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 504502410</p><p class="ql-block">美篇原创║挥别天涯</p><p class="ql-block">(版权所有,侵权必究。)</p> <p class="ql-block"><b>第一百二十八章 青稞元宇宙</b></p><p class="ql-block">金色的青稞浪,从脚下一直蔓延到雪山边缘,沉甸甸的穗头在高原的秋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亿万颗金色的铃铛在低声合唱。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烘烤麦粒的醉人香气。今天,是“藏地金穗”青稞育种基地的丰收节,牧民和农科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喜悦。这片位于海拔三千八百米的高原良种繁育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p><p class="ql-block">但在基地那座充满现代感的白色科研楼中央大厅里,正在进行的另一场“丰收”,其震撼程度,丝毫不亚于窗外的实物景象。这里,正举办着“青稞生长元宇宙”的首届全球协作成果展示暨线下丰收庆典。</p><p class="ql-block">项目负责人,年轻的农业信息学博士周苒,正站在一个巨大的环形屏幕前,向来宾们介绍这个划时代的平台。屏幕上显示的,并非简单的数据图表,而是一个极其逼真的、三维立体的数字世界——一片无边无际的虚拟青稞田。</p><p class="ql-block">“各位,欢迎来到‘青稞元宇宙’。”周苒的声音带着激动,“这不仅仅是一个三维模型库。它是我们基于数十年的青藏高原青稞种植数据——包括每一寸土壤的成分、每一刻的光照、温度、湿度变化,以及数百个青稞品种从基因到表型的海量信息——构建的一个动态的、可交互的虚拟生长环境。”</p><p class="ql-block">她进一步解释,全球顶尖的农学家、育种专家,无论身处北美实验室、欧洲温室,还是非洲试验田,只要戴上VR设备,或者通过高级终端接入,就能以虚拟形象“降临”到这个共享的数字田野中。他们可以在这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在现实世界中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育种实验。</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在这个元宇宙里,模拟未来五十年的气候变化,测试新品种的适应性。”周苒操作着控制器,屏幕上的虚拟场景迅速变化,展现了干旱、暴雨、极寒等极端天气下,不同青稞基因型的生长反应。“我们可以将来自苏格兰的耐湿基因片段,‘嫁接’到西藏本地的抗旱品种上,在几秒钟内模拟出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大大缩短育种周期。荷兰的灌溉专家,可以实时为拉萨的试验田设计最节水的虚拟方案;加拿大的土壤学家,可以分析日喀则某块田地的数字孪生体,提出精准的施肥建议……这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全球青稞科研协作平台。”</p><p class="ql-block">大厅里的来宾,有来自国内外的学者,有当地政府官员,但更多的,是脸庞被高原阳光晒得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藏族农牧民。他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术语,但他们看得懂屏幕上那长势喜人的虚拟青稞,听得懂翻译后关于增产、抗病、适应气候变化的描述。他们眼中充满了惊奇与希望。</p><p class="ql-block">展示环节的最后,周苒微笑着说:“今天,在这个丰收的日子里,我们的‘元宇宙’还有一个特别的礼物,献给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开拓者,献给所有为这金色麦浪付出过汗水的前辈们。”</p><p class="ql-block">大厅的灯光暗了下来。环形屏幕上的虚拟青稞田图像渐渐淡去。与此同时,在大厅中央的空地上,数台全息投影设备无声启动,发出柔和的光束。</p><p class="ql-block">光芒交织中,一片略微模糊、带着历史尘埃感的三维场景,缓缓凝聚成形——那是根据大量历史照片和档案资料,在元宇宙中精准复原的、1959年的第一代青稞试验田!场景里的田埂歪歪扭扭,土地看起来贫瘠而碎石遍布,青稞植株远不如现在这般高大粗壮,显得稀疏而羸弱。与窗外那片丰收的金色海洋形成了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全息影像中,有两个身影正在田间忙碌。</p><p class="ql-block">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戴着眼镜的年轻男子,正半蹲在田里,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笔记本和一支铅笔,神情专注地数着一株青稞的穗数。他额头上满是汗珠,在虚拟的阳光下闪烁着微光。正是年轻时的农业科学家桑吉——基地的奠基人之一,为高原青稞育种事业奉献了一生,最终长眠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下。</p><p class="ql-block">他的身边,跟着一个看起来只有十来岁、光着脚、皮肤黝黑发亮的少年。少年手里拿着一个水壶,眼神里充满了对桑吉的崇拜和对这些“神奇麦子”的好奇。他,就是如今已年过七旬、正在大厅里参加庆典的老牧民扎西!</p><p class="ql-block">“是桑吉老师!是……是我!”老扎西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声音颤抖,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他身边的儿女赶忙扶住他。全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跨越时空的一幕震撼了。</p><p class="ql-block">全息影像栩栩如生。只见年轻的桑吉数完穗数,在本子上认真记录,然后抬起胳膊,用袖子擦了擦快要流进眼睛的汗水。几颗晶莹的汗珠,被他甩落,滴在干涸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少年扎西也被烈日晒得满头大汗,他学着桑吉的样子,用脏兮兮的手背抹了一把脸,汗珠同样滚落。</p><p class="ql-block">就在那些虚拟的汗珠触及干涸土壤的一刹那,元宇宙的渲染引擎发挥了它神奇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在全息场景的上方,也就是大厅的天花板高度,那些下落的汗珠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放大了、放慢了,它们仿佛化作了闪烁着虹彩的、晶莹剔透的“数据雨滴”。这些由汗珠幻化而成的雨滴,轻柔地洒向下方那片复原的1959年数字试验田,也仿佛洒在了现场每一个观众的心田。</p><p class="ql-block">更奇妙的是,随着这阵“汗滴之雨”的落下,元宇宙的实时连接功能启动。环形大屏幕上,同步显示出了当下全球各地接入“青稞元宇宙”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的虚拟实验场景:有基因序列如星光般流淌,有营养元素像溪流一样在植物根系模型里穿梭,有全球气候模型风起云涌……所有这些现代科研的抽象努力,在这一刻,都被艺术化地表现为滋养青稞的“雨水”和“阳光”。</p><p class="ql-block">历史的汗水,与当代的智慧,在这片全息的麦田上空,融汇成了一场灌溉希望的甘霖。</p><p class="ql-block">影像中,年轻的桑吉直起腰,拍了拍少年扎西的肩膀,指着那些虽然羸弱却顽强生长的青稞,嘴里说着什么(虽然没有声音,但口型依稀可辨是“总有一天,这里会变成金色的海洋”)。少年扎西用力地点着头,眼中充满了光。</p><p class="ql-block">老扎西望着年轻的自己和桑吉老师,老泪纵横。他仿佛又闻到了当年那贫瘠土地的味道,感受到了桑吉老师手掌的温度,听到了那句鼓励的话语。他哽咽着对身边的儿女说:“看……看见了吗?桑吉老师的汗,我的汗……没有白流……真的……真的变成雨了……下到今天……下到了你们的田里……”</p><p class="ql-block">这一刻,虚拟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先驱的汗水与后继者的智慧,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这个“青稞元宇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科研工具,它更是一座温暖的桥梁,连接了历史与未来,致敬了那些在荒芜中播下第一颗种子的人。</p><p class="ql-block">当全息影像缓缓消散,大厅灯光重新亮起,窗外,真实的、金色的青稞浪在阳光下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所有人都明白,这场丰收,不仅仅属于土地,更属于历史,属于精神,属于那个用汗水浇灌出今天、并在元宇宙中获得永生的、关于希望与传承的梦想。扎西走到窗边,伸手触摸着玻璃,仿佛能触摸到那片金色的麦浪,也触摸到了六十多年前,那个炎热午后,自己和桑吉老师共同流下的、如今已化为丰收的汗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