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25)”陕西省农村小学美术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第一期)

美友14067824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秋十月,三秦大地层林尽染,硕果盈枝。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来自陕西省各地的农村小学美术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赴一场以“秋天”为灵感的美育研修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培计划(2025)”如一场及时雨,为乡村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以画笔为媒,以落叶为纸,在培训中探讨如何将秋天的色彩、诗意与创造力融入课堂,让乡村孩子们的美术教育如秋日般绚烂而丰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刻,让我们以镜头定格这段充实的时光,以文字记录每一次思维的碰撞,共同谱写乡村美育的“秋之华章”!</p> 第一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6日上午,开班仪式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学部 125 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小学美术学科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专业成长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班仪式上,余江老师率先对培训核心内容进行系统阐释。他紧扣 “提升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 的目标,从美术课堂创新设计、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等关键维度,清晰勾勒出培训的方向与重点模块,帮助参训教师精准把握学习脉络,为后续专业提升锚定了清晰目标。随后,于跃波老师深情讲述西安美术学院临潼校区的渊源。于老师结合校区的历史发展、学术积淀与艺术教育特色,生动展现出校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氛围,让参训教师对培训开展地的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唤起了大家对此次培训的情感共鸣。紧接着,张文倩老师细致解读培训具体流程。她从专家讲座、实践工作坊、教学观摩研讨等课程模块设置,到时间节点、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逐一说明,使老师们对培训全程的安排了然于胸,便于提前规划学习节奏,以更从容的状态投入后续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班仪式相关环节结束后,全体参训教师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下这一专业成长新起点的珍贵瞬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6日下午,由张梅凤老师主讲的《智趣·共生——数智技术赋能一年级〈新春淘淘乐〉单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专题培训如期开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中,张老师深入解析了该单元的教材结构与设计理念,强调备课阶段对教材深度理解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还带领学员细致研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并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数智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多环节应用案例,展示了技术如何有效提升课堂趣味性与学生参与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结束后,第一组负责学员同各位同仁就工作实践来谈自己的学习心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张梅凤老师的培训,让我们感受到数智赋能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数智技术可以在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也让在坐的各位教育同仁感受到了资源和地区的差异性。但是没关系,祖国繁荣强大,我们也会发展的更好的,能让技术服务于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智趣,最终实现教学于技术,文化与创新共生。</p> 第二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7日上午,特邀西安市未央区永顺路小学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汪东武作《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围绕“何谓师德建设”“为何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如何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三个核心维度展开。汪老师系统阐释了师德师风作为教育工作者灵魂精髓与最高行为准则的深刻内涵,并结合典型案例,生动解读了“教育家精神”,引导学员将其内化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践行教师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他还分享了个人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为学员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师德践行路径。</p> <p class="ql-block">本次讲座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有效强化了参训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自觉规范从教行为,共同夯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师德根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0月17日下午,培训课程稳步推进,特别邀请到西安市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马颖老师,以《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创新》为题开展专题讲座,为参训教师带来专业且实用的教学指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讲座,马颖老师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系统的讲解。主题鲜明、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不仅强化了参训骨干教师对“核心素养融入美术教学”的认知,更让大家深刻把握艺术课程标准的育人导向。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在后续工作中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切实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p> 第三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0月18日上午,由高伟老师主讲《美术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专题培训。培训中,高老师从美术课堂的基本逻辑切入,让老师们学会分析教材,明确教材更深层次的隐喻含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从多种案例进行分析,以《富春山居图》及《伏羲女娲图》的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强调美术学科教学应将中华传统理念融入课堂,传统文化不是生硬的“贴标签”,教师需成为文化的“解码者”和“领路人”,引导学生从传统图案、色彩、技艺、哲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在审美体验中建立文化认同与自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聆听“课堂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最深刻的触动是打破了大家对美术教学固有认知,高老师从基本的美术课堂基本逻辑切入,让老师们学会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隐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中所提及的案例也让大家豁然开朗,从导课-.上课提问-评价一一举例,让老师们清晰的理解了-堂好课该如何进行。课堂上关于《富春山居图》《伏羲女娲图》的讲解让各位老师从细节入手,从画面深入,加深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这些具体实例印证了传统文化不是教学的“附加题”,而是能激活课堂生命力的"催化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中的跨学科理论,提到了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是突破自己的知识盲区,教师了解的越多,学科间的壁垒才会越少,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跨学科教育。讲座强调文化融入需“润物无 声”,不必刻意追求形式,而是将“中华传统' '的理念融入课堂里,将教师的文化修养深入课堂。这种方式,既守住了文化的根,又让课堂有了深度与温度,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文化浸润的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8日下午,由康靠鹏老师主讲《基于新美育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培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中,康老师以“新儿童版画”的生动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与操作方法。重点分享了如何将版画教学与语文、历史、科学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构建跨学科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审美素养与综合能力。康老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极具实践指导意义,为参训教师带来了教学创新的深刻启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聆听康靠鹏老师这场讲座,老师们对“新美育"的理解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具体路径,核心触动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美育"碎片化教技能”的局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中展示的“新儿童版画”实践案例极具启发。尊重每个儿童,将版画教育融合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之中;拓展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新儿童版画的内涵;改进教学方法,让儿童版画更加吻合儿童内在的需求。让单元成为一一个学习单位,学习事件,相对完整的学习故事。这种教学让美育从“画得像不像”转向“能否用美表达思想”,真正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的落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深刻的思考在于,新美育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从"授课者"变为“课程设计师”,这不仅考验教师的学科功底,更要求教师具备文化视野与整合能力,最终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审美感知与创造能力的双重成长。</p> 第四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9日上午, 为帮助教师夯实艺术理论根基,搭建系统的艺术认知框架,周晓陆教授进行了《艺术的起源:基本素质和基础知识》专题培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中,周教授从“关于探讨的方法、相关的主要观点、我的主要看法、最初的进程、美丽的愿景”五个方面展开。以“艺术起源相关观点”为核心脉络,结合洞窟壁画、原始图腾等实例,生动解析了艺术诞生的社会背景与原始动因。同时,周教授围绕“艺术说、巫术说、模仿说”,用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抽象知识变得具象可感。此次讲座不仅填补了美术教师在艺术基础理论方面的认知空白,而且消解了教师的艺术距离感,培养了教师的多元审美力,为后续教师的教学与教研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完周晓陆教授关于《艺术的起源:基本素质和基本知识》的讲座,相信大家都深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教授以生动案例和严谨逻辑,深入剖析了艺术起源的多元因素,让听者深刻认识到艺术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与人类基本素质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它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是情感与智慧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讲座强调了基本知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如艺术史、美学原理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出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这让我们明白,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既要培养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要不断积累知识,提升综合素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9日下午, 为推动美术教育教学创新,助力教师专业能力迭代升级,梁艳教授进行了《赋能美术新课堂,共促教师新成长》专题培训。培训现场,梁艳教授深入剖析当前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以课堂模式变革为切入点,聚焦“美术作业案例设计”、“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三大核心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美术作业案例设计”板块,梁艳教授阐明了作业设计原则, 展示分析优秀作业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清晰可借鉴的“标杆”,同时通过深度分析揭示优秀背后的逻辑与方法;在“教学创新”板块,梁艳教授结合新课标要求,分享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多个优秀美术课堂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在“教师专业发展”环节,则围绕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个人艺术素养积淀等内容展开深入讲解,强调教师需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实现教学实践与专业素养的同步进阶。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场讲座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不仅为在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明晰了新时期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成长方向,对推动美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唤醒。它让我坚信,美术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培养多少专业创作者,而在于以美为桥,让学生拥有感知生活的敏锐、表达自我的勇气、突破常规的创意与理解文化的格局;而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既是美育的践行者,更应是不断成长的追光者,唯有自身先与课堂、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真正赋能学生的成长,让美育之花在课堂中绚烂绽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培计划”的旅程,是教育者共赴的成长之约。从理论到实践,从困惑到豁然,这段培训之旅见证了每一位骨干教师的蜕变。感谢您以热情浇灌学习,用思考沉淀收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工作还在持续进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课堂的智慧碰撞化作思想的星火,当乡村教育的坚守遇见创新的光芒。</span>您带着这份能量,在乡村美术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成长。教育的光,终将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愿这份阶段性收获,化作您回到讲台后的力量——用美育点亮童心,以专业赋能乡村。前方的路,我们携手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