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霓裳幻影里的清醒者:从安徒生童话到当代“一言堂”的叩问</p><p class="ql-block"> 文/劲草</p><p class="ql-block"> 秋风掠过书架,指尖拂过那本泛黄的《安徒生童话》,翻到《皇帝的新装》那一页时,纸页间仿佛还残留着孩童清脆的质疑声。多年来,这个诞生于19世纪的童话,如同一面永不蒙尘的镜子,照见过往王朝的虚妄,也映照着当下社会的某些隐秘角落。晓锋先生的诗文《新皇帝的新装》以“数据织就的锦绣霓裳”为喻,将童话的荒诞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相连,而当我们循着这缕诗意回望,会发现安徒生笔下的赤裸国王,从未真正走出人类的历史舞台——他只是换了件“新衣”,在某些缺少民主、盛行“一言堂”的单位里,继续上演着自欺欺人的闹剧。</p><p class="ql-block"> 安徒生的童话从不只是写给孩子的睡前故事。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曾说:“安徒生的童话中,藏着成年人世界的所有真相。”《皇帝的新装》里,两个骗子用“看不见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谎言,织出一件“虚无的华服”,而国王、大臣、臣民们明知其空,却集体陷入沉默的共谋。这种“集体盲视”的荒诞,恰是对人性弱点最尖锐的剖析。鲁迅在谈及童话时曾言:“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正是这份未被世俗规训的纯粹,让孩童成为戳破谎言的勇者。而在成人世界里,“怕被视为愚蠢”的恐惧,往往会盖过对真相的渴望,这便是童话跨越百年仍具穿透力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调侃:“生活模仿艺术,远胜于艺术模仿生活。”如今再看晓锋诗中“点赞是金线,转发是珠玉”的句子,竟与某些单位的生态惊人地契合。在这些地方,“一把手”的意志如同童话里的国王,他的每一句话都被奉为“圣旨”,每一个决策都被赞为“高瞻远瞩”。就像安徒生笔下的大臣们“低头数着金线”,下属们也忙着为领导的“英明”添砖加瓦:汇报工作时,只挑顺耳的话说,把问题藏在“成绩”的褶皱里;讨论方案时,哪怕看出漏洞,也不敢直言——生怕自己成为那个“看不见新衣”的“愚蠢者”。唐代名臣魏徵曾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可在“一言堂”的氛围里,“兼听”成了奢望,“偏信”却成了常态。领导的喜好取代了客观规律,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决策之上,就像童话里的国王坚信自己穿着最美的华服,这些“一把手”也沉浸在下属编织的“繁荣假象”中,对潜藏的危机视而不见。</p><p class="ql-block"> 去年听闻某地方单位的旧事,至今仍觉荒诞。该单位要推进一项重大项目,“一把手”拍板后,下属们纷纷附和,没人敢提项目可行性报告中的漏洞。有位年轻干部发现项目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犹豫再三后在会议上提出疑问,却被领导当场打断:“你才来多久?懂什么大局!”此后,再无人敢发声。最终项目烂尾,造成巨大损失,而复盘时,竟有不少人说:“当时我也觉得有问题,可没人敢说啊。”这像极了《皇帝的新装》里“满朝文武捂住耳朵”的场景——当说出真相需要付出代价,沉默便成了自保的选择。可这种沉默,不是中立,而是纵容;不是谨慎,而是怯懦。北宋大儒程颢曾说:“士大夫之职,当以天下为己任。”可在“一言堂”的裹挟下,许多人丢掉了这份担当,把“明哲保身”当成了职场信条,最终让集体为个人的虚妄买单。</p><p class="ql-block"> 安徒生在创作《皇帝的新装》时,或许未曾想到,百年后“赤裸的国王”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晓锋诗中“镜中的我忽然发问:你可见过自己真实的模样?”的叩问,不仅是对当代人的警醒,更是对每个身处“一言堂”环境中个体的灵魂拷问。我们是否也曾为了迎合领导,说过违心的话?是否也曾因为怕得罪人,对错误的决策保持沉默?是否在日复一日的“赞美”中,渐渐忘记了真相的模样?就像童话里的臣民们,起初或许还能察觉“新衣”的虚无,可随着附和的人越来越多,便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最终陷入“集体催眠”。</p><p class="ql-block">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在“一言堂”的环境中,保持良知、坚守真相,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对“知行合一”的践行。当年,安徒生童话里的孩童之所以能说出真相,是因为他尚未被“成人世界的规则”束缚,而成年人要说出真相,则需要打破“怕被视为愚蠢”的心理枷锁。就像清代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于身处单位中的个体而言,“利”不是个人的升迁荣辱,而是集体的长远发展;“祸福”不是一时的人际关系,而是对职业操守的坚守。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像童话里的孩童那样直言,“一言堂”的土壤才会被瓦解,民主决策的阳光才能照进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读《皇帝的新装》,已不再是看一个简单的笑话,而是读一部关于人性与权力的寓言。晓锋的《新皇帝的新装》让我们明白,童话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件“数据织就的衣裳”,在当代社会继续上演。而那些盛行“一言堂”的单位,就像童话里的皇宫,看似辉煌,实则脆弱——只要有一个人敢于说出真相,“虚无的华服”便会瞬间崩塌。</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世纪的皇宫中,我们集体出演着安徒生的国王”,晓锋的诗句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别让沉默成为谎言的帮凶,别让怯懦成为虚妄的温床。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童话里的孩童那样,勇敢地说出“他什么也没穿”,那些“赤裸的国王”才会无处遁形,民主与真相才能真正扎根生长。而这,或许就是安徒生童话留给当代人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保持清醒、坚守真相,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