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很久以前,日本有一位高僧。有一天,一位非常聰明的學者來找他,這位學者自以為很厲害,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還挺咄咄逼人。高僧一直微笑著聽他說話,還親手為他倒茶。茶杯滿了,高僧卻還在倒,結果茶水嘩啦啦溢出來了。學者連忙說: “茶已經滿出來了!”高僧溫和的笑著說: “哦,滿出來就裝不進去了呀。”這一句話像一面鏡子,讓學者突然明白: 原來他自己就像那個已經滿出來的杯子,太驕傲了,反而學不到新的東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中國古代,人們常說“滿招損,謙受益”,意思是太驕傲容易吃虧,謙虛的人反而有好處。很多有本事的大人物,都特別懂得謙虛讓人,就像下面這幾位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將讓功” 剋己謙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春秋時期,有一次齊國去欺負魯國和衛國,這兩個小國家急忙去找大國晉國幫忙。於是晉國的國君立刻派出了三位大將: 郄(qie四音)克、士燮(xie四音)和欒(luan二聲)書。戰爭打的很激烈,郄克甚至中箭受傷,可還是堅持帶兵打仗。最後晉國大獲全勝,齊國嚇得趕緊求和,還把佔領的土地還了回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家凱旋而歸時,路上排滿了歡迎的人。可是士燮卻故意走在隊伍最後面。為什麼呀?原來他覺得,這次勝利是大家一起努力的,他不應該第一個接受掌聲。他的父親見兒子能夠如此謙遜,非常高興。</span></p> <p class="ql-block">後來他們見國君,國君對郄克說: “這次勝仗多虧你啦!”郄克馬上搖頭: “哪裡哪裡,是大家的功勞啊,我只是個帶頭的。”國君又誇士燮,士燮也說: “不是我厲害,是郄克指揮的好。”國君再去誇欒書,欒書也說: “士燮安排的好,士兵勇敢,我只是配合。”</p><p class="ql-block">你看,他們三個將軍一個比一個謙虛。大家都誇他們是 “三將讓功” 的好榜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樹將軍 先人後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漢朝,有一位非常特別的大將軍,名字叫馮異。他是漢光武帝劉秀最信任的將軍之一,人們常常叫他 “大樹將軍” ,可他可不是因為像棵大樹才得這個名字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來,每次打完勝仗,其他將軍都會聚在一起,爭著講自己有多厲害,戰功有多大。只有馮異,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的靠在大樹下,什麼都不說。他不喜歡炫耀,也不跟人爭功勞。於是,大家就親切的叫他 “大樹將軍” ,因為他就像一棵又高又穩的大樹,讓人安心又敬佩。有一次,軍隊攻下邯鄲,劉秀讓大家重新整隊。很多士兵居然搶著說: “我想去馮異將軍的隊伍!”都想跟著這位不驕傲、又會帶兵的大樹將軍。</span></p> <p class="ql-block">後來,馮異帶兵去西邊打壞人。他的軍隊很守紀律,從不搶百姓的東西,還會幫忙修路、送水,大家都特別歡迎他。原本有十幾支小隊想自立為王,可看到馮異來了,紛紛舉手投降。</p><p class="ql-block">再後來,劉秀讓馮異去打叛變的大將隗囂(wei三聲)。這次戰爭非常重要,之前很多將軍都失敗了。結果馮異一到,打的敵人滿地找牙,北方的大人物一個接一個來投降。他寫信給皇帝報告戰況時,還是那樣謙虛,從不說是自己多厲害。</p><p class="ql-block">就因為他總是先想到別人、不愛出風頭,不但皇帝喜歡他,士兵們也都尊敬他,連敵人都佩服他。這就是 “大樹將軍” 馮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瘦羊博士” 甘於吃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說完將軍,我們來看看 “瘦羊博士” 的故事。漢朝還有一位非常有德行的老師,叫甄宇。他是太學的博士,太學博士就是漢朝時太學裡的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每年冬天祭祖之後,皇帝都會送每位博士一隻羊當禮物。有一年,這些羊大小不一,有胖有瘦,大家開始爭論怎麼分才公平,有人說幹脆抓鬮吧,也有人提議直接切成肉塊分。正在大家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甄宇站出來說: “我來拿最小最瘦的那只。”他主動挑了最差的一隻羊,大家一看,臉都紅了,覺得太不好意思了。從那以後,再也沒人為分羊的事吵架了。皇帝聽說後,非常欣賞他,說: “那個拿瘦羊的博士在哪兒呢?”從此大家都叫他 “瘦羊博士” ,誇他是個願意吃虧、有高尚品德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因為他品德好,又學問高,很快就被提拔成了太子老師。這不就是 “德才兼備” 的好老師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老祖宗留下的智慧裡,做人要懂得謙虛、有禮貌。很多時候,大家都想著搶第一、真功勞,可真正厲害的人,卻願意把好處讓給別人。他們不喜歡出風頭,也不在意誰得了獎,而是把事情做好、把別人都放心裡。這樣的人總是讓人覺得親切,也會被大家打從心裡尊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