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启新程,乐教研思共成长——四会市聂嘉慧名教师工作室省级课题首次研讨会圆满召开

聂嘉慧名教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秋时节,研思不辍。经过数月的精心准备与多轮严格评审,聂嘉慧牵头申报的省级课题《数智赋能背景下音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在历经层层评审后成功立项,为工作室音乐教育科研工作注入全新活力。为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细化实施路径,工作室于2025年9月26日在四会市城中街道彭冲湾小学召开课题第一次研讨会,肇庆市小学音乐兼职教研员罗东平、彭冲湾校长吴世洲与全体课题成员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数智+音乐”的教研盛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校长在研讨会上指出,数智化是教育发展大趋势,音乐课堂是美育关键阵地。他呼吁以此次研讨为起点,聚焦“技术赋能音乐教学,提升主动性与高效性”,鼓励探索实践,让成果惠及全体学生;学校将全力提供资源支持,期待共建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学新模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讨会伊始,课题主持人聂嘉慧老师首先解读立项通知书,向全体成员传达省级课题立项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工作室前期教研成果的认可,更是探索“技术赋能教育”的新起点。随后,她围绕课题核心目标展开分享,从“数智工具如何破解传统音乐课堂痛点”“如何设计跨学科的数智音乐实践活动”“如何建立课题研究的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清晰勾勒出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让每位参与者都明确了自身在研究中的角色与任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确课题框架后,研讨会进入互动研讨环节,老师们围绕课题落地细节展开深入交流。碰撞出诸多创新火花。有的老师提出可利用“AI音乐创编软件”,让学生自主创作校园歌曲,解决传统作曲教学中“入门难、反馈慢”的问题;有的老师建议搭建“数智音乐资源库”,整合地方非遗音乐素材与数字可视化工具,助力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创新传承;还有老师聚焦“差异化教学”,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学情分析系统”,为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现场讨论氛围热烈,每一个观点都围绕“数智赋能”与“课堂实践”的深度融合,切实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衔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数智赋能背景下音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未来,聂嘉慧名教师工作室将以课题为纽带,持续探索数智技术与音乐教育的创新融合路径,用科研力量推动课堂提质,用实践成果助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为省级课题研究交出一份高质量的“乐教答卷”!</p> <p class="ql-block">图片:李琪</p><p class="ql-block">编辑:梁淼贤</p><p class="ql-block">初审:黎欣彦</p><p class="ql-block">终审:聂嘉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