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漫步天下

<p class="ql-block">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是台湾歌手孟庭苇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曾经在大陆9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来自海峡对岸的歌》在当时MTV十分时尚的时候播放出来,冬季的台北到底什么样,我就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2015年3月份办理出国签证时,办理处的女孩推荐我将港澳及台湾通行证都办了吧,当时没想什么就办了,可是今年1月真要去台湾时才发现台湾的通行证仅仅半年有效期,因此还得重新办理,另外还要办理入台证(自由行需要,跟团不需要),在去台湾之前,自己在网上努力做功课,仔细了解台湾自由行路线,网上毕竟是纸上谈兵,对于台湾的地理概念虽然有地图但是还比较混沌。但是大体的概念还是有了,一边走一边探索吧。 </p><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18日,我们乘上了飞往台北桃园机场的飞机,我们所乘的航空公司是台湾长荣航空公司,对于航空公司情况并不了解,空中小姐和先生都十分客气礼貌,劝解乘客的语言都很温柔,使得乘客十分舒服。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飞机飞了近三个小时就到台北桃园机场,桃园机场的确很大,我们大陆来的观光客也要同境外的检查才能入关,桃园机场还没有进入台北的地铁(台湾称捷运,感觉和日本的JR有些相似),机场大巴也是很多不同公司经营,我们乘坐大巴在忠孝复兴站下车,又导入捷运,到达我们网上预定的位于西门町旁边的德力庄酒店 ,虽然18点下的飞机,但一折腾到酒店安顿下来已经是晚上21点了,我们走到西门町找饭店,已经是太晚了,饭店都挂出打烊的提示,只好在街边吃小摊,到达第一天休息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月19日,天气:小雨 我们开始了在台北的旅行,设计的路线是台北故宫、士林官邸、淡水河(没去成)、101大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就是到台湾著名的故宫博物院,去这里十分方便,乘坐捷运到士林官邸站,再导公交车(捷运卡通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做功课时看了很多的攻略,有的攻略里将这里描写的高大上,将这里和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市博物馆、俄罗斯的冬宫相提并论,因此对这里的期望值在心里被提得很高,当到了这里看到这座建筑和想象的相差很大,这些年里去过国内国外博物馆很多,可以说台北故宫的规模不是很大,别说和卢浮宫等国际大博物馆相比小的很,就是和目前国内省级博物馆对比,规模也不相上下,但是如果拿到当时建设这座故宫的年代去说,在那个国内“破四旧”狂潮年代,而国民党建设这么一个建筑还是很有远见的,在抗战和内战时期,我们的前辈历经千辛万苦将国宝运到台北进行了保护,如果没有前辈们的努力,在台湾这些国宝即使不是战火中损坏流失,也会在文花大革命的狂飙中砸得粉碎,从这方面说台湾留下了中华民族的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里面的展物三个月一轮换,可能是国宝太多,这个博物馆不能全部一次性展出,现在展出大都是瓷器、玉器等等展物,看见最有名的一个是玉屏风,这座玉屏风曾经被大汉奸汪精卫送个日本天皇的娘作为生日礼物,光复后国民政府向日本交涉,要回了国宝,另一幅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提出的富春山居图,也在展出,博物馆里禁止拍摄,因此里面的内景及国宝没有拍摄下来,只留下外景相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宫院里的风景十分美丽,这天我们首次体会到了冬季台北的雨,台北冬季的雨都是淅沥沥的小雨,这里的空气很透彻,细雨并没有影响游客的兴致,感到很清新,滋润.台北气候并不是很冷,但也不像想的那么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了故宫乘车就到了下一个旅行地曾经台湾的中南海,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台湾的家“士林官邸”,所谓官邸就是一座大花园和西洋风格的别墅,还有教堂等等建筑,毛毛雨一直在下,在濛濛细雨的伴随下,徜徉在蒋先生和宋女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确很有另番味道。宋美龄女士还是很会生活,其花园的韵味能够看出宋女士品味,她将老蒋的生活品位也带进了一种贵族气息当中,而且蒋和宋结合后没有听说过任何绯闻或者三宫六院等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借着旁边旅游团导游的介绍说蒋在这里居住时有500多人为他两口子服务,领导人占用的国家资源也太多了吧,都是纳税人的钱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出士林官邸,大家比较累,就回宾馆休息了,到了傍晚我们到了曾经世界第一高楼的台北101大厦,攻略上说这里最好晚上来,可能也是期望值较高,在大厦上观看台北的夜景,台北的夜景与香港上海东京对比还是有些差距,大厦周围是台北的奢侈品商店,其他的没有多少溜达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旅行可以说是期望值很高,现实的景色并不是那么令人心动。 </p><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20日,天气:毛毛雨,台北第三天旅行,设计的路线是台湾大学、中正纪念堂、自由广场、总统府、中山堂、西门町。 台湾大学在台湾相当于大陆的清华北大,到了这里后发现校园的规模和清华北大还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风景和建筑也不是那么令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是日本占领期间建设的大学,说风景的话仅有椰林大道和图书馆大楼还是很漂亮的,一个地图上标识出的所谓湖泊,仅能称作水塘和湿地,发几张相片大体看一下吧。</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就是中正纪念堂,自由广场和中正纪念堂在一起,自由广场的名字是民进党执政时期重新改的名字,过去牌楼的牌匾是“大中至正 ”,这里相当于大陆的毛主席纪念堂,但蒋先生并没有躺在这里,这里的建筑也十分宏大,形式感觉有点参照南京中山陵的样子,但是里面的空间很大。</p><p class="ql-block"> 里面展馆展示的蒋先生的一生的功绩,蒋介石在我们过去年代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而近些年来的评价逐步实事求是,蒋先生为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所做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巨大的。</p><p class="ql-block"> 可是时运不济,再加上在日本鬼子投降后,国民党大员横征暴敛,腐败透顶,因而失去人心,败走孤岛,但其回归大陆的信心一直不减,曾经为反攻大陆消耗了不少的精力,对台独坚决打击,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台湾本地人对蒋先生并不是很感冒,台湾资源支持本岛还可以,想用有限资源恢复国民党在大陆的往日荣光,的确不现实。</p><p class="ql-block"> 况且败走台湾主要是失去了人心,国民党在台湾也痛定思痛,反思在大陆的各项政策失误,后来积极发展岛内经济,成就了“亚洲四小龙”的大业。</p><p class="ql-block"> 101大厦应该就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纪念碑。中正堂里每到整点就有守卫士兵的交接仪式,仪式很庄重,成为旅游观光的一个项目,中正堂前方的两侧是台北的戏剧堂和音乐堂,这里是大众观看戏剧和聆听音乐的宫殿。 </p><p class="ql-block"> 离开中正纪念堂,不远处就是台湾最高政府的所在地总统府,在到达总统府之前,我们路过街心公园,公园的名字忘了,公园里屹立着一座塑像,走进一看是国民党元老林森的塑像,林森在过去学历史只知道他曾经是国民党“西山会议派”的成员,“西山会议派“在大陆的历史教材里是一个反共反人民的代表,而林森不仅就这么点事情,他曾经建设中山陵,曾经担任过国府主席,在日本鬼子发动侵华战争时,坚持抗战,和蒋的关系也是礼貌而不恭敬,在去台湾之前的1943年在重庆遇车祸去世。台湾能建他的塑像,挺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总统府了,到达总统府之前看到一个建筑十分有特点(十分遗憾没拍照)是台湾政府的国宾招待所,还有总统府旁边的司法大楼,对面还有一个女子中学,台湾某些地方仍然保持男女分校的传统,包括总统府的建筑都很有西洋建筑的特点,总统府就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都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时期留下的建筑,日本建筑为什么没有日本风格,而是西洋风格,这就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派大量的留学生到西欧学习,这些留学生毕业后回到国内没有发展空间,被派到海外的占领地去发挥自己的才干,于是有了很多的西洋风格的建筑,连总统府门前的大道也起了个洋名”华尔道夫大道“。</p><p class="ql-block"> 大陆的大连、沈阳中山广场附近的建筑也是那个时期日本留学欧洲学生的作品,总统府附近有很多的便衣警卫还有很多的军车及准备好防暴的铁丝网,这些警卫十分紧张和警惕,我们从军车旁边路过,一位女便衣警卫特意走过来问我们是否拍摄了军车,在总统府门前路过停留了一下,几个男警卫赶紧走过来督促我们快速通过。</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台湾的总统府曾经是日本鬼子占领期间的的总督府,光复后改为省政府,撤到台湾后又成为总统府,而日本总督府一开始也不在这里,那么就到曾经的总督府,并且过去相当于大陆人民大会堂的中山堂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我们步行到中山堂才发现这里与我们下榻的酒店仅隔着一条马路,这里还有一个小广场,有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全身塑像,还有连战先生题写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这里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内容,那么从这座建筑所经风雨说起,中山堂目前的位置曾经是大清王朝台湾衙门府所在地,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时期,曾经是日本总督的所在地,新的总督府建成搬迁后就拆掉了原来的衙门府,建设了聚会建筑,建筑师也是建设总统府的日本技师井上薰,明显的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形式,而建成不到十年到1945年光复,这里成为国民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地方,当时的国民党将领陈仪在这里接受日本的投降,台湾在失去中国主权50年后重新回到了中国人手里,这就是为什么连战题词纪念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后这里国民政府改为中山堂,这里后来成为台湾政府举办各种大型聚会,商讨国事的会堂,曾经是台湾政治各种会议的举办地,而现在这里虽然还有大会堂,但已失去过去功能,在前厅里有一个老志愿者,给游客讲述这座建筑的来历,老先生生于1945年,今年已经71岁,他曾经来过大陆多次,对台湾的历史十分了解,他的亲家曾经是台湾驻南越政府大使馆的武官,年轻时是民国的飞行员,他给我们展示了亲家写的关于在空军服役经历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二楼的偏房正在举行押画展,押画是收集掉在地上的花瓣,进行创思制作成一幅幅美丽图画,真是功夫。这里的一个老太太耐心给我们讲述画的制作过程。</p><p class="ql-block"> 还和我们探讨一些历史和典故,介绍光复后台湾人民一开始的确是欢欣鼓舞,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可是当大陆来的穿的破破烂烂军装的接收国军,台湾人甚是失望,后来国共内战,台湾228事件,台湾人有点反感大陆人了,白崇禧制止228事件无辜屠杀,国民政府迁到台湾后发展经济,台湾人才逐渐平息了愤怒。 </p><p class="ql-block"> 听她讲述很有乐趣,给我们介绍了堂里的镇堂之宝已故艺术家黄土水先生的《水牛群像》,三楼还有一个台北书院,这里是很多人讲课,主要是传统教育。最有小资风格的是三楼的咖啡厅,在这里销售各种风格现磨咖啡,名字也很有意思坦桑尼亚、哥斯达黎加咖啡,墙上挂的很有陈逸飞风格的西式油画,在这里休息一下透过法式窗户,观看在细雨里穿梭的行人,尤其是偶尔露出的阳光铺洒在广场反射出滴滴水光和带着阳光雨丝飘在空中的影像,的确十分惬意休闲,感觉出一种美丽的台北冬季细雨城市画境。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这里,回到宾馆休息一会,就到西门町街道里游览,西门町这里的繁华也是日据时期形成的,当时这里有很多的影院,现在这里仍然有很多的影院,这个地区主要的景点就是西门红楼这座建筑,这是日据时期日本建设的一座当时相当于菜市场的建筑,而现在成为一座文化气息很浓的小楼,里面有剧场和各种创意产品小商店,每个档口都很有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了红楼进入西门町,这里是年轻人的天堂,和北京的南锣鼓巷有点相似,规模比南锣鼓巷要大,都是一些卖小饰品的小商店或小饭店,傍晚时间熙熙攘攘,都是年轻人在这里溜达,我们找了家小饭店解决了晚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的旅行结束,一天几乎都在雨中度过,契合那首歌唱的“天还是天,雨还是雨,我还是我,你还是你,我慢慢把这座城市熟悉,梦是唯一的行李,把往事放到角落里,只是多了一个冬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准备去看看台湾的小清新,感受雨中的那种小浪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