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影期高赏,留春为远方

巴尔鲁克

<br> 按照笔者将中药与古代诗词歌赋结合起来学习的顺序,该是“玫瑰花”了,而我们对玫瑰花又再熟悉不过了。<br> 有句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家都耳熟能详。字面意思谁都懂,引申意则是在帮助他人时,自身亦可获得快乐与满足。如今,玫瑰花通常被赋予爱情、友谊、希望、美好、敬重、成功和荣誉等寓意,已成为世界各地人民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br> 今天要学研的两首诗比较有意思。一是二位诗人是表兄弟,表兄司空曙(字文明,一字文初),表弟卢纶(字允言),且二人都在公认的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列。二是都是吟咏玫瑰花。三是两首诗均为和诗,且都寄给了“徐侍郎”,只是这位“徐侍郎”是谁还有待考证。诗题分别是《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瑰花寄徐侍郎》和《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诗题中都提到了一位姓李的朋友。司空曙诗题中的“舍人”是谁?当下已不可考。要么是旅店的主人,要么是对左右亲信或门客的统称。卢纶诗题中的“昆季”即兄弟的文言说法,长为昆,幼为季。<br> 先说“李员外”,笔者认真查阅了一番,可能是这两位人物,或许还有第三位。一是李嘉祐(字从一),一位是李端(字正已)。二者都是唐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且为叔侄关系。虽然李嘉祐的生卒年代历史记录不详,但从其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登进士第的时间和其“约卒于大历末”推断,他比司空曙的年龄要大一些。从李端的生卒年代(743~782年)看,虽比司空曙小二十余岁,但因二者都在公认的“大历十才子”之中,暂且算作同龄人吧。<br> 从司空曙与李氏叔侄二人的交往看,诗题中的“李员外”为其中任何一位都有可能。司空曙在与李嘉祐的交往中,确有诗歌唱和与互赠作品,如司空曙有《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诗。而司空曙与李端同为“大历十才子”成员,虽然二人相差23岁却结为忘年交,两人均喜结交禅僧、向往隐逸,交往中常以诗书交流人生理想。李端贬谧期间,司空曙曾寄诗安慰;李端也在多首诗中提及司空曙,如《忆故山赠司空曙》,可见二人互动密切。 ‌卢纶诗题所说的“李舍人”目前还不知道是谁,如果是表兄司空曙的朋友“李员外”也很有可能。<br> 我们先来看看司空曙的五言排律《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瑰花寄徐侍郎》,诗人笔下的玫瑰花可谓千姿百态,而诗的言外之意则是对友人的赞赏。<br> 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瑰花寄徐侍郎<br> 仙吏紫薇郎,奇花共玩芳。<br> 攒星排绿蒂,照眼发红光。<br> 暗妒翻阶药,遥连直署香。<br> 游枝蜂绕易,碍刺鸟衔妨。<br> 露湿凝衣粉,风吹散蕊黄。<br> 蒙茏珠树合,焕烂锦屏张。<br> 留客胜看竹,思人比爱棠。<br> 如传采蘋咏,远思满潇湘。<br> 诗的第一行是引子,大意为身居紫微省的中书郎(仙吏)与友人一同欣赏奇异的玫瑰花。前句中的“仙吏”是对官员的雅称。“紫薇郎”,亦作“紫微郎”。在唐代为中书舍人的别称,因中书省曾改名“紫薇省”而得名‌。因诗题已明确“咏玫瑰花”,故而后句中的“奇花”显然是指玫瑰花。在唐代玫瑰花也被视为名贵花卉,常栽于庭院,因花期长、花色艳丽,除象征青春与孤傲外,也常常成为仕途顺遂的象征。<br> 第二至第六行说的是玫瑰花姿态,当然也有诗人借此赞美友人的品行。“攒星排绿蒂,照眼发红光。”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玫瑰花的形态与色彩。“攒星”本意是繁星,但在文人笔下常用以喻指体小密集而色彩绚丽的花、果等。“照眼”则强调了花色鲜艳夺目。“暗妒翻阶药,遥连直署香。”通过拟人化和空间延伸的手法,描绘了玫瑰花的香气与姿态,暗含对高洁品格的赞美。“翻阶药”很可能是指台阶旁的其他药用花卉,比如芍药、连翘。‌诗人以“暗妒”彰显玫瑰花孤高。后句则是指花的香气绵延不绝。“游枝蜂绕易,碍刺鸟衔妨。”通过“蜂”和“鸟”来展现玫瑰花的枝叶形态与生态特征,同时也告诉读者玫瑰花既引人爱怜,又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前句是说蜜蜂易于在花枝间穿梭采蜜,后句则说玫瑰花茎上的刺阻碍鸟类停留衔花。“露湿凝衣粉,风吹散蕊黄。”描绘了玫瑰花在晨露与微风中的优美姿态。前句中的“衣粉”,唐代诗中常用来形容花蕊的细腻。“蒙茏珠树合,焕烂锦屏张。”描绘了玫瑰花在与其共生的树木花草中怒放。“蒙茏”在唐诗中常被用来‌形容草木茂密,枝叶繁盛的形态。“珠树”本‌是神话或传说中的仙树,亦指缀满露珠的树木。“焕烂”即光耀灿烂,文人墨客还用来形容文彩斑斓。“锦屏”本指织锦制成的华丽屏风,也可比喻自然景观。<br> 第七和第八行是总结,也是诗人的情感表达。“留客胜看竹,思人比爱棠。”诗人用“胜”和“比”两个字,申明了玫瑰花的主人对来客的情谊。“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更有文人雅士把竹节比做人的气节,此处“胜看竹”意为留客的情谊比欣赏竹子的更加珍贵、真挚,乃至超过了观竹、赏花的吸引力。后句中的“棠”应该是指甘棠树,典出《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说的是燕召公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且颇有政绩,后人因怀念其德政而爱惜此树,常在树下吟唱诗歌怀念他。‌诗人在此以“比爱棠”象征对友人的追慕、思念之情十分深厚。最后一行“如传采蘋咏,远思满潇湘。”“采蘋”典出《诗经·召南·采蘋》,原指女子采摘水边蘋草以祭祀,后成为怀人或思乡的象征。“潇湘”‌是湖南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在唐诗及以后的诗歌中常代指偏远之地或寄托愁思的空间。“远思满”形容思念之情弥漫整个潇湘流域,极言其深广。总之最后两行,把对友人的情谊升华至空间与时间的维度,饱含诗人对重逢的渴望‌。<br> 浏览司空曙的诗,多为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常以朴实真率之词句表现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就五言诗而言,这还不是他的巅峰之作,但这首与友人的唱和之作,还是体现了“曙诗清气刻思,著手便不同,似其一逞飘萧,儿将逸正,已而过之,诚中唐之人杰也。(《近体秋阳》)”<br> 我们再来看看卢纶的五言排律《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关于这首诗,有一说是常衮的作品。<br>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br> 独鹤寄烟霜,双鸾思晚芳。<br> 旧阴依谢宅,新艳出萧墙。<br> 蝶散摇轻露,莺衔入夕阳。<br> 雨朝胜濯锦,风夜剧焚香。<br> 丽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br> 密来惊叶少,动处觉枝长。<br> 布影期高赏,留春为远方。<br> 尝闻赠琼玖,叨和愧升堂。<br> 这首诗大概也可以分为二层意思,前六行用诗的语言描绘了玫瑰花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当然,从诗句中也不难看出,诗人借助对玫瑰花的欣赏,表达了对友人的褒赞。后两行则升华到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与友人的真挚友谊。<br> 首行诗用“鹤”与“鸾”的意象,构建出孤高与眷恋交织的意境。众所周知,在古人笔下常以“鹤”象征孤高清绝的品格,而传说中的“鸾”则被视为春神使者及天下安宁的祥瑞象征。“寄烟霜”则描绘鹤置身于寒烟冷霜中的孤寂画面,暗喻诗人或玫瑰的独立姿态。“双鸾”既可代指“李舍人昆季”,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与友人的兄弟之情。“思晚芳”指其眷恋迟暮时分的芬芳,既呼应玫瑰的晚春绽放,也隐喻对美好易逝的珍视。第二行到第六行字面意思是玫瑰花的生长环境和形态。如果说引用了什么典故的话,第二行诗句中的“谢宅”大概算是一个了。“谢宅”就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宅院。据《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为此谢灵运还写有《山居赋》对自家的宅院予以描述。后世常用以喻指贵族家园。“萧墙”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因古代君臣相见时,在此墙内或墙外要互相施礼,且朝臣到此往往都更加肃敬,故而后世常用萧蔷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br> 最后两行诗句是诗人借玫瑰的绽放,既表达对春光的挽留,也传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以及对友人增诗的答谢。“布影期高赏”‌“布影”指花朵投下的倩影,“期高赏”意为期待知音者的品评。全句描绘玫瑰舒展花姿、投下倩影,仿佛在等待懂其美的人前来欣赏。“留春为远方”“留春”象征留住美好,“为远方”则暗含将这份美好寄托给远方的友人。“尝闻赠琼玖,叨和愧升堂。”前句“琼玖”‌典出《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琼玖”原指美玉,后衍生为珍贵赠礼的象征。此处代指李舍人兄弟赠诗,暗含对对方才情的珍视‌。后句“叨和”,因“叨”字有承受的意思,故而古汉语中用于对受人恩惠及礼物表示感谢的谦词,构成“叨和”‌意为“愧受唱和”。“升堂”在此可不是古代官吏公堂审讯案件,而是化用《论语》“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比喻对方诗艺精妙,而自己虽应和却未达同等境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