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17日上午,我游览完合肥市庐阳区古朴幽静的逍遥津公园后,参观了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居(公园斜对面)。这座总占地3500平方米的宅邸,由李府主体与淮系展馆两大部分构成。整座府邸自南向北依次布局为门厅、前厅、中厅及走马楼五进院落,融合文人士大夫的住宅格局、庭院景致与书斋雅韵,展现出典型的江淮民居风貌与晚清官宦宅第的庄重气度。</p> <p class="ql-block">迈进大门,步入前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美屏风,其上方高悬一块金光熠熠的匾额,上书“钧衡笃祜”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宏。此匾为光绪皇帝在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御笔亲赐,寓意嘉奖其执掌国政、辅弼社稷之功。前厅原为宾客等候休憩之所,如今则化身为李鸿章生平事迹的首展之厅,引领游人步入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p> <p class="ql-block">生平展厅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与实物遗存,生动再现了李鸿章跌宕起伏的一生。展览以“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四大篇章为主线,层层递进,多维度呈现他作为军事统帅、实业先驱与外交重臣的复杂形象。在这里,历史的尘埃被轻轻拂去,一位在时代洪流中奋力撑舟的晚清重臣,其功过是非,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穿过前厅,步入中厅——福寿堂,顿觉气势恢宏。此堂高达九米,为现存江淮地区规模最大的晚清私人厅堂,尽显官邸威仪。每扇格门皆雕工精细,图案典雅;梁架全以斗榫结构搭建,未用一钉一铆,匠心独运。主梁两端雕作象首,取“象”与“祥”谐音,寓意吉祥如意;正中横梁则镌刻“佘太君祝寿图”,人物栩栩如生,寓意家族福寿绵长。东西两侧为李氏后人读书之所,厅堂长几上陈设古钟、花瓶与明镜,取“终生平静”之谐意,寄托宅第安宁之愿。</p> <p class="ql-block">步出福寿堂,便来到李鸿章墨宝展厅。这里珍藏其一生所书匾额、对联、信札等手迹,笔墨雄浑朴茂,气象庄严,彰显出深厚书法造诣。其书风融碑帖之长,自成一家,在清代书坛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墨宝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历史见证,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位权臣在乱世中的沉思与担当,兼具美学价值与史学意义。</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便抵达走马楼,又称“小姐楼”。此楼与前院以一道高墙相隔,墙中之门即为旧时所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象征着封建礼制对女性空间的严格界定。走马楼为李府女眷居所,幽静雅致。楼上东首第一间为李鸿章幼女菊耦的闺房,她正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正中房间则为老夫人起居之处。楼廊回环,可“走马观花”,故名“走马楼”,亦映照出昔日豪门深院的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走马楼现设为招商局展厅。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公司(总部设于上海),为中国晚清首家民用企业,打破纯官办模式,首开股份制先河。公司于国内各大港口及新加坡、日本长崎、横滨、神户等地设立分局,主营客运与漕运,乃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同年7月,李鸿章将其更名为轮船招商局,开启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的序幕,成为中国洋务运动中实业救国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李府主体,由侧门步入淮军与近代国防展厅。展览分为前言、淮系阵容、洋务新政、西学东渐、抵御外侮与结束语六大板块,系统呈现淮军集团在军事、经济、文化与国防现代化进程中的深远影响。整个展陈脉络清晰,史料翔实,深刻揭示了以李鸿章为核心的淮系势力如何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探索。</p> <p class="ql-block">淮军,又称淮勇,是晚清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组建的地方武装。1861年,上海危急,清廷授命曾国藩筹办团练,其幕僚李鸿章奉命招募江淮子弟,于1862年3月正式成军。淮军不仅独立于湘军体系,更成为中国首支系统引进西方武器装备与军事训练的近代化部队,战斗力远超旧式清军。作为李鸿章的政治根基,淮系集团逐渐掌控外交、军事与经济命脉,麾下将领多出任总督、巡抚,形成影响深远的军政派系,堪称中国近代军阀之雏形。</p> <p class="ql-block">临出故居,院门处立有一座山水影壁,上书“源远流长”四字,笔意沉稳,意境悠远。这不仅象征着李氏家族的历史绵延,更寓意着李鸿章故居所承载的那段波澜壮阔的近代史,如江河奔流,未曾断绝。驻足回望,青砖黛瓦间,仿佛仍回响着那个变革时代的脚步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