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实的浪涛终会不断地吞噬我们,希望你可以重新振作,永不言弃”——读《浮士德》有感</p> <p class="ql-block">再续前文《谈创造性思维》两节课,第一节教学思路混乱,亲身实践了杜威“儿童中心论”的难操作性,第二节紧急细化教案,却因忘带小蜜蜂,加上嘴巴太用力饶舌没饶过来,导致最后一排女生连连投来困惑的眼神。人生的首两场讲台秀以汗流浃背告终。</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比第一次好多了,只是学生的回答都太随意,说到底还是他们对文本不熟悉”,群姐的话没有一丝批评,我却在心里默默批评了自己不下万次。自己的那些问题,还是彼此心知肚明就好,一说出口,就好像问题很大似的。</p> <p class="ql-block">《十五从军征》是我的第二次机会。照旧不借助任何资料研读这首诗,自以为读得挺通透的,信心十足,觉着上台讲明天就可以。恰好中饭的时候群姐找我聊聊自己讲课的构思。“‘家中有阿谁’这个点找得很好,可以和‘家中可安好’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当时我想了半天这两句话的区别,没想出来,事后认真在备课本上一捋思路,竟发现初次研读时不少地方能有更好的解释。文学就是如此,应当穷尽可能性而取其最者,“咱做文字的,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p> <p class="ql-block">下面展示下我们的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知耻后勇是讲给失败者的善意谎言。成功与否,不在于经验多少,而在于是否用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