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是本教科书

小桥流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始终是每个家庭关注的核心议题。如何引导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益之人,是每一位父母不断探索的课题。尤其在信息纷杂、电子产品普及的今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常陷入“相爱相杀”的困境中。而在七十年前,傅雷先生已经用一封封家书,为当代家庭教育点亮了一盏明灯。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你的命运在你手里吗?读一读傅雷家书,或许你就会醍醐灌顶,它是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期活动特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理事——寇兴华(笔名蔻子)老师,为现场书友深情解读经典名著《傅雷家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寇兴华老师一袭暗橘色新中式旗袍,从容登台,目光温润,言谈间尽显慈母般的温厚,与《傅雷家书》中那份深沉父爱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傅雷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翻译了大量法国文学名著,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然而,他一生中最动人的“作品”,或许是长子傅聪,以及那本影响几代人的《傅雷家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傅雷家书》共收录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最长达七千余字。它不仅是一部教子名篇,更是一部关于“做人、做事、成家”的成长哲学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寇老师摘选傅雷家书部分章节展开了深入分享: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感知,不管孩子年龄大小,不论身处何地,身体健康是第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傅雷没有掩饰自己作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爱就说出来,想念就说出来,父母对孩子感情就是要表达出来,就是要孩子感觉到。傅雷注意到了孩子成长变化。孩子的内核又强大了一点,孩子又学会了一项人生本领。他及时给予肯定。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傅雷毫不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强调了他是在为国争光,肯定了他面对鲜花和掌声的冷静。爱要表达,情要沟通在家书中,傅雷毫不掩饰对儿子的牵挂与爱意。“我从来没有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这样真挚的表达,打破了传统中式家庭情感内敛的桎梏,让爱在文字间自然流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恋爱,成家几乎是每个人的人生中绕不过去的题目。当时总是很迷茫。傅聪年轻时选择伴侣的重要关头,傅雷给出了对另一半的标准——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做事要有章法——傅雷特别注重对孩子时间管理和处事能力的培养,强调要分清轻重缓急,“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学习不可拔苗助长。基础打牢,掌握好快与慢的规律。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做事要适可而止——傅雷告诫孩子懂得取与舍,想通得与失。适可而止是给自己留余地,也是给别人留余地。 关于做事,傅雷教孩子当然不止这些。傅雷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直指问题本质。对事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把道理讲得透彻又循循善诱,对孩子有劝诫更有强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傅聪是傅雷、朱敏馥夫妇的大儿子,出生于1934年,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钢琴家,钢琴诗人。《傅雷家书》是先做人、后做事、再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浓厚的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12月傅聪离开波兰,移居英国伦敦。在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录制了约50张唱片;演奏的足迹遍及几乎整个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日本、大洋洲各地;时代周刊亦曾在60年代誉其为“当今最伟大的中国音乐家”。1976年以后,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奏、讲学,已经到过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昆明、香港等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傅聪的成就,是钢琴的艺术的天空中最亮的星。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寇老师特别指出,为什么今天还要读这些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个微信秒回的时代,傅雷家书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情感,需要用心表达。一句叮嘱、一次自省、一份尊重,比千条信息更有分量。傅雷用12年的书信,完成了从严父到朋友的蜕变。这何尝不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爱,不是塑造完美,而是一起成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信件之所以动人,不仅因为傅雷的教子之道,更因为其中蕴含的真诚与自省。他会坦诚自己的错误,会表达思念,会探讨艺术,也会关心儿子的衣食住行。这种全方位的关爱,正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所缺失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当我们重读这些信件,不仅能感受到父爱的深沉,更能从中学习如何表达爱、如何经营亲情。傅雷家书不仅是一部教子宝典,更是一部关于爱与成长的人生启示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家书抵万金。”《傅雷家书》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值得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完美我们的家庭教育。分享结束,书友们深受触动,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育儿困惑与感悟。大家表示,通过寇老师的解读,重新认识了《傅雷家书》的当代价值,并决心重读经典,尝试用书信这一温暖方式,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家书抵万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傅雷家书》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教育的本质,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非常感谢寇兴华老师带来的这场充满智慧与温情的分享,让这个秋雨绵绵的下午,因思想的碰撞而格外温暖。《傅雷家书》是一本承载着爱的好书教育,对一个人影响很大,在被爱中不缺乏着被教育,是我们所需的。我们也许没有一封封厚重的家书,但我们拥有父母的一句句良言暖语,这些会伴着我们走过很长很长的人生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字:小桥流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小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配曲:《父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