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八位老年好友在湖州城区休闲游,感觉这座古老而温润的城市,承载着许多厚重的历史,沉淀了大量悠久的文化。其中赵孟頫纪念馆和其建置的别业--莲花庄,就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两颗明珠。于是我们在第三天专程前往探访。</p> <p class="ql-block"> 赵孟頫,字子昂,号鸥波、松雪道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因四世祖伯圭“受赐吴兴”,他的家族便居于此。赵孟頫是真正的“博学多才”之人。他工诗词,通音律,精鉴赏。在书法上,他精于正书和行书,字形圆转遒丽,被人称为“赵体”, 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位于湖州市中心的莲花庄,这是一处始建于元代的古典园林建筑。深秋时节,当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青石板路上,金色的银杏叶随风飘落,整个园林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这里是元代书画巨匠赵孟頫的别业,也是江南文人雅士心中的“学士庄”。数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足迹,为它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漫步莲花庄,仿佛穿越到了那个诗意盎然的年代。园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池塘假山相映成趣。一条蜿蜒的小径穿梭其间,两旁古木参天,青藤缠绕。深秋的莲池中,残荷零落,却别有一番清雅的韵味。若坐在临水的亭子里,泡一杯清茶,看水波微漾,听风吹竹叶的沙沙声,浮躁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 莲花庄的每一处景致都藏着故事。传说当年赵孟頫常在此挥毫泼墨,创作了无数传世之作。他最爱园中那座名为“云岫阁”的书房,推窗可见远山如黛,近观池中锦鲤游弋。后来,许多文人慕名而来,在此吟诗作画,留下了“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佳句。如今,园中仍保留着不少碑刻,字迹虽已斑驳,却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流连的是园中的秋色。此时,银杏树披上金装,枫叶如火焰般燃烧。微风拂过,金色的落叶在空中轻盈起舞,落在青瓦白墙的屋檐上,落在石桥流水的倒影里。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们追逐着飘落的叶子,笑声回荡在静谧的园中。偶尔还能遇见几位写生的学生,支起画板,将眼前的美景一笔一划定格在纸上,延续着这座园林的艺术血脉。</p> <p class="ql-block"> 莲花庄的魅力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它那份独特的“烟火气”。园外是车水马龙的闹市,园内却自成一方净土。我们看见几十位跳舞的大妈;还有不少老人在打太极拳;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闲聊;偶有情侣在长廊下私语。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时光缓慢流淌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如今,莲花庄已经成为湖州的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是一处充满历史韵味和艺术气息的地方。无论是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还是对于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途步来到不远处坐落在月河桥西侧的赵孟頫故居纪念馆。从大门进入,沿走廊转至展览大厅。参观的游客,个个神态虔诚,在聚精会神地听志愿者讲解。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跟随大家缓缓移步。</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以“鸥波无尽”为展标,将宋元之际的文人风骨与艺术精魂凝于一隅。展厅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宋室贵胄”、“应召元庭”、“儒学提举”、“荣禄大夫”和“归去来兮”。馆内陈列着赵孟頫的书画作品,每一件都是艺术的瑰宝,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赵孟頫的艺术气息,领略到他在书法和绘画上的卓越成就。它们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赵孟頫跌宕起伏的一生与丰沛的艺术成就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我在纪念馆展厅中,浏览着珍贵的史料与展品,对赵孟頫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赵孟頫在元朝为官,并不是对故国的背叛,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他恰如一座桥梁,连接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他以书画为舟楫,在蒙汉文化的激流中摆渡文明的火种。至此,我总算明白了,赵孟頫的一生,是家国裂变中的文化苦旅,是笔墨丹青里的精神突围。他用丰富的艺术作品向世人证明:艺术可以不在意时代的喧嚣,而在意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超越。</p> <p class="ql-block"> 因为赵孟頫的书法,湖州的“湖笔”蜚声四海。出了纪念馆,我们便赶往湖州中国湖笔博物馆,来到馆内的“王一品”笔庄,精心选购了多支湖笔。我们要用 “湖笔”,写好自己的撇捺人生,让赵孟頫的书法精神,浸润在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