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p><p class="ql-block">中国艺术摄影学会</p><p class="ql-block">支持单位</p><p class="ql-block">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p><p class="ql-block">承办单位</p><p class="ql-block">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合作单位</p><p class="ql-block">索尼(中国)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赞助单位</p><p class="ql-block">德国哈内姆勒艺术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39年,银版摄影术的诞生撕开了时光的帷幕,影像自此成为文明记忆最坚韧的"可视化"载体。它以光为笔、以影为墨,将文明演进中的物质肌理、文化脉络与精神内核,凝练成可长久留存、可反复破译的视觉样本,以此对抗时光冲刷下记忆的磨蚀与消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老文明里承载集体信仰的仪式符号,现代文明中不断迭代的技术景观,皆能在影像的庇护下保持鲜活的历史语境,为后世的文明溯源提供不可替代的视觉锚点﹣让那些易被抽象化的文明印记,始终保有可触摸的温度与细节。影像所镌刻的文明轨迹,既在历史的纵深中回响,也在当代的感知里苏醒,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精神纽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现代文明将以何种姿态叩击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届全球青年影像计划以"文明的回响"为命题,绝非简单的概念铺陈,而是深植于三个维度的思考:文明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赓续传承,其当代形态呈现怎样的多元面相,面向未来又将孕育何种可能。它同时敞开怀抱,纳人工智能时代下影像艺术在媒介与形态上的创新突破﹣这既是对青年创作者独特艺术感知的召唤,也是鼓励他们以多媒介为镜,映照社会发展的肌理,追问文明变迁的逻辑,在照见现实的同时,直面这个时代中个体与群体的困惑与求索。展览中那些形态各异、表达丰沛的作品,本身便是现代文明复杂面相的一次切片式呈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驻足这场全球青年影像展,犹如沉浸于一出多声部的文明戏剧:现实与梦想在此共鸣,情感与理性在此共生,和谐与矛盾在此交织,技术与感知在此碰撞,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锋芒在此交错。人类文明的前行轨迹,本就印刻在这样的跌宕起伏之中,每一次回望与凝视,每一次创作与表达,都是文明在代际之间的一次深情回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策划:王建琪</p><p class="ql-block">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秘书长</p><p class="ql-block">总策展人:赵迎新</p><p class="ql-block">北京国际摄影周艺术总监、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TOP10培养计划荣获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邢琦依 汤凌霄 赵明 江昶文</p><p class="ql-block"> 赵杰 内斯里汉·科云库(土耳其) </p><p class="ql-block">江雪涛 陈燕 金华 韩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