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革命烈士陵园中,有一座雕像,雕像上的人物傲然挺立正视前方,目光炯炯,似是想到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已经亮起。他们就是称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恽代英纪念馆坐落在常州市晋陵中路500号,这里原来是恽代英姑父旧居。 这是一处两路两进的清代传统建筑。 一进前与门楼之间,一个不大的院子。 走进一进主展厅(南路前厅),中间伫立着恽代英全身雕像。这尊雕像,是由恽代英堂弟、八旬高龄著名艺术家恽圻苍(1931-)所创作。作品根据恽代英在雨中吟诵《狱中诗》的构思,雕像恽代英昂首挺立双手抱胸,体现了他宁为楚囚的不屈心志,充分体现出恽代英的精神和气质。<div>雕像的背景,是周恩来为恽代英所作的题词。</div> 在“战友追思”展出版面上,是1950年周恩来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为纪念恽代英殉难十九周年题词:<br>“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十九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被杀害于江苏南京,年仅36岁。 恽代英出身为名门世家。恽姓源于常州,始祖隐居毗陵爬斗山,祖父迁居湖北武昌,任湖广总督张之洞高级幕僚。恽代英自幼受到家乡文化、传统文化的熏陶。 <p class="ql-block">了解一下恽氏之源:西汉太史令、《史记》作者司马迁外孙、汉丞相杨敞之子杨恽,因受人诬告被处以腰斩。杨恽儿子外逃避难,隐居毗陵爬斗山,取父名恽为姓,名子冬,世上始有恽姓。</p><p class="ql-block">图中(左起)分别为司马迁、杨恽、恽子冬画像。下为爬斗山,即常州新北区观音山。</p> 恽代英祖籍常州,小河石桥湾恽家村。照片中的下图,为清代武进、阳湖全景图,其中黄色区域为恽代英祖籍位置。 <p class="ql-block">这里展出了恽代英从少年时期开始的学习、活动。12岁那年,恽代英进入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四年的课程只用两年便将其读完,并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来他以前三名的好成绩考取了武昌中华大学。</p> 1916年,21岁的恽代英接到了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的邀请,让他担任《光华学报》的主编。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br> <p class="ql-block">在北路前厅,看到复原的“陆军军官学校”讲堂,称为“代英讲堂”。恽代英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军校政治主任教官。</p> 这里有一尊恽代英的雕像,是讲课的形象。雕像的恽代英身穿军装英姿勃发。 <p class="ql-block">为做好军校政治教学,恽代英先后撰写了《国民革命》、《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方法》等教材和论文,对革命军队的建设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论述,使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更趋完善。</p> 讲堂展厅中,展示了恽代英在革命生涯中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经历 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时的有关介绍及图片。 《热血忠魂》——关于恽代英在南昌起义中的介绍。 这个房间中,有一组雕塑,是南昌起义前,恽代英与周恩来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恽代英办公室,秘密讨论起义期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要点。雕塑场景再现了两位伟人为革命事业通宵达旦的工作画面。<div>恽代英作为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div> 展厅中的“南昌起义形势图”。 展厅中的《战友追思》版面,有一些领导人的题词。 宋庆龄的题词。 董必武的题词。 叶剑英的题词。 <p class="ql-block">刘伯承的题词。</p> 林伯渠的题词。 恽代英纪念馆是在修缮后,于2015年8月12日恽代英诞辰12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从展厅中的纪念馆画面可以看出,建筑分成南北两路,建筑的二进是楼屋。 北路的二进楼屋。 北楼屋一楼是纪念馆的恽代英生活展厅。 右边房间是恽代英曾经居住过的,按照江南民宅卧室布置。博古架的设置似为玄关之用。 展厅中展示了恽代英曾经读过的部分书籍样本。恽代英一生读书不计其数,其中有先辈著作《黄山集》、《恽敬集》、《瓯香馆集》等,还有古籍《战国策》、《春秋左传》、《古文观止》、《吕氏春秋》等,以及《进化论》、《十字军东征记》、《共产党宣言》等等书籍,这些为他后来当军校教官以及在革命中起了很大作用。 南北两路间的甬道,连接各个房间。 走出纪念馆的后门。常州三杰的纪念馆还有两个,瞿秋白、张太雷,有机会也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