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的美篇(副本)新疆之行(三)

大华

<p class="ql-block">10月13日,抵达伊宁,乘车前往的美丽赛里木湖,赛里木湖是目前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冷水湖泊。</p> <p class="ql-block">车子一路向西,穿过天山腹地,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高架桥如银线般横贯山谷,桥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两侧山势陡峭,雪峰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森林从山脚一直蔓延到视线尽头,绿得浓烈而沉静。车轮轻压路面,仿佛驶入一幅流动的画卷。那一刻,人便成了风景里的过客,被这无言的壮阔轻轻托起。</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果子沟大桥如一道弧线划破天际。它不像横卧的巨龙,倒像一条轻盈的丝带,被山风微微扬起。桥塔高耸入云,缆索在阴云与阳光的交错中泛着金属光泽。远处雪峰连绵,近处林海苍茫,桥下山谷幽深,仿佛自然与人类文明在此达成某种默契——不是征服,而是共存。</p> <p class="ql-block">途经果子沟大桥</p> <p class="ql-block">途经赛里木湖</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景色</p> <p class="ql-block">湖边风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畔的观景台边,风裹挟着湖水的寒意扑面而来,几乎要把人吹得后退几步。远处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与流云,近处浪花拍岸,碎成细小的水珠飞溅在枯草上。一位穿红衣的身影立在岸边,帽子被风吹得微微扬起,手指向远方,像是在确认天边那抹淡蓝是否真的通向天际。这抹红色在辽阔中显得如此微小,却又如此坚定,仿佛一点火苗,在旷野中静静燃烧。</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三台古驿”指示牌前,有人驻足留影。牌子上的字迹清晰,指向四面八方——北京、上海、莫斯科……这些名字像是一张无形的网,把这片边陲之地与世界紧紧相连。阳光正好,照在笑脸上,也照在那面飘扬的国旗上。旅人在此刻停下脚步,不是为了抵达,而是为了记住:我曾站在这里,离家千里,却依然能听见故土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三台古驿”四个字悬在木质牌匾上,古朴的笔触透着岁月的痕迹。门框两侧雕花简单却不失韵味,像是某个古老驿站的遗存。抬头望去,蓝天如洗,几朵白云懒洋洋地浮着,远处几栋民族风格的建筑静静伫立,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走进那条民族风情的街道,土黄色的墙面带着阳光晒过的温度,茅草屋顶在风中微微颤动。行人三三两两走过,红衣在黄墙前格外醒目,像是一笔不经意的点彩。商铺门口挂着手工织物,脚手架暗示着某种修缮与延续。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只有一种安静的生活节奏,像一首低吟的民谣,在风中轻轻回荡。</p> <p class="ql-block">木质牌坊下,一位旅人静静站立,肩上的包略显疲惫,但眼神却明亮。她望着那一片仿古建筑群,石板路延伸向深处,干枯的植被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这里不是真正的古驿,却承载着人们对过往的想象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站在湖边,浪花翻涌,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杂质。那人举起手,像是在跟远方的朋友打招呼,又像是在向这片天地致意。风依旧大,吹乱了发丝,却吹不散那份从容。</p> <p class="ql-block">翻过山口,雪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一群沉默的巨人守望着大地。山脚下树木稀疏,枝干倔强地伸向天空。车窗上蒙着一层薄雾,模糊了前景的灌木,却让远山更显神秘。</p> <p class="ql-block">公路旁,护栏外是枯黄的草甸,再往外,便是白雪覆盖的山脉。天色阴沉,空气清冷,仿佛冬天已经提前到来。</p> <p class="ql-block">阴云压顶,山地显得格外苍茫。一块路标孤零零立在路边,绿色护栏像是人为划下的一道界限。枯草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季节的更替。</p> <p class="ql-block">她又站在海边,双手插兜,迎着风,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红衣在蓝天下格外耀眼,像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在寒冷中坚持着温暖。</p> <p class="ql-block">雪山巍峨,松林苍翠,雪与绿的对比如此强烈,却又如此和谐。路标指向未知的方向,而旅人只是静静站着,任寒风吹过。</p> <p class="ql-block">湿漉漉的公路反射着天光,远处雪山静默,禁止左转的标志显得有些突兀,像是在提醒:有些路,只能向前。</p> <p class="ql-block">枯草、围栏、阴云、松林——一幅典型的秋末山景。寂静中,仿佛能听见雪落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临时建筑蓝白相间,起重机在山顶缓缓转动,像是在为这片荒凉注入一丝生机。</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霍尔果斯口岸</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口岸的建筑现代而庄重,红字“中华人民共和国霍尔果斯口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国旗高高飘扬,行人来来往往,车辆有序进出。广场上停着几辆车,像是等待下一段旅程的开始。这里不仅是国门,更是连接的起点——向东是祖国腹地,向西是广袤中亚。</p> <p class="ql-block">在巨大的国门标志前,红衣的身影再次出现。她站在那里,背景是庄严的建筑与飘扬的国旗,周围人声鼎沸,车流不息。这一刻,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万千旅人中的一个缩影——走过千里,只为亲眼看看这片土地的边界与辽阔。</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指示牌矗立在蓝天下,箭头指向北京、上海、广州、莫斯科……这些名字串起了地理的距离,也串起了人心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324(1)号界碑静静立着,国徽在阳光下闪耀。碑上的字迹清晰:“中国”。背后的壁画描绘着雪山与河流,仿佛在说:这片土地,从古至今,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国门的历史墙前,六代国门的照片依次排列。从简陋的木门到宏伟的现代建筑,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记忆,每一次变迁都是一次成长。国门在变,但守护的意义始终未变。</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从伊宁到赛里木湖,从果子沟大桥到霍尔果斯口岸,山河壮丽,人心亦辽阔。风大,天冷,但脚步从未停歇。因为知道,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清楚地看见——这大好河山,究竟有多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