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到北京,纯粹是看望我的两个兄弟,他俩和我一样出生在淮源桐柏,一个是发小,一个是高中同窗好友。</p><p class="ql-block"> 我在新疆穿越乌孙古道后,东岭就一再邀请我进京喝大酒庆祝,听我讲道上故事。2010年之前,我俩曾经一起徒步过梅里、亚丁、墨脱、贡嘎、冈仁波齐等很多地方,路上就爱听各种各样精彩绝伦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决定进京之前,我在小城桐柏已呆了40天,几乎天天下雨,人物都快发霉了,很想出来晒晒太阳,又心念着北京的兄弟,便北上进京小聚。</p><p class="ql-block"> 昨天喝酒吃肉,海北天南。</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提议搞一次户外活动。</p><p class="ql-block"> 大律师惜时如金,但还是腾出半天时间陪我颐和园徒步,本来阴沉沉的天空突然放晴,难得的艳阳高照。</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其建造源于乾隆帝的孝道与政治考量。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名,拓挖西湖(后更名昆明湖),堆土筑山(瓮山改名万寿山),耗时14年于1764年建成的,耗银480余万两。园林设计融合江南风格与皇家气派,如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六和塔的佛香阁,旨在为母亲崇庆皇太后祝寿,并整合西郊“三山五园”的皇家园林区,也改变了北京没有大湖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在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光绪十四年更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重建后成为慈禧的政治与生活中心,但建筑规模缩减(如文昌阁减层),新增德和园大戏楼等设施。</p><p class="ql-block">现代的颐和园以佛香阁、长廊、十七孔桥为代表,藏文物四万余件,含国家级文物二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1900年旧貌</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京密引水渠徒步从颐和园南门入园,跨过高高的石拱桥,走上湖中长堤。昆明湖边风大人稀,正适合观景徒步。</p><p class="ql-block"> 堤上观长柳残荷,鸳鸯戏水。几座楼阁错落有致,楹联却平淡规矩,应该都是皇室的习汉之作。</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都可以远观佛光阁、西山塔、十七孔桥等大型地标,视野开阔,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我俩边走边议,因重点是走路,对很多景点并没有细究,但稍一留意,便会发现刻意的雕琢、周密的匠心,无一不彰显着皇家的气度与奢靡。</p><p class="ql-block"> 登上佛光阁,金碧辉煌,俯瞰众生、烟火人间。</p> <p class="ql-block"> 下了佛光阁,长廊这一带游客突然拥挤起来,还有罕见的老外大妈团。这一带建筑物比较集中,适宜导游讲解,对于时间不多的旅游者来说,只能看一眼“精华段”了。</p><p class="ql-block"> 我俩无暇多顾,匆匆杀出重围,掠过仁寿殿,穿过文昌阁,重新走上了环湖大路。</p> <p class="ql-block"> 今天风大,游船停运,昆明湖上干干净净,实属难得。</p><p class="ql-block"> 十七孔长桥卧波,一众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等待着拍一张金光穿洞。</p><p class="ql-block"> 南门出园前,不忘拍一张昆明湖畔最后的晚霞和恍如云端的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 看看计步器,已经徒步了十余公里。东岭说,今天的时机绝佳,是他来过的很多次中最完美的一次,在北京景区的排名可以升至第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