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物思亲想父母/崇实

無聲的風🐉

<p class="ql-block">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时,我回老家住了几天。</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上到老家二楼放杂物的地方,看到了过去的几个旧物件。这些物件,一般人可能盖房或挪屋早扔了,可有心的小弟保存的完好。虽然岁月封尘了流年,当看到这些物件时,记忆的窗户突然打开,让我睹物思亲,想起我大(父)我妈在世间时为儿为女为家辛劳的付出。</p><p class="ql-block"> <b>棉 车</b></p><p class="ql-block"> 我们乡下也叫纺线车。看见棉车,就想起我妈纺线的情景。下雨天,生产队不派活时,我妈就在棉车前吱吱吱纺起线来。晚上纺线,是我妈自觉主动“加班加点”的行动。辛苦劳动和家务一天的她,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摇着棉车纺着线。有时深更半夜我起来小解,看见她孤单单还在纺车前或纺着线,或困的在打盹。我好多次见我妈为赶进度,纺线到天明,熬夜使她一脸的疲倦,鼻孔让煤油灯熏成两个黑窟窿。特别是在那四处透风,屋外飞雪,没有取暖的寒风凛冽的风雪夜,为防冷冻和风吹,我妈手戴筒袖,头绑手帕,坐在屋子地上的草圈上,坚持纺着线。她觉得手脚冷了,或用口气哈哈手,或用手搓搓脸。一个冬天的冷冻和劳作,我妈的双手发账发皴并裂开不少血口。这情景,永远铭刻在我心。这都是她为了家人的心甘情愿。我妈的纺线,春夏秋冬,年复一年,长此以往,从没停歇……</p><p class="ql-block"> 我妈终其一生,纺了不少棉花,织了不少布,不仅保证了家人的穿戴和炕上的铺盖,还纺织“换布”卖钱,为供儿子上学,为购买家用的油盐酱醋辣子和下锅菜。她一生对家庭的付出,三天两夜说不完,可她在儿女面前从不讲亏欠。</p> <p class="ql-block"> <b>顶 板</b></p><p class="ql-block"> 这是纳鞋底用的工具。我妈一般不用顶板,她是手戴顶针用顶针顶着针脚部纳鞋底子。我大纳鞋底用顶板。顶板纳鞋底的优点是效率高。那时一家老小穿的鞋都是手工做成,大都是我大用顶板一针一针纳的鞋底,我妈一片一片做的鞋帮,又是我大或我妈一双一双绱起来。做鞋、顶底子、绱鞋,这都是他们利用闲暇或挤时间甚至熬夜做的。他们要保证自己的儿女冬天有窝窝(棉鞋),春夏秋有单鞋,让娃们享受到家的温暖和大人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做鞋底做鞋帮是做成一双鞋的重要部分。我妈先搜集旧布头旧布渣,搜集不能穿的旧衣服,和好面浆子,在席片上打褙子;用褙子做鞋帮麻烦的是还要裹边,用褙子做鞋底要一层一层摞起来裁好,有的是毛草底,有的是包边底。打褙子、做鞋帮、做鞋底,虽不是重体力活,但做起来繁琐和费时,都是吃苦耐劳的我妈亲历亲为。</p><p class="ql-block"> 我有时也在正纳的鞋底上偷偷锥上几针,可那针脚那力度差的很远。</p> <p class="ql-block"> <b>木 镰</b></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镰刀分木镰和草镰。草镰是割草用的,木镰也叫麦镰是用之割麦。两镰构造原理相同,只是用的材料不一,木镰用起来轻巧。我想起我大我妈割麦的情景。大热夏天,烈日暴晒,动镰割麦,夏收开始。见到我大穿的发旧的布衫子,我妈穿个旧粗布偏襟,他们撼上草帽,拿上镰刀,上地去割麦。高温下,效率高点的跑镰式割麦法,一猫腰一起身,周而复始,很费体力。晌午割了后晌还要割。大太阳底下割麦的我大我妈汗湿衣衫,汗水满脸。割上一天,腰酸背疼,人很疲惫。劳动中卖力肯干、手脚利索的我妈,每天割麦的亩数,在妇女中不是属一属二,就是属三。龙口夺食抢时间,连续好多天都是割麦。因为割的多了,刀刃会变钝,还得利用喝水歇息时间磨磨镰刃子。除了给生产队割麦,我大我妈还要利用收工后或傍晚时间,收割自家自留地里的麦子。有的年份雨多麦子倒伏,用跑镰割不成,只得用效率低点的围镰去割。小时候的我在收麦时还给大人帮个小忙,要么捆麦,要么架子车拉运时提麦捆帮忙装,或掀个架子车。一个几十天的忙天下来,我大我妈脸晒黝黑,瘦了许多。那个年代,没有机器收麦这一说,人工割麦,年复一年,年年如此。</p> <p class="ql-block"> <b>线 拐 子</b></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妈由纺线到成布过程中要使用的小工具。当棉车将棉花纺成线绕在线锭后,要用线拐子把线锭上的线缠绕成一定直径且成圈,到半斤左右后从线拐子上取下来。当线拐到一定数量后就要做浆线处理。浆线的目的是以增加棉线的耐磨度、抗拉强度和可织性,以保证织布的顺畅和减少断线。纺多少线就要拐多少线,这都是我妈的事。拐线有它的套路和技巧,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我见我妈经常坐在草墩上,把线锭子插在脚上鞋帮边给以固定,然后左手扶住线,右手转拐子,一拐一拐把线缠在拐子上。这看似不重的一拐一拐,时间长了也累胳膊。这拐线大都是在雪天、雨天或夜晚。她拐的时间长了胳膊困了就要歇一歇,然后接着又拐。我有时候还好奇的趁大人不在时也拐几下,我拐的质量不达标。</p><p class="ql-block"> 拐好线,浆好线,这是为下一步经布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b>棒 槌</b></p><p class="ql-block"> 这是捶打衣物或槌布的木制工具,长约二尺,一端粗便于捶打,一端细便于好拿。‌‌那时农村人在涝池边洗衣服常常要用到它。当有一天大太阳时,我妈会用担笼提上家人一堆脏衣服,去村口的涝池去洗。先把衣服泡湿搓一搓,揉一揉,再使上皂角,再后就用棒槌翻来翻去槌一槌,槌后用水投一投,把灰尘脏物冲挤掉。还有,我妈每次辛辛苦苦织完了一匹布,为了使新布平整和柔软,还要在光平的石面上去槌槌。我有时和妈一起槌,我不在了,我妈有时叫邻家我叫姨的一起槌,我妹长大后,她时常和我妈一起槌。每次槌布槌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酷似欢快的生活乐章,响彻半个村子。小小的棒槌,槌出了脏衣的污垢,槌出了新布的美颜。</p> <p class="ql-block"> <b>拨 绞</b></p><p class="ql-block"> 拨绞,这是关中地区拧麻绳的一个小工具。各地称谓不一,我们老家叫“拨架”,这可能是“拨绞”的转音。它是由圆木制成,中间细两端粗,中间穿有铁弯钩以固定麻头,通过旋转拨动的绞劲实现拧绳。 ‌这小玩意是农户人家大都有的。用它拧的麻绳,一是家里绑捆东西用,二是纳鞋底子用。因为麻绳具有耐磨、耐腐蚀的特点,适合纳鞋底。而棉线易磨损,纳鞋底不好。在下雨天下雪天生产队不干活时,我大有时就拧点麻绳。我看见他右手顺时针旋转拨绞,左手同步分股捋动麻丝,利用惯性将麻丝逐渐拧紧。拧绳过程中间,还要一边拧一边续添麻丝。当麻绳达到一定长度后,缠绕到拨绞上。周而复始,重复操作。 ‌别看它不起眼,但家庭生活少不了。我也拧过,质量很次。</p> <p class="ql-block"> <b>抬 钩</b></p><p class="ql-block"> 抬钩是拔棉杆的工具。现在农村不种棉花了,抬钩就失去市场了。我记得,在七十年代前,生产队按计划经济要种棉花,一为国家上交,二为社员家用。每年棉花捡拾完了,棉杆就要拔掉,因为棉花地都套种着麦子。拔棉杆的工具有两种,一种叫棉钩,两寸左右的攥手木把下,有一个一尺多的小铁弯钩,用弯钩从地面钩住棉杆给出拔,比较费力。另一种叫抬钩,也是专用于拔棉杆。在一个长棍上装一铁弯钩,这抬钩利用了杠杆原理,用起来省劲。我大我妈在深秋或浅冬时,都用抬钩为生产队拔过棉杆,一夹一抬,棉杆就拔起。我小时候给家弄柴时,在拔过棉杆的地里捡过落地的棉壳和棉叶,也用抬钩拔过还在地上拔断的棉杆,拿回家当柴火……</p> <p class="ql-block"> <b>木 杈</b></p><p class="ql-block"> 木杈,这是农村人家家户户都有的一个农具,它比铁杈轻便。木杈主要用于夏收碾麦和翻晒农作物用。夏收碾麦时,用它翻场、扬麦、摞麦草。太阳暴晒正热时,正是碾麦好时光。当牛拉的碌碡转圈把麦砸到一定程度时,我大或我妈,和其他社员用木杈一圈一圈把正碾的麦子翻个身,以便碾砸脱粒。碾完了的麦子有风了,包括我大在内的男劳力,就戴着草帽借风扬场,他们用木杈把麦糠麦粒的混合物,一下接一下抛向半空,让风把麦粒与麦糠分开。我是个半劳,也用木杈翻过场,堆过麦草,装过麦糠。碾完麦的麦草,用木杈要摞成麦草积。生产队的大麦草积作为牲口的草料,各户的小麦草积用作做饭烧炕的燃料。在夏收中,木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木杈平时的作用翻晒柴禾,特别是雨多的时节,露天的烧柴湿了潮了,我大我妈或作儿女的我们,就用木杈晒着翻着晾着……</p><p class="ql-block"> 时代变迁了,人类进步了,生活提高了,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不知经历过多少代人传承的小物件,在新时代我的家乡已经“停摆”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机器收麦子,木镰、木杈不用了;现在种水果种庄稼不种棉花,抬钩不用了;现在不拧麻绳,拨绞不用了;现在买鞋穿不做鞋,顶板不用了;现在买衣裳穿,棉车、线拐子不用了;现在洗衣机洗衣裳,又不织布,棒槌不用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小物件,诉说着几十年前乃至更早人们生活的简单和低下。我大我妈就是在这种生存条件下,勤俭持家,养家糊口,推着日子一天一天往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越老越觉得我大我妈的伟大和了不起,他们一生吃了不少苦,有过不少委屈,硬是坚强的扛着生活的不易,硬是在缺吃少穿的苦日子里坚韧地走着,给儿女一片天。为儿为女的人,要做良心人,绝不可以曲解和偏见父母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和舐犊之爱。</p><p class="ql-block"> 物是人非。我大我妈已经作故,在另一个世界几十年,他们没能享受到当今幸福的生活,是为儿的遗撼事。</p><p class="ql-block"> 小物件,大作用。虽然它们不会言语,可为我家日子的前行作出过不可抹灭的贡献,应该感谢它们的功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