真正的“醉”,不是酒醉,而是心醉于这片不争不扰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游客沿着石墙前行,墙头藤蔓垂落,像岁月织就的帘幕。我跟在后面,听他们低声谈论着亭子的来历,语气里带着敬意。这让我感到欣慰——古迹未被遗忘,诗意仍在传递。哪怕只是撑伞走过一程,也是与历史的一次温柔邂逅。</p> <p class="ql-block"> 雨渐密了,我躲进亭中。一位绿裙女子也在此避雨,她收了黑伞,笑着望向我。我们没有交谈,但那一眼,像是共享了某种默契。亭外雨打竹叶,声声入耳,亭内静默如禅。这一刻,我忽然懂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深意——不是写景,是写心。</p> <p class="ql-block"> 庭院深处,芭蕉叶宽大如扇,承着雨水,滴滴答答。几位游客缓步穿行,伞影浮动,像在走一段慢时光。这园子不大,却处处有景,步步生幽。醉翁亭不在高山之巅,而在林泉之间,正应了那句“在乎山水之间也”。它不张扬,却自有千钧之力,能让人放下尘心,静听雨落。</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前,大树如盖,游客们撑伞驻足。有人读着墙上的碑文,有人仰望飞檐。我站在一旁,看雨水顺着瓦当滴落,像时间的珠串。这亭,这树,这雨,千百年来不知见过多少人来人往。而今日,我也成了其中一瞬的过客,在它的荫蔽下,寻得片刻安宁。</p> <p class="ql-block"> 雨中,亭前那块红底牌匾格外醒目:“宝山新亭”。两名行人并肩而立,一人撑伞,一人戴帽,静静望着亭内。我忽然想,醉翁亭之所以不朽,不是因为建筑本身,而是因为它承载了一种生活态度——在困顿中不失雅趣,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今日之雨,洗的不只是山色,还有人心。</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央,一树粉花盛放,雨珠挂在花瓣上,晶莹欲坠。行人撑伞穿行其间,蓝的、白的伞面映着粉花,宛如一幅工笔重彩。我驻足良久,看花影摇曳,听雨声淅沥。这景致,竟比晴日更动人。原来,江南的美,不止在烟柳画桥,更在雨打芭蕉、花落无声的刹那。</p> <p class="ql-block"> 细雨中的建筑格外静谧,圆门如镜,映着天光树影。我穿过门洞,仿佛步入另一个时空。屋檐下的雕饰被雨水打湿,更显深沉。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雨滴从檐角滑落的轻响,像在低语着千年的故事。我忽然觉得,所谓“寻幽”,不是找一处僻静之地,而是让心沉下来,听见世界本来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一座石门掩映在绿藤之间,门楣上刻着“醒园”二字。我轻轻走过,仿佛被提醒:游山玩水,不只是消遣,更是一次“醒”来——从忙碌中醒来,从浮躁中醒来,从麻木中醒来。醉翁说“醉能同其乐”,而我今日,却是在雨中清醒地醉了一回。</p> <p class="ql-block"> 摄于2025年9月滁州市琅琊山。雨停了,云隙间透出一缕阳光,照在湿漉漉的石阶上。我回望醉翁亭,它静静立在绿意深处,像一位老友,不言不语,却懂我所有心事。这一程山水,不为打卡,不为炫耀,只为在喧嚣人间,寻得一处能让心跳慢下来的角落。</p>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