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0日,我与沈赐恩战友从杭州到金华,上午到二仙桥采访了军旅书法家钱兆增。下午,按照前几天与沈石义助理员的约定,采访几位金华老兵老领导。 </p><p class="ql-block"> 气温30多度,还是高温天气。下午二点不到,我与沈赐恩提前到了金华世贸大饭店。过了一会,金华老兵刘晓明来了,看到我们已经到了,马上打电话给其他战友赶快来。后来金华老兵沈石义、钟荣福、潘根清、何瑞记、季炳松、徐长岳、王小宝等陆续来到饭店。</p><p class="ql-block"> 金华老兵对我们来采访十分重视,昨天专门为接待采访碰头开会商量与准备。为了找个安静地方便于交谈,专门安排在饭店一个包厢里进行,而且他们一定要挽留我们吃晚饭。 </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采访采取座谈方式,有的是我们先提出问题,金华老兵一人主要回答,其他人补充;有的是金华老兵主动介绍223团一些历史情况。如1964年11月,223团在金华地区(当时的金华地区除现在的金华市外,还包括现在的衢州市)征招第一批新兵2100多人,分两批两天离开金华,那两天金华满街都是新兵,新兵队伍排得长长的。包括欢送的人群,金华城区像过节似的,十分热闹。新兵在江山贺村集训三个月后分兵。这时,223团在1965年3月9日,在贺村举行了授军旗仪式,一大部分金华新兵在老兵的带领下,参加了授旗仪式。那天,223团李光前政委从13分部董传裕政委手中接过军旗…… </p> <p class="ql-block">金华老兵介绍说,部队里除了正副班长,其他都是金华来的新兵,讲金华话是普遍现象,老兵们都听不懂。往后自然而然金华兵当正副班长的多了,再后来提干的也多了,一共有62人先后提为干部。潘根清连长在8月31日就把这份62人名单发给了我,他们是:蒋如初、方永禄、沈锦才、徐信芳、翁金彩、樊炳济、金启钱、张肯忠、方伦英、陆润友、方樟伙、曹桂根、陆国成、潘根清、吴观顺、洪正舜、沈石义、方志根、徐崇林、黄春根、范昌忠、钟荣福、季炳松、周加银、金尔兴、楼樟友、朱阿根、朱云奎、朱金溪、周有余、钱生有、金春明、楼元钱、柳樟福、唐加兰、王炳南、方金海、钱忠怡、徐炳成、洪树良、洪定友、吴成云、王小苟、郑洪正、潘云亮、李桂明、董承樟、张早法、邹雨良、钱金财、谢樟富、连中根、朱新华、黄六故、洪孝岳、季锦祥、施继芳、叶德兴、俞成久、胡卸合、徐新成。(按原稿排列)</p><p class="ql-block">1964年入伍的金华兵真正成为了223团的骨干力量。金华兵是223团建团后第一批新兵,第一次补充的新生力量,后来成为223团骨干力量,可以说是223团的“天之骄子”了。</p><p class="ql-block"> 1971年初我从新兵连分到九连时,蒋如初指导员、方伦英副连长和潘根清排长,他们三人都是金华人,后来调来的指导员陆润友又是金华人。 </p> <p class="ql-block"> 钟荣福指导员讲话说:“自8月1日南京会议正式启动,一个多月时间发了十几个通知或有关文件,223团史书编写工作有计划地展开,有一些编写的内容都看到了,建议两点,一是那时223团的篮球队很有名气,打遍几个省市,应该写一写。(金正勇插话说,已经请有关人写了。)二是223团18年来输送地方几百名干部,转业工作做得好的,当时得到14分部政治部的肯定,应该在史书上写上浓厚的一笔。如223团领导派季炳松去内蒙包头为陈超副股长转业安排工作,后来又派他到马鞍山为吴明忠副主任转业,与地方联系安排工作,等等。老季,你可以好好写一写的。”</p><p class="ql-block"> 季炳松副股长接着回忆起受组织委派,先后为陈超副股长、吴明忠副主任转业,先后分别到包头、马鞍山与当地政府联系洽谈工作安排的一些经历。他说;“为他们安排工作,几乎是一、二个月时间蹲守在当地,转业干部工作不安排好不能回部队。包头那个负责转业干部安置的领导特别能抽烟,我只好赔着他抽,每天要消耗几包香烟,当年没有什么额外补贴,都是自己贴钱的。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方设法,不厌其烦,费尽心思,又要耐着性子,努力做好地方同志的工作,要求安排适当工作单位与岗位。功夫不负有心人,使地方政府终于改变了原来的安排方案,重新调整安排了单位和岗位,终于使他们两位领导干部及家属都感到比较满意。当时有的干部说,你这个群工股股长的工作真正做到家了。这也说明团党委和团领导对干部工作尤其是对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今天才了解到,季炳松副股长从1964年11月入伍到1982年223团因军队精简撤销,18年时间一直都在223团里服役,是凤毛麟角仅有几个人之一,对223团的历史情况应该是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潘根清连长追忆1979年初受命重新组建12连,除10连是经自己点头挑选的以外,其他大多都是连队推送出来的,有一些是“不省油”的。为新组建的连队整齐划一,统一步调,提高战斗力,潘根清连长首先抓了作风纪律教育整顿,经过半年时间,部队变化很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连队风正气顺了,全连上下团结一致,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各项任务。当年,223团给潘根清连长记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沈石义助理员讲述了团部搬迁6次和最初团派出500多人后来减为300多人参加地方“三支两军”工作等情况。</p><p class="ql-block"> 老兵刘晓明还专门准备了讲话稿,就金华老兵的一些活动,分为“兵心依旧”、“梦回吴山”、“红色之旅”、“难忘红领章”等,娓娓道来。同时还提供了书面资料。</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2024年3月,金华老兵成功组织举办了有500多人参加的纪念223团成立60周年战友联谊会。</p><p class="ql-block"> 在采访座谈中,何瑞记、徐长岳、王小宝等老兵,有的插话补充,有的提供线索。</p> <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我们与周有余指导员进行了交谈与采访。他深情的回忆说:“我在三连从副指导员到指导员,工作时间达10年之长,因此特别有感情,就是调到仓库工作后,还经常回三连去看看。”他对三连的情况十分熟悉,讲述时连史娓娓道来,特别是223团及连队撤销43年了,他把18年来的三连历任干部记忆清楚。1964年11月25号金华兵到达浙江省江山县贺村,新兵训练结束后,三连调到安徽省灵璧县施工。1964年11月,第一任:指导员张维和、副连长姜小章、副指导员朱永传、一排长丁家宜、二排长方有时、三排长童锡昌。1966年,第二仼;连长姜小章、指导员商志强、副连长周松庆、副指导员童锡昌、(排长记不清)。1968年,浙江省建德寿昌南浦搞基建。第三任:连长徐芳钧、指导员商志强、副连长周松庆、丁明德。副指员童锡昌、一排长王长殿、二排长顾才元、三排长盛长林、司务长王新荣。1969年7月,笫四任:连长金瑞林、指导员王才冠、副连长周松庆、副指导员丁明德、一排长王长殿、二排长顾才元、三排长盛长林。1971年2月,建德寿昌施工。第五任:指导员阮冬青、副连长倪汉俊、副连长柏乃金、副指导员连中根、副指导员王长殿、一排长陈杏田、二排长蔡德炳、三排长龚卫东。1971年5月,浙江省建德梅城农场,安徽和县石杨荒草圩农场。第六任:连长谢金华、指导员王长殿、副连长倪汉俊、副连长嵇子堂、副指导员连中根、副指导员周有余、一排长陈杏田、吴介明、查付全、二排长卢灿金、三排长金卓明、司务长孟庆和。1978年7月,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六冲基建。第七任:连长曹桂根、指导员钱陆喜、副连长稽志堂、副指导员周有余、一排长查付全、二排长卢灿金、三排长金卓明、司务长孟庆和。1979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施工。第八任:连长稽志堂、指导员周有余、副连长查付全、副指导员郑根兴、一排长刘振平、二排长王其武、三排付杨恒云、司务长吴老五。1981年5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施工。第九任:连长朱长根、指导员李日奎、副指导员倪玉春、一排长吴长远、二排长刘振平、三排长王其武、司务长吴老五。1982年三连随同二二三团一起撤销。</p> <p class="ql-block">金华老兵们有准备、有重点的积极发言讲话,使我们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p><p class="ql-block">金华老兵一定要留我们吃晚饭再回去,为了不影响我们晚上返回杭州,特地早点开饭,边吃边再谈。</p><p class="ql-block"> 老领导季炳松副股长拿岀珍藏多年的高档酒,一打开就酒香扑鼻而来。老兵们的盛情款待,让我和沈赐恩两人又是感动又是不安。我们何以为报?心想只有认真采访,积极工作,勤奋编写,保证质量,用努力完成223团史书编辑出版任务,来报答老兵老领导们的厚爱、信任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七点半左右,我们与金华老兵分别了,又是握手又是挥手一一告别。晚上八点左右,我们离开金华,乘高铁回到杭州,再转地铁,九点多到家,结束了繁忙而又难忘的一天,而金华老兵积极支持编写史书和十分热情好客的印象铭刻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