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记实小说连载续(五)

依古娜咪

<p class="ql-block">十一</p><p class="ql-block">在秋收的繁忙之际,村里却笼罩在一片深深的悲痛之中,一件令全村乃至整个大队村民痛心的惨案发生了。叶柿村一位五十多岁的村民_小福爸,竟然被一头水牛意外撞死。小福爸素日里待人宽厚温和,是大队制瓦作坊里不可或缺的一员,负责精心照料那头用于踩踏瓦泥的水牛。他对待这头牛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与关爱,使得水牛膘肥体壮,力大无穷。在牠的蹄下,泥土变得细腻而柔顺,烧制成的砖瓦更是一流的上品。</p><p class="ql-block">多年来,这头水牛与小福爸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彼此相依相伴。然而,这次意外却打破了这份宁静与和谐。谁能想到,那头平日里温顺的水牛突然变得狂暴异常,用它坚硬而巨大的犄角,狠狠地刺向了主人的腹部,并将他顶到地上又挑起……那血腥而惨烈的一幕,让人不忍直视。周围的人惊恐万分,无法靠近施救,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民兵队长用步枪将这头失控的牲畜击毙。</p><p class="ql-block">听到这个噩耗,村里人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大队小队为小福爸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他的离世,不仅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让村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痕。此后多年,瑜瑜每看到牛,尤其是水牛那又大又弯又硬且尖的犄角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脊背发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惧与哀伤。</p><p class="ql-block">事后,小队拿回了一些水牛肉分给村民,但愿意接受的却寥寥无几。毕竟,这样的牛肉,谁又能忍心咽得下去呢?它不仅仅是一顿普通的肉食,更是那段悲痛记忆的沉重载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叶柿村插队生活的那些年里,小队曾难得的给村民们分赠过一次骡子肉。那匹骡子原本担任马车拉运的任务,不幸的是,在一次运输途中,它意外滑倒,前脚摔断,再也无法继续工作。小队在万般无奈下,只得做出艰难的决定,将其宰杀,将鲜美的骡子肉分给村民们共享。阿瑜她们也分到了一块鲜嫩的骡子肉,经过姑娘们精心炖煮,肉质烂熟,配上香菜、葱花、蒜泥、花椒和辣椒等佐料,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味。相较于牛肉的膻味,骡子肉更为清爽,油脂洁白如猪肉,肉质更是嫩滑可口。可是也为那匹骡子感到深深的惋惜。</p><p class="ql-block">小队的收入和分红主要依赖于骡子买卖的钱。小队和部分农户家中都饲养着母马,大队内设有配马站,专门饲养为母马配种的种驴。马与驴的结合,孕育出下一代——骡子。骡子继承了马的高大健硕与驴的负重耐劳,二者优势于一身,在骡马作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地区,骡子备受青睐。然而,骡子却无法繁衍后代,它们只是作为人类的一个优质劳动工具,默默地为人们服务。</p><p class="ql-block">经过精心配种的母马,在生产队和农户的精心呵护下,总能在第二年的春天迎来它们的新生命。这些小骡子被细心照料,待到膘肥体壮之际,便会被带到丽城一年一度的骡马交流会上,供人们选购。</p><p class="ql-block">十二</p><p class="ql-block">丽城马,自古以来便是名扬四海的佳驷,常被选为敬献朝廷的珍贵贡品。七月的骡马会,是丽城的盛大节日,热闹非凡,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一直流传至今。这场盛会,主要是大牲畜的交易会,尤其是丽城骡马,其名声远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前来选购。这一交易盛举,不仅带动了药材、土特产的繁荣,也激活了餐饮业、服务业的活力。此外,交流会期间还有各种文娱表演,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物品也在此亮相。因此,这长达十四天的盛会,成为了丽城城乡人民共同欢庆的节日。除了生畜交易的商户农户之外。普通人士,男女老幼,无论贫富远近,都会前往会场,尽享眼福与口福。</p><p class="ql-block">在瑜瑜的记忆里,她曾两次与奶奶一同前往黑龙潭的骡马交流会。那时,她们在交流会那临时用白布搭建的帐篷饭店中享用美食。提回装满美食的多层餐盒。那几盘回锅肉,成为了她们回家后共同分享的美味佳肴,平日里是难以品尝到的。后来,骡马会的举办地点转移到了民主广场,瑜瑜也已成为了一名知青。那一次,她进城赶交流会,是为了帮三舅排队购买一件羊皮大衣。而人生中的第一次品尝到那三分钱一支的橙色冰棒,也是在某个交流会上。那清凉甘甜的味道,至今仍让她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在生产队的大家庭中,骡马被视为钱袋子般的宝贵资产,备受大家的呵护和关心。但除了这些骡马,村民们对耕牛的关爱也毫不逊色,因为耕牛是他们农耕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每当农耕的季节来临,这些耕牛就会成为特殊的成员,享受着与之前不同的待遇。</p><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耕牛在农耕期间能够保持足够的体力和状态,村民们会特别为它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这个时期的饲料不再仅仅局限于草料,而是变为了以豆类为主,辅以草料的食谱。豆类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富含各种微量元素,为耕牛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营养。</p><p class="ql-block">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耕牛的体力,村民们还会不时地宰杀公鸡,将鸡去毛去膛后剁碎,与豆粉混合捏成团,然后强行让牛吃下去。这样的食物营养丰富,大补元气,让牛儿在耕作时更有力量和精力。</p><p class="ql-block">总之,生产队和村民们对耕牛的关怀备至,确保了它们在农耕期间能够保持最佳状态,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丽城马,自古以来便是名扬四海的佳驷,常被选为敬献朝廷的珍贵贡品。七月的骡马会,是丽江的盛大节日,热闹非凡,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一直流传至今。这场盛会,主要是大牲畜的交易会,尤其是丽江骡马,其名声远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前来选购。这一交易盛举,不仅带动了药材、土特产的繁荣,也激活了餐饮业、服务业的活力。此外,交流会期间还有各种文娱表演,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物品也在此亮相。因此,这长达十四天的盛会,成为了丽江城乡人民共同欢庆的节日。除了生畜交易的商户农户之外。普通人士,男女老幼,无论贫富远近,都会前往会场,尽享眼福与口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瑜儿的记忆里,她曾两次与奶奶一同前往黑龙潭的骡马交流会。那时,她们在交流会那临时用白布搭建的帐篷饭店中享用美食。提回装满美食的多层餐盒。那几盘回锅肉,成为了她们回家后共同分享的美味佳肴,平日里是难以品尝到的。后来,骡马会的举办地点转移到了民主广场,瑜瑜也已成为了一名知青。那一次,她进城赶交流会,是为了帮三舅排队购买一件羊皮大衣。而人生中的第一次品尝到那三分钱一支的橙色冰棒,也是在某个交流会上。那清凉甘甜的味道,至今仍让她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产队的大家庭中,骡马被视为钱袋子般的宝贵资产,备受大家的呵护和关心。但除了这些骡马,村民们对耕牛的关爱也毫不逊色,因为耕牛是他们农耕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每当农耕的季节来临,这些耕牛就会成为特殊的成员,享受着与之前不同的待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耕牛在农耕期间能够保持足够的体力和状态,村民们会特别为它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这个时期的饲料不再仅仅局限于草料,而是变为了以豆类为主,辅以草料的食谱。豆类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富含各种微量元素,为耕牛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营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耕牛的体力,村民们还会不时地宰杀公鸡,将鸡去毛去膛后剁碎,与豆粉混合捏成团,然后强行让牛吃下去。这样的食物营养丰富,大补元气,让牛儿在耕作时更有力量和精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生产队和村民们对耕牛的关怀备至,确保了它们在农耕期间能够保持最佳状态,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秋收秋种的大忙告一段落,农闲季节悄然来临。在这几个月的农闲期间,村民们忙着为来年的生活做准备,砍柴、收集松毛,这些日常劳作虽然辛苦,但瑜瑜她们也毫无例外地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凌晨五点左右,瑜儿她们便和村民们一起踏上砍柴的征程,向山里进发。相较于之前从丽城市区到周边山上的漫长路程,如今的路程已经缩短了许多。在自家生产队的山上砍柴,她们无需担心外来威胁,因为这里属于她们队的领地,无人敢干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砍柴的季节里,每天天刚刚亮,瑜瑜和村里的几个女青年一同踏上了上山砍柴的路途。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到树林。她们已达目的地开始砍柴。一个个动作熟练,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劳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早上,瑜瑜像往常一样,跟同伴们很早就到达了砍柴的目的地,就在她们砍得差不多的时候,突然间,百米之外的松树林中传来了阵阵痛苦的呻吟声,紧接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宁静的山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瑜瑜她们惊愕不已,她和同伴好奇地朝着声音的来源方向跑去。等她赶到那里时,发现原来是孕妇海花生了,她竟然在山上的松树林里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娃。海花的同伴们正忙碌地解下自己的围巾和围腰,撕下一块布来为孩子包缠脐带,然后用围巾将婴儿轻轻地包裹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着她们叙述着整个过程,瑜瑜感到心惊肉跳。原来,海花在上个星期去卫生所检查时,医生就已经告知她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了,需要在家好好休息。然而,劳动惯了的海花根本闲不住,她依然每天挺着个大肚子坚持上山砍柴、抓松针,背着沉重的负担艰难行走。没想到,孩子就这样意外地在山上降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令瑜儿目瞪口呆的是,在孩子出生后,由于没有剪刀可以用来剪断脐带,又怕感染细菌而不敢使用砍柴刀,海花竟然用牙咬断了脐带,还用扎头发的毛线来结扎脐带。这种原始而又冒险的处理方式让瑜瑜深感震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理完这些事后,海花还背上砍好的柴禾,几个同伴轮流帮海花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一起下山回家。这一幕让瑜瑜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对海花的坚韧和顽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阿瑜她们背着沉甸甸的柴禾回到家,放下柴禾休息片刻,就边吃着干粮边再次上山,这次是为了抓松毛。她们用木钉耙将散落在松树林中的松针耙拢集中,然后捆成垛子背回家,在菜地一角整齐地垒成圆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时分,她们还要参加各村小组组织的出圈肥劳动。有人负责挖掘圈肥,而其他人则用背箩将圈肥背到庄稼地里零散堆放。虽然这个活儿并不十分辛苦,但处理牲畜粪便却是一项较脏既臭的任务。背上那些水份很重的黑色圈肥,粪水从背篓中直流而下,即使她们披上了棕榈蓑衣,裤腿挽到膝盖,小腿和鞋子也难免被粪水浸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粪水的脏臭固然令人不悦,但这对于瑜儿而言,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不适。他最感恐惧的是,一旦踏入那些牲畜圈,无数的跳蚤便会趁虚而入,轻盈地跃上人们的小腿,继而潜入衣裤之中,疯狂地叮咬吸血。这种叮咬带来的痛苦让瑜儿倍受折磨,使得她全身奇痒难耐,一旦忍不住去挠,便会留下一个又一个大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试图捕捉这些跳蚤,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它们行动敏捷,随时跳跃不停,蹦得极高,让人难以捉摸。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瑜儿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办法:找一盆清水,将衣物反复向水中抖动。那些邪恶的跳蚤一旦落入水中,便再也蹦跳不起来,只能束手就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已接近尾声,村民们在集体的土地上辛苦一年,终于等来了的回报,分红正在按工分兑现。瑜儿她们三人分回了几百斤玉米,九十斤殼子,十八斤黄豆,二十斤油菜籽。还有一些小春粮食小麦蚕豆碗豆,装满了两大个粮食储藏柜,剩下的为防鼠害,还需用两个瓦缸储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红是基于工分来计算的,每个强劳动力的最高工分限制为每天十分,之后依次递减。关于每个人的工分级别,每一阶段,生产队都会在群众大会上公开讨论并作出评级。由于瑜儿她们三人在第一年还处于体力和适应阶段,因此每天每人暂定为九分。这些工分将累计计算。在那一年里,每十分的工分价值三角钱。在扣除她们所分得的粮食和副食品的价值后,三人总共还能领取六十元的现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六十元只能作为集体户的公款使用,主要用于购买明年要养的小猪崽,购置必要的农具以及购买生活必需品,如盐巴、糖、药品、肥皂、卫生纸、火柴和煤油等。她们几乎没有余钱为自己添置新衣或购买新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雯雯家的经济条件较好,家里会为她添置新衣和新鞋。有一次,她从城里回来时,穿着一件崭新的淡蓝色细格子衬衫。这件衬衫的布料看起来非常漂亮雅致,质地轻薄而精细。雯雯告诉两个同伴:"这种布料叫做'的确良’,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种衣服布料。这让瑜儿和阿鲜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瑜瑜和阿鲜两家都生活在贫困之中,她们并未奢望家庭能为她们添置新物。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她们仍无力为自己置办新装。她们只能尽可能地修补破旧的衣物,以维持其最大的价值。她们每日需上山砍柴、背负松针,午后还要参与出圈肥料的劳作,即便拥有好衣,她们也舍不得在这样的劳作场合穿戴。鞋子磨穿时,她们便寻找材料填补鞋底的破洞,继续坚持穿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到夏收农忙时节,城里会派遣工作队支援生产队,其中不乏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此时,村里的姑娘们便会穿上自己最美丽的衣裳,参与劳动,其背后的意图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们的此举常常使得工作队的人员误以为她们是来自城里的知青,主动前来攀谈。而相比之下,瑜瑜和阿鲜身上穿的布满补丁的衣物,使她们被视为地道的乡村女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一年,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瑜瑜她们三人都在叶柿村的辛勤劳动中度过了自己的二十岁生日。她们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浪漫的生日礼物,没有人歌唱生日祝福,甚至她们想要阅读的书籍,也难以寻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