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极具风情的一员,主要聚居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在长白山脚下、松花江畔形成了集中的聚居社群,与各族同胞世代相邻、守望相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族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朝鲜半岛先民,历经千年迁徙与融合,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情的文化体系,世代传承着独有的生活智慧与精神内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漫长历史中,朝鲜族既坚守着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又积极吸纳中华传统文化养分,形成了“同源共生、多元融合”的传承特质,语言、习俗、艺术等文化元素在代际传递中不断焕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清时期朝鲜半岛先民迁徙场景,众人背着行囊、推着木车,沿鸭绿江向东北方向行进,背景是连绵山脉与湍急河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土地上朝鲜族先民与汉族、满族同胞共同开垦水田,有人弯腰插秧,有人驱赶水牛犁地,田埂上堆放着农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在先秦时期,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就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与人口往来。明清两代是朝鲜族形成的关键时期:明代中后期,朝鲜半岛战乱频繁、灾荒连年,大批民众为寻求生路迁入中国东北边疆;清代,随着东北封禁政策逐渐松弛,更多朝鲜半岛居民跨越边界,带来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在黑土地上开垦耕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迁徙而来的先民们并未孤立生活,而是与汉族、满族等当地民族深度交融——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共建生产设施,在语言、习俗、生产方式上相互借鉴,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根脉,又主动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经数百年传承,朝鲜族的起源故事早已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脉络,他们将朝鲜半岛的民俗基因与中国东北的地域特色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体系,从语言中的汉语借词到习俗中的中华礼仪,从农耕技艺的互通到精神信仰的共鸣,无不彰显着“同源共生、融合发展”的特质,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朝鲜族村落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场景,既有传统瓦房火炕,又有太阳能热水器,老人在院子里腌制泡菜,青年使用智能手机交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族饮食以“清淡、鲜香、营养均衡”为核心,主打米饭、杂粮与各类发酵食品,兼具果腹与养生价值。泡菜(辣白菜) 是民族标志性美食,以白菜为原料,用辣椒、大蒜、生姜等调味发酵,酸辣爽口,是餐桌上的必备配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冷面 以荞麦面或小麦面为底,搭配牛肉、鸡蛋、泡菜与冰爽汤汁,酸甜开胃,是夏季消暑佳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糕 由糯米蒸熟捶打而成,软糯香甜,常蘸黄豆粉或蜂蜜食用,是节庆必备的传统美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石锅拌饭、烤肉、酱汤等菜品也以独特风味享誉全国,烹饪中注重食材本味,少油腻、重调味,彰显着朴素的饮食哲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族传统服饰名为“韩服”,以“线条流畅、色彩明艳、纹样雅致”为特点,充分体现民族审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服饰色彩多选用红、蓝、绿、粉等明亮色调,部分贵族服饰会绣有花卉、飞鸟等纹样,既彰显身份,又饱含对自然的热爱。现代朝鲜族在节庆、婚礼等重要场合仍会身着传统服饰,成为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男性服饰为短褂“则高利”搭配长裤“巴基”,褂子宽松透气,长裤束于袜内,便于劳作与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性服饰由短衣“契玛”和长裙“赤古里”组成,短衣紧袖、斜襟交领,长裙腰间束带,裙摆宽大,行走时裙摆摇曳生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族是热爱艺术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丰富且极具感染力。歌舞 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亮点,民歌旋律悠扬,多以爱情、劳动、自然为主题,演唱时常用伽倻琴、长鼓等传统乐器伴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舞蹈则以“轻快、灵动、柔美”著称,《农乐舞》《长鼓舞》《扇舞》等经典曲目,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农耕生活的质朴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鼓敲击的节奏与舞者的动作完美契合,极具视觉与听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朝鲜族的伽倻琴弹唱、跳板、秋千 等传统艺术与体育项目,也在/节庆与日常中传承,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族的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特征,且多与生活习俗深度融合。历史上,萨满教 曾是主要信仰,崇尚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祭祀仪式中包含祈福、驱邪等内容,对民族习俗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代以来,部分民众信仰佛教、基督教,宗教活动多在正规寺庙、教堂开展,且始终遵守国家宗教政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更多朝鲜族民众虽无特定宗教信仰,但保留着敬畏自然、尊重祖先的传统观念,节日中的祭祀仪式、家族中的敬老习俗,都暗含着朴素的信仰内核。</p> <p class="ql-block">朝鲜族生活习惯兼具民族特色与地域适应性,崇尚“敬老爱幼、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中注重礼仪,晚辈见到长辈需行礼问候,用餐时长辈先动筷,体现对长者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劳作方面,朝鲜族民众擅长水稻种植、手工编织等,传统农耕技艺与手工技艺在生活中代代相传,如今也融入了现代生产方式,兼顾传统与效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统民居多为“草房”或“瓦房”,房屋坐北朝南,室内铺设火炕,既保暖又便于日常起居,家人围炕而坐、用餐交谈,形成亲密的家庭氛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族的节日多与农耕节气、民族历史相关,节庆活动热闹隆重,充满仪式感。春节(元日) 是最重要的节日,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守岁,晚辈向长辈拜年领“压岁钱”,清晨还要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元节(元宵节) 有吃元宵、赏灯、跳板、拔河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民俗游戏增进情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端午节 有吃打糕、赛龙舟的习俗,与汉族端午节文化相互交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夕(中秋节) 则以赏月、吃月饼、庆丰收为主题,家人围坐共享丰收喜悦。此外,老人节 是朝鲜族独有的节日,各地会举办敬老活动,为老年人送上祝福,彰显“敬老”的民族传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寒食节(清明) 民众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从饮食服饰到节庆礼仪,从艺术传承到生活智慧,既保留着民族独有的基因密码,又深深融入中华大家庭的文化脉络,在时代发展中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