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大蓬车”陕北之旅,把我们带到了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中南部秃尾河畔的高家堡。 高家堡古城的城楼青灰色的砖墙在秋日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城楼顶端的飞檐翘角虽染了些岁月风霜,却依旧透着一股子庄重劲儿,像位守着岁月的老人,正含笑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高家堡镇历史悠久,镇域隋唐属丰州地,宋称飞鸦川,元谓弥川。古城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 年),因当地高姓居多而得名,原隶属佳州,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划归神木。它是陕北明长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城堡,享有 “明代延绥镇三十六营堡之冠” 的美誉,与镇川堡、瓦窑堡和安边堡并称陕北四大名堡。 高家堡古城轮廓清晰,三街十六巷各具特色。东大街保留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商铺,南大街明清建筑鳞次栉比,西大街以六七十年代建筑风格为主,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取景地。 走在古城之中,看似普通的一个小镇,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位于西大街的这幅浮雕,无声地讲述着陕西人1975年的生活和历史。 从街边的图片,方知这里曾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拍摄地。 漫步于一个个似乎熟悉,又渐渐淡忘的建筑前,情不自禁地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并非是怀念那个时代,但却是一个曾经历和难以忘怀的时代。也正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一代人,形成了一种风尚和传统。情感这个东西是真实的,敏感而易发。</p> 踩着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路往里走,脚步都不自觉放轻了些,生怕惊扰了这片沉淀了几百年的时光。 高家堡钟灵毓秀,涌现出了刘文蔚、史仙舟、张秀山等一大批革命先驱,为神府人民武装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还走出了留美学子、博物馆学家韩寿萱,国家八大名医之一杭逢源等人才。 古城中的一幅长卷,展现了陕西的发展变化。《火车来了》让人兴奋,也让人感慨。对幸福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是每个人愿景。 供销社的货架上,摆放着时代的“纪念品”,件件都散发着浓郁的让人眷恋的情感。 高家堡曾是长城脚下的兵防要塞和商贸重镇,素有 “旱码头” 之称。随着神府煤田大规模开采,全市政治经济中心北移,古镇渐渐褪去繁华。近年来,随着石峁遗址的发掘和《平凡的世界》的热播,高家堡文化旅游产业蒸蒸日上,同时也在发展特色农业和商贸服务等产业。 我忽然觉得,这座古城从来都不是一座静止的“标本”,而是一座活着的城,它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孕育着新的生机。 我深以为然,高家堡没有名山大川的壮阔,也没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却用它的青砖墙、老街道、旧店铺和淳朴的人,留住了最本真的岁月味道。 这次旅行留给我的,不仅仅是几张照片和一段记忆,更是一份对岁月的敬畏和对淳朴人情的眷恋。或许再过几年,我还会坐着“大蓬车”再来这里,看看那棵老海棠树是否依旧开花,看看那些老店铺的掌柜是否还在,看看这条东西大街,是否还保留着今天这般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