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水驿站</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消逝了的竹楼。五十多年前,我们曾在这里唱《我的祖国》——带着竹子的坚韧和露水的纯净。楼外是墨绿色的、连绵的山影,它们静默地听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过去了,竹楼已经消失。我们在一个叫“山水驿站”的景点又唱起了《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条“大河”,它的“波浪”还是原来的样子么?那竹楼的朴素,那灯火的温柔,那歌声里的毫无挂碍,都随着那竹子的深化而飘散了吧。</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驿站,这舞台,这餐馆,变成了另一种美好,一种敞亮的好,一种安适的好。</p><p class="ql-block"> 我的目光落在了身边这些老伙伴们的脸上。他们的鬓角也染了霜色;他们的眼角刻满了岁月的深痕。然而,当他们全心投入地歌唱时,那神情,竟与五十多年前汽灯下那张张年轻的、光洁的脸,奇迹般地重合了。声音虽然不如当年清亮,但那歌声里流淌着的东西,那份赤诚,那份眷恋,却一丝一毫也没有改变。</p><p class="ql-block"> 山水是变了,竹楼也化作了尘土,但歌还在,我们还在。这歌声,仿佛是一条看不见的、坚韧的丝线,将飘散的往日与实在的今朝,密密地缝合了起来。我们站在这里,我们唱着,我们本身,就成了那座永不坍塌的、精神的竹楼。</p> <p class="ql-block">山水驿站</p> <p class="ql-block">钢笔画竹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