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写的《三峡》,脍灸人口。尤其是文尾那两句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许多读过此文的人,至今尚能背诵如流。</p><p class="ql-block"> 为了发展经济,今人建设了三峡大坝,水位升高了,江面宽阔了,那种“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景象,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中,已经难以见到。不过,这并不要紧,与此类似的景象还有。在哪里?喏!在小三峡和小小三峡中。</p><p class="ql-block"> 2009年春,我参加“夕阳红”旅游团游览长江三峡。乘游轮于4月20日到达巫峡西口时,换乘游船进入了小三峡。</p><p class="ql-block"> 小三峡南起巫峡西口,北至涂家坝,全长5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是首批国家级5A景区,以险峻地貌、原始生态和人文景观著称。峡谷两岸峭壁如削、清泉飞瀑,游客在游船上可一路体验“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意境。 沿岸分布着巴人悬棺、古寨遗址及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到巴雾峡上岸后,能看到巴人的文化遗址和展示古代巴人生活场景的演出,如”仙女抛绣球”、“观音坐莲台”等。其中“仙女抛绣球”是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小小三峡在小山峡滴翠峡段的支流马渡河上,是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的总称。小小三峡是小三峡的姊妹峡,因比小三峡更小,故名“小小三峡”。小小三峡水道更为狭窄,山势更加奇峻,峡谷愈发幽深。峡内奇峰耸峙,陡壁干仞,山水相映,风光旖旎,两岸悬崖壁立,天开一线,在这里可以见到名副其实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行船途中,我们耳听船民唱着悠扬激越的川调山歌,观赏满目苍翠的两岸风光,领略原始古朴的山川气息,真正感受到了返璞归真、拥抱自然的情趣,无不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