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之腾冲国殇墓园

温柔的虎

国殇墓园,这一见证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抗战的著名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地区腾冲市西南约一千米处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7日落成,是为了纪念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 国殇墓园是在中国国内各省市鲜见的、云南省内仅有的大型抗日战争纪念陵园,是供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凭吊,对我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众多专家学者了解抗战文化、从事抗战研究的重要载体,在海内外广有影响、素享殊荣。 国殇墓园的名字取自于《楚辞》中的国殇篇。《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描写了当时战况的惨烈激荡和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一份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墓园以《国殇》命名,正是寄托了人民对抗战中牺牲的英雄的悼念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国殇墓园内的主题建筑由墓园的正门、牺牲将士遗留物品的陈列馆、纪念英雄们的忠烈祠,烈士的陵寝墓地、纪念塔、纪念碑等组成。这一系列的建筑,沿东北至西南的墓园主轴线两边布列,并以松、杉、竹、柏、杜鹃树、山茶花辅衬、烘托、渲染,使得整个墓园端庄、肃穆,典雅、沉稳。 1996年11月,国殇墓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国殇墓园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8月,国殇墓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7年12月,国殇墓园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国殇墓园内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和纪念塔是墓园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纪念馆中以当初的实况照片和实物留存全面地再现了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弘扬了我国西南地区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对当今处于和平安宁生活中的人们缅怀先烈精神、祈愿国泰民安发挥了巨大作用。 忠烈祠为重檐敬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卦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群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援章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 等碑记。 国殇墓园中的墓碑群是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腾冲战役阵亡将士的核心纪念设施,立有三千三百四十六块在腾冲保卫战役中阵亡将士和十九位美国盟军将士的墓碑,还安葬着从缅甸南坎、腊戍、芒友等地迁移至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走到此处,观瞻着长眠于此的英灵,心情便会肃然起敬,由衷感佩。 国殇墓园的整个布局,以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冢三个部分依次构成,最高处的纪念塔是所有建筑的轴心,按放射状排列的是二十集团军中第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和五十四军阵亡将士的墓冢。全部墓地的石材都采用腾冲本地出产的火山石,以本真、质朴的风格,表达对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的怀念。 纪念广场入口的正面,是“华岳英灵”四个大字,以雄浑的笔力,表达对抗日英烈的纪念。纪念广场的两侧,是二十个大小不等的立碑,以错落有致的方式组合成碑林,揭示出当年中缅印战区抗战风云的起伏跌宕,并纪念为此牺牲的数万中国远征军将士。 倭冢位于整个国殇墓园地势最低的地方。圆形墓穴前,竖着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李根源书写的“倭塚”字样的墓碑,墓内掩埋着侵略腾冲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代理联队长太田正文大尉、桑弘大尉三具尸体。在近旁,还有一组两位中国民众痛揍侵略者的雕塑。 国殇墓园中的青铜人物雕像让参观着颇为动容。雕像群中有一尊是描述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的八十八岁高龄的父亲寸大进绝食殉国的壮举;有一幅是展现了抗战中的小战士身挎号角、充满自信的雄姿;还有一幅是一位在战争中离世后仍紧紧地护卫着军用物资的妇女。看着这些雕像,我不由得湿润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