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词曲.

<p class="ql-block">安全无小事,防震减灾正当时。虽然人类目前还无法完全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科学的防震减灾知识,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p> <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地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它的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且强度大,此为地震活跃期;而在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频率少、强度小,称作地震平静期。从地理分布来看,地震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呈现出规律性,像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区域,因板块相互挤压等原因,就容易成为地震频发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地震有这样的特性,所以防震意识必不可少,“防震减灾” 是每个人都需要懂得的科普知识。一般情况下,地震发生一般都有征兆,如一定范围的小震活动,可能预示着更大地震即将来临;大气出现异常,变得闷热、狂风大作;地下水也不正常,井水水位突变、变得浑浊或冒泡;动物们表现出异常举动,像狗莫名狂吠、不安地来回跑,鱼不断跳出水面,家禽家畜惊慌失措,神秘的地光在夜晚一闪而过等。</p> <p class="ql-block">二、地震防范科普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震级大小可将地震划分为以下四类:</p><p class="ql-block">1.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通常人体体感无法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记录。</p><p class="ql-block">2.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p><p class="ql-block">3.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p><p class="ql-block">4.严重破坏型地震: 指7级以上地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学校怎样避震?</p><p class="ql-block">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操场或室外,要立刻原地蹲下,双手牢牢护住头部,眼睛留意四周,果断避开高大建筑物,像教学楼、体育馆,以及电线杆、广告牌等各类危险物,确保处于相对安全的空旷地带。</p><p class="ql-block">倘若此时正在教室里上课,在老师的指挥下,双手抱头,躲到课桌下,待震动有所减弱,有组织、高效率地撤离教室,快步前行至避险地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p><p class="ql-block">保持冷静,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户外怎样避震?</p><p class="ql-block">近选择开阔区域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p> <p class="ql-block">三、地震时的自救措施</p><p class="ql-block">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让自己稳定下来,设法脱险。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p><p class="ql-block">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进行支撑以防余震时再次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实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盲目大声呼救,保持体力,可用敲击声等办法求救。</p> <p class="ql-block">四、余震时的防范措施</p><p class="ql-block">地震专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余震,切不可以掉以轻心。</p><p class="ql-block">一是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例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必须远离这些区域。</p><p class="ql-block">二是要防范危房进一步破坏伤人。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后也不要贸然进入或居住。</p><p class="ql-block">三是救援人员和互救人员,在震后短时间内的余震密集活动期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和技能,减少余震伤亡。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让自己稳定下来,设法脱险。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p><p class="ql-block">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进行支撑以防余震时再次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实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盲目大声呼救,保持体力,可用敲击声等办法求救。</p> <p class="ql-block">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让我们一同携手,共同关注防震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