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地,福地茅山

枫叶红在深秋

<p class="ql-block">茅山,是常州金坛的,也是镇江句容的,它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是“上清派”的发祥地,素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之美称。茅山还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自然风光清新秀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此次我们主要行走了万福宫和万宁宫,但“老子天下第一”的氛围让有缘拜谒的游人都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不知有多少游人是被“金坛茅山,逍遥江南”的宣传所吸引来的,反正顺着这条蜿蜒福道行走就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茅山道院的山门自带一种庄重威严,走过去找找自己想要的感觉吧。</p> <p class="ql-block">进了道院山门,一块刻有“茅山”的天然巨石矗立在眼前,周围有松柏簇拥,一个大大的“道”又抢了眼球,感觉顿感不寻常了。</p> <p class="ql-block">九霄万福宫又称顶宫,创建于西汉,已有2100多年历史,为茅山“三宫五观”之首。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敕建殿宇并赐名。宫中陈列有宋徽宗所赐镇山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等珍贵的道教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摆在正殿前的香炉,有香炉但无香火,其他宫内景物一并略过。</p> <p class="ql-block">不知从何时起,所有的景区都树起了这样极尽“蛊惑人心”的牌牌,下面这位美眉的激情就是个范例。</p> <p class="ql-block">常听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该如何解释呢?统一体分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融,从而生成了世间万物,原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这张万福宫的框架图效果不错,框住了静态的标志性建筑,也框住了动态的游人,抓拍成功,出关去。</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区走完了,不能轻易出去,九霄万福宫的“老子请您来盖戳”,您盖了吗!</p> <p class="ql-block">从万福宫到万宁宫有一段长长的山道,必须要做景区专车才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元符万宁宫又称印宫,在茅山积金峰,与大茅峰遥遥相望,是摆放茅山镇山之宝“玉印”的地方。这里有高33米、重106吨、由226块青铜板焊接而成的露天老子神像,已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个艺术性夸张的“道”重点说明了,这里是“老子”的道场。</p> <p class="ql-block">老子(约公元前571年一约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春秋时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的主张等</span>对中国哲学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政治上都</span>具有深刻影响。老子的一部《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上,老子因无辜受牵连而驾青牛出函谷关西去,出关时遇守门官员尹喜的“勒索”,他洋洋洒洒写了5162字的《道德经》从此流芳百世。</span>老子从不说自己聪明,可世人都知道他有大智慧,老子的道就如同祥龙一样能大、能小、能屈、能伸,但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步走上去,初衷即进一步地接近老子,去感受来自老子的气息,就是想感受一下道德经强大道场辐射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走近了,看清了老子神像手上自然天成的蜂窝,亦像老子把仙丹洒向人间,更寓意着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茅山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从仰视到俯视是需要体力的,没算登了多少个台阶,但是站在高处视野更加开阔了。</p> <p class="ql-block">想不到顺便看到了一个剧组正在此拍戏,一个简单镜头走了好几回,看来演员们也不容易呀。</p> <p class="ql-block">顺便重温一下“道德经”中的10大经典名句,算是一次超近学习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p> <p class="ql-block">历代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千百年来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华美诗篇:如陶弘景(南朝梁)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表达隐逸情怀,是茅山道教文化的早期代表;赵嘏(唐代)的“烟树重重水乱流,马嘶残雨晚程秋”以秋景抒怀,融合旅途与仙山意象。‌‌现代人也来行走但写诗的少了,摸福照相的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许多可看的历史景点,如标高372.5米,在大茅峰最高点的“三天門”,又名“飞升台”,台面青石砌筑,四周有白色石栏。台壁刻有八仙图,间以太极八卦图案。台上立石坊一座,石坊两侧石刻“修真句曲三峰顶、得道华阳八洞天”;还有“藏经楼”、“界妙”等,建筑所题的匾额都有故事,如“黄鹤常臨”。</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这副“山中何所有”的匾额,我们便在“逍遥通道”走一走,顿时便感神清气爽,真是好的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在第一福地吃完茅山福面再去追星也是一次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在福地留一张“平安”的合影,寓意很好的。</p> <p class="ql-block">此次虽然没去“新四军纪念馆”但到茅山来了,应该记上一笔;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革命先辈在此与敌展开游击战,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至此上午的游览结束,下午的行程看~平坝石桥。</p> <p class="ql-block">“平桥石坝”是溧阳的八景之一,它是两山之间的一座拦水石拱坝,人称平桥石坝。它是中国最大的非钢筋混凝土水库大坝,亚洲最大的浆砌石拱坝。以一个中墩,两个边墩连接和支撑,坝底部则深深扎根在山脚裸露的褐色山岩之中,整体造型奇特,建筑工艺高超。每当发水季节,山水浩荡涌来,从溢流孔中倾泻而下,形成一道宽40米,高20多米的瀑布,此情此景置身其中会产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联想,让人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石坝水库位于溧阳市天目湖镇平桥村境内,属太湖流域。平桥石坝始建于1974年,历时五年建成,水库集水面积13.0平方公里,总库容72.0万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72米……它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兼有旅游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p> <p class="ql-block">这座平桥石坝平时可参观庞大的建筑,在雨季会看到很壮观的飞瀑,今天(2025.9.14.)注定与飞瀑无缘了。</p> <p class="ql-block">水库的大坝造型很独特,坝顶长108.0米,顶宽1.3米,顶高程75.0米,最大坝高24.0米。溢洪道一座净宽35.10米(13孔),堰顶高程72.0米;输水涵洞1座,为直径1.0米铸铁有压圆形涵。平桥石坝泄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坝顶表孔方式,形成壮观的飞瀑景观;另一方式是在坝肩处设置高速泄流槽以陡坡方式倾泄而下,在汛期刻形成壮观的扬水景观。</p> <p class="ql-block">到有风的坝上拍照,让秋风吹起裙角也吹起美好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这个季节的蓝天白云很给力,给人一种石坝与蓝天相接,我们融化在湛蓝里的感觉。虽然午后光线很强,但今生只此一回,必须与霸气十足的“坝”合个影,以示姐妹们到此一游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当亮晶晶的星星在夜空闪烁,耳边是不断飞溅的水声,各色帐篷旁的矮几上摆满美酒和零食,三三两两亲朋好友举杯邀明月共庆好心情,哇,那该是何等的快活!</p> <p class="ql-block">这个摄影角度选的极好,蓝天上白云朵朵,蓝天下平桥石坝身姿挺拔,一群姐妹排列有序,笑容一致的美,真好!</p> <p class="ql-block">在石坝前有一条:彩虹一号公路,它的道路标线和沿途景致声名远扬,据介绍这条公路宛如一条绚丽的丝带,串联起溧阳的山水田园等各类特色景观,这块儿标识牌算是一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一条石板小路穿过茂密的树林直达小溪边,这里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西溪里。</p> <p class="ql-block">这个美眉从小溪边回来了,她一定想把她的喜悦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是行走,是空间的变化,而游则是享受,是心灵的感悟。没有人能够回到昨天,文字却能记住昨天并把昨天的风景带给明天,这就是我愿意将每一次行走都进行归纳总结并付诸笔端形成一篇又一篇游记的初衷。秋天来了,又快闪了,留给这个秋天的显著标识就是~柿子红了。在此诚祝有缘浏览到此篇的老师们:“</span>柿柿”顺心如意,阖家顺遂无虞,皆得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