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柳

涧河水韵

<p class="ql-block">  寻常巷陌,河畔堤边,最易撞见的树,大抵是柳。它不似松之劲直,梅之清绝,却以一身软枝,绾住了千百年的诗意——贺知章写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早春新嫩的娇柔;柳永叹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离别的清愁;就连陶渊明,也在“榆柳荫后檐”里,藏了几分归园田居的恬淡。诗人笔尖的柳,从来不是单一的风景,而是把大自然的生机、人的心事,都揉进了那垂垂的枝条里。</p> <p class="ql-block">  我总爱在散步时寻柳的影子。春日里,柳芽是嫩黄的星子,缀在细枝上,风一吹就晃出满世界的柔软;到了夏天,枝条垂得密了,浓绿的帘幕垂到水面,偶有蝉鸣从叶间漏出来,便成了最清凉的背景。雨天也妙,雨丝打在柳叶上,沙沙地响,枝条带着水珠轻颤,像极了江南女子撑着油纸伞时,鬓边垂落的流苏。公司农场的那片柳,是我常去的地方,鹅卵石铺的小路绕着柳树蜿蜒,深秋时,石楠冒出的红叶衬着黄绿的柳条,红的艳、绿的柔,风过时,叶与枝轻轻碰,倒像是在说悄悄话。</p> <p class="ql-block">  最早记住柳,是多年前在山西平陆。那时车窗外的柳,一棵挨着一棵,整齐地立在路两旁,枝条顺着风的方向斜斜地飘,像是在为过往的人引路。后来在农场再见柳,便多了几分亲近——常坐在柳下的石凳上,看阳光透过柳叶的缝隙,在鹅卵石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p><p class="ql-block"> 柳不只是好看,还带着几分烟火气。早春的柳芽,焯水后拌上香油,是清清爽爽的野菜味,嚼起来带着淡淡的涩,却越品越有春天的鲜。</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更爱折柳的枝条,选一根粗细适中的,轻轻拧转,把里面的白芯抽出来,留下中空的柳管,我们叫它 “柳笛”。含在嘴里一吹,能发出“呜呜”的响,不成调,却能把春日的欢喜,都吹进风里。</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佩服的,是柳的生命力。它不挑地方,河畔、路边、田埂旁,只要有一抔土,就能扎下根。不像有些花,精心照料着还未必开花,柳却随手插一根枝条在土里,隔些日子再看,便能抽出新绿——“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便是它这份不卑不亢的坚韧。</p> <p class="ql-block">  年年见柳,年年都有新的滋味。它见过诗人的愁,也听过孩童的笑;它装点过春日的景,也熬过冬日的寒。它是最寻常的树,却也是最懂生活的树——不张扬,不挑剔,只以一身软枝,默默守着岁月,守着每一个路过它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