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张掖大佛寺:千年皇家寺院的历史与艺术巡礼

华姐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8日,我们从入住的甘肃张掖汉庭酒店步行约十多分钟来到大佛寺。一踏入大佛寺,仿佛穿越回西夏王朝的宗教盛景。这座始建于1098年的皇家寺院,以“天下第一卧佛”的震撼姿态,在丝绸之路上书写着佛教艺术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巍峨的木质牌坊上,“佛法西来”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明光放普”“佛国长春”的匾额古朴厚重。这座牌坊不仅是寺院的门户,更是西夏佛教建筑艺术的浓缩,每一处木雕、每一抹油彩,都沉淀着近千年的风雨。</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佛殿,长达34.5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横卧眼前,木胎泥塑的身躯覆盖着绚丽的彩绘袈裟,面部神态安详慈悲。</p> <p class="ql-block">佛像两侧的十八罗汉或立或坐,姿态各异,与壁画中诸天菩萨的形象共同构成“涅槃变相”的宏大场景。</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涅槃卧像后面分別有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p><p class="ql-block">手持莲花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音菩萨,</span>姿态端庄,观音菩萨在佛教中代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p> <p class="ql-block">这是地藏菩萨,他手持锡杖、身披袈裟,坐骑为谛听,是佛教中“大愿”的象征,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p> <p class="ql-block">此塑像身着华丽彩衣,手持法器,立于莲花座上是观音菩萨,体现了张掖大佛寺在造像艺术上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当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在佛教艺术陈列馆,清代“长颈龙首双耳铜壶”锈迹斑驳却难掩精致,龙首双耳的设计充满威仪。</p> <p class="ql-block">古画《成博迦尊者与伴诺迦尊者》色彩古雅,山水间的尊者神态逼真,尽显明清佛教绘画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丝路西去,佛法东来。张掖作为佛教文化的必经之地,形成了连接西域与中原的佛教圣地,佛教经籍文物作为大佛寺文物遗藏主要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佛经雕版</p> <p class="ql-block">这些文物如同一把把钥匙,解锁着大佛寺作为“西夏佛教文化宝库”的层层秘密,从青铜器到书画,每一件都承载着丝路文化交流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行至“乃大丈夫”殿,蓝底金字的匾额气势恢宏,两侧楹联“汉朝忠义无双士,自古英雄第一人”苍劲有力。殿内木质结构的彩绘虽有褪色,却仍能窥见昔日的华丽,斗拱上的龙纹、梁柱上的花卉,处处彰显着古建筑的美学价值。这里不仅是宗教场所,更像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记录着张掖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大殿飞檐翘角雕刻精美,或隐于茂密的枝叶间,或在蓝天的映衬下尽显古朴雅致,木构建筑的纹理与精巧的装饰工艺,传递出厚重的历史感,绿树繁花环绕其间,更添几分生机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漫步<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掖大佛寺,</span>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眼都是艺术的盛宴,千年的宗教智慧与人文精神,在此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