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10月18日下午,阳光洒落,退休后的我骑上自行车从农村住家,沿着乡间的柏油路再次踏上这片熟悉而庄严的土地。五十载光阴流转,少年时清明扫墓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曾记得1975年左右多年,每到清明节,带上母亲煮熟的鸡蛋,在老师带领下,我们步行前往刘井村祭英烈,那时懵懂却肃穆的心,如今化作深沉的回望。今日故地重游,不只是为了重温记忆,更是为了找回那颗始终未改的初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穿过“刘井烈士陵园”石坊,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雕塑群中战士奋勇前行的身影仿佛仍在呐喊,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沿着笔直的石板路前行,两旁松柏挺立,灯笼静默,通向深处的纪念碑庄严肃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陵园内多座石碑静静矗立,记载着历史的重量。“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烈士纪念设施”等铭牌见证着对英烈的尊崇。尤其那块刻有“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烈士之墓”的墓碑,让人驻足良久。1938年抗日战火燃起,马耀南、杨国夫率领军民在此抗击日寇;1943年刘井战斗歼敌八百余,以弱胜强,气壮山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墙上的壁画与介绍牌重现峥嵘岁月。“向参加刘井战斗的英雄致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红色标语如炬,照亮来路。曾在此接受革命教育的我,今日再度凝视这些文字,心中涌动的是不变的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刘井战斗简介</p><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为在邹平建立根据地,打通清河地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与清河特委机关进驻刘井村。十团团长李人凤带2个营1个特务连驻吴家、大碾,特务团一营驻西左,七团团长马千里、政委孙正带队驻韩家,二梯队司令员孙鸣岗率队驻刘聚桥,桓台独立营驻郑家,邹章齐边区独立营驻马庄,总兵力3000余人。部队集结布防后,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在刘井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如何开辟章丘、历城方面的抗日工作。就在此时,驻济南日军已经得知情报,加紧调集部队,组织围剿。6月6日,日军少将松本纠集驻济南、章丘、青阳、青城、齐东等地日伪军2500余人,配有汽车百余辆,骑兵炮兵各一部,分进合围,向邹平扑来,妄图一举消灭三支队。</p><p class="ql-block">刘井村在邹平城西北平原上,南距胶济铁路20公里,西距济南50公里。有100余户人家,周围有3米宽、1米深的壕沟和4米高、3米宽的围墙,围墙四角和西门筑有炮台,置有8门“五子炮”。三支队利用有利地势,早已做好布防。敌军进犯,驻郑马部队首先发觉敌情,立即开枪截击。随后,司令部接到情报,命令各部队严守阵地准备战斗。此时,各路日伪军在松本的指挥下,向十团驻地大碾、西左及七团驻地韩家发起凶猛进攻。我军虽装备简陋,但每个人内心都装着国恨家仇,他们奋不顾身,杀得敌人尸横遍野,不能向前一步。</p><p class="ql-block">在马耀南、杨国夫、景晓村的领导下,三支队利用有利地形和群众支持,击退日伪军多次进攻。</p><p class="ql-block">次日,日军又调集邹平、长山、张店、周村等地日伪军3000余人,汽车百余辆,骑兵150余名,向三支队合围。战况更加激烈,日军用大炮把刘井东围子打开了个缺口,企图从此入村。在此防守的警卫营营长孙光平、教导员夏俊峰和特务营二连指导员孙传利分别在东北和西南围子上指挥战斗,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p><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西沉,敌人趁机发起进攻,直冲到围子下面。七团政委孙正高呼“上刺刀,共产主义战士跟我来!”马上就有200名战士猛虎下山般地向敌军冲去。顿时杀声震天,血肉横飞。经过半小时搏斗,敌人溃不成军,死伤遍地。我桓台独立营营长刘鸣歧、教导员高鲁、副营长耿宜亭牺牲,全营仅40余人幸存。</p><p class="ql-block">天渐渐黑下来了,梁邹平原上依然硝烟弥漫。为保存实力,马耀南、杨国夫命令留下一个连牵制敌人,大部队和群众从东南角安然撤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井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刘井战斗遗址位于魏桥镇刘井村以东,是193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在马耀南、杨国夫带领下反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所在地,战斗中军民团结,同仇敌忾,共同抗日,沉重打击了日寇,战斗共击毙击伤日军井口司令以下的日伪军800余人,其中日军417人,是抗日战争初期,清河平原上一次著名的反扫荡战斗。1963年,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在遗址原地建立了烈士陵园,并于1978年、2013年两次整理扩建,现占地约6亩,有烈士墓73座,墓间植柏树。1980年,该遗址被公布为邹平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刘井战斗遗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战斗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周边村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都会组织群众前来祭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15年8月28日,邹平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采集抗日胜利火种仪式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明实践广场上,“刘井村文明实践广场”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传统亭廊与现代设施交融,百姓安居乐业,正是先烈所盼之景。功德碑上镌刻的捐赠名录,则是今人传承精神的明证。</span></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单位组织到济南市长清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缅怀先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本人与当地一位90岁高龄的老党员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