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结同心]故事文 跨过“冰冻期”

忧伤小土豆

<p class="ql-block">昵称:忧伤小土豆</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07797268</p> <p class="ql-block">婚姻生活不总是举案齐眉、花前月下,更多的是柴米油盐、一地鸡毛。曾经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我甚至对婚姻产生了怀疑。其实,夫妻间伤害最大的往往不是矛盾冲突,而是钝刀割肉,冷眼以待,不互动、不沟通。冷漠就像一剂慢性毒药,它不似剧烈的矛盾,让人瞬间爆发,却如骨头里的尖刺,平时隐而不显,却在日常相处的每一个细微处隐隐作痛,慢慢磨损着和谐家庭的根基。</p><p class="ql-block">我在外工作,努力打拼,孤寂困苦。妻守着家,瘦弱的身躯扛起家的责任,诸多不易。八小时内她是一名人人尊重的医生,八小时之外却像个全天候保姆,不是接孩子、做饭,就是辅导作业。对于像我们一样的异地夫妻来说,这样的日子,像一根两头绷紧的弦,虽说都在为同一个家努力,都在各自领域黙黙耕耘着,但聚少离多的现实,还是在我们之间拉开了一道缝隙。</p><p class="ql-block">少了朝夕相处的陪伴,也没有举手之劳的帮衬,一忙起来,连分享日常的互动也省了……中年后,随着小宇上小学,因孩子教育问题,我们常常争吵,竞慢慢生出了隔阂和冷漠。有时候,我觉得工作够累了,她怎么就不能多理解我一点?妻也觉得自己里外操持怎么就没人懂?电话里聊不了几句就吵,微信里也常常只剩“嗯”“好”,家的温度在百里之外慢慢凉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今天儿子回家能自己拿出作业本了”妻子发了条微信,附带一张孩子独自做作业的照片。半天后才收到我的回复:一个大大的赞👍,她不知道我当时正在加班。这是我俩生活的常态,我在单位里忙乎,满脑子想的是尽快忙完手头的活,周末可以快点回家;妻在辅导作业的间隙,瞥见水槽里没洗的碗,突然就没了说话的力气。曾经视频能聊大半个小时,现在三句话就冷了场。工作累也好,家里忙也罢,我们都觉得对方不懂自己的苦,索性闭嘴不说。</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妻子生病发烧,她很想有个肩膀可以靠靠,却怕打扰我工作,最后只在朋友圈发了句“今天有点冷”;我后知后觉,想跟她吐槽一下职场的无奈,点开对话框又删掉。明明是最该互相依靠的两个人,却把怕麻烦变成了不联系,把报喜不报忧过成了无话可说。</p><p class="ql-block">家最怕的不是距离远,是心离得远。其实我们都懂对方的难,她辅导作业到崩溃时的眼泪,我加班到凌晨的疲惫,可心太累了,连开口说我懂你的力气都没有,沉默反倒成了最省心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儿子这次考试……卷子都没做完”电话里,妻子的声音先软了下来,带着点哭腔“你到底管不管?”我握着手机,明明想先问“你是不是又没睡好”,话到嘴边却成了:“我在外地怎么管?你……你就不能多用点心?”说完就后悔了,听见电话那头的呼吸突然沉了下去。</p><p class="ql-block">更糟的是妻子翻旧账:“你一离开家,好像这个家跟你没一点关系,连个电话都没打”,我怼她道“我辛苦不也是为了这个家吗?”话越说越不投机,好像对方成了自己拖累。明明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却把力气都用来互相拉扯,忘了该一起往前划。</p><p class="ql-block">年轻时总觉得熬一熬就好了,等孩子大了,等事业稳定了,一切都会好。人到中年,才发现身体不如从前,妻子夜里既要管孩子,又要上班赚钱,常常睡不够睡不好;我看着镜子里鬓角的白发,想着家儿父母妻,压力越来越大,脾气也慢慢变得急躁。</p><p class="ql-block">孩子正是调皮的年纪,辅导作业、家长会、头疼脑热,桩桩件件都要妻子扛着。她不是不累,是累了没人说;我不是不想关心,是说了又怕帮不上忙,反而添乱。我们这辈人总把报喜不报忧刻在骨子里,怕对方担心,把体谅熬成了隔阂,也把孤独熬成了心底的刺。她看着别人夫妻牵手接孩子、逛超市,转身收拾孩子散落的玩具时,满心的委屈和无奈;我在外地过节,对着满桌菜倒了杯红酒,刚抿一口,就想起她以前总说“少喝点,伤胃”,眼眶突然就热了……</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社会,分居两地的家庭不在少数。冷静下来想一想,其实让家庭和睦的秘诀也简单,聊天时每天睡前发一条“今天辛苦了”,每周拍一段儿子的视频,附一句“他今天又调皮了,不过很想你”。周末回家搞点小确幸,来点议式感,在外的人主动把家务包了,多对她说一句:你休息下,我来!也许情况就会好很多。</p><p class="ql-block">上周五我提前买了她爱吃的鼓浪屿馅饼赶回家,推开门时,她正蹲在厨房擦油烟机,头发上还沾着油烟味。我没说话,从背后接过她手里的抹布,说“你歇会,我来”。她愣了愣,转身去给我倒了杯温水。那天晚上,我们没聊孩子的成绩,也没说工作的糟心事,就着一盏灯,看她整理儿子换洗的衣服,听我说前街又新开了一家卤面馆。破冰哪需要什么大动作,不过是我往前走一步,她停下等一分,主动牵过对方的手,自然能感觉到彼此心跳的热度。</p><p class="ql-block">距离远,更要让心贴得近。她的唠叨,是想让我知道“家里需要我”。人到中年,早该明白:婚姻不是比谁付出多的较量,是“我们一起扛”的默契。孩子总会长大,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那些隔着千里的牵挂,那些深夜里的惦记,那些为了家咬牙坚持的瞬间,才是日子里最珍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千里之外的家,从来不是仅靠钱就能撑起来的,是靠“你想着我,我念着你”的热乎气。但愿每个像我们一样聚少离多的家庭里,都能多一点主动的关心,少一点沉默的冷漠;多一点体谅的温柔,少一点冲动的指责。距离再远,心暖了,家就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