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趟民国

慢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自由的年代,更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特别喜欢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唐宋元明清,我比较偏爱宋朝和民国。宋朝的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政治开明以及生活美学的高度发展,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兼具理想与现实、大俗与大雅的“黄金时代”‌,让人向往。民国距离我们最近,民国涌现出了太多科学界的大咖、太多的才子佳人,太多的热血青年,他们或激扬文字,唤醒国人的爱国意识,或投身政治,为国奔走呼号,或奔赴战场,捐躯赴国难,抒写了一代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民国,就绕不过蒋氏一家。四大家族,宋氏传奇。宁波的奉化正好是蒋介石的老家。我来到了奉化溪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民国大杂院所在的剡溪南岸是“酒旗戏鼓溪南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是繁华溪南的真实写照。蒋介石幼时常戏耍于此,留有诸多足迹。如果说丰镐房遗存的是民国重大历史的印痕,而这里演绎的是是民国繁复多姿的民俗风情,使游人增强了对民国文化的感性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宁波大杂院背靠笔架山,依傍青龙山,与蒋氏故居丰镐房隔溪相望,是国内首家以民国风情为主题的文化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景点始建于晚清,2007年重建,总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由7个室内展示厅、回廊式作坊街及表演区组成,以保护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寓教于乐为宗旨,景点让时光倒流,通过征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民俗器物,还原江南市井生活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置身于民国大杂院,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的宁波。这里,传统文化的韵味扑面而来,百年传承的历史故事在每个角落里悄然诉说。从古老的建筑风格,到独特的生活气息,每一处都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让人在品味中领略宁波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来到了民国大杂院的门口,这是一处非常常见的江南小楼的正门,起初看上去还以为是遗留下来的老宅子。但青白色的墙体和斑驳的木门告诉我们,这可是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和充满着历史厚重感的地方。推开这扇门,我便走进了民国那个时代,首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南昌起义时候的各位英勇将军,他们的身穿着将军服,古铜色的塑像增加了整个雕塑的气势和威严。就是这些英勇的历史人物,在南昌这个地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园区以《天工开物》为蓝本,集中展示民国文化、蒋氏家族文化及儒释道、三教九流等传统文化,并呈现三百六十行传统手工业的劳作场景。景区主体建筑为展厅,外围环绕徽派风格回廊,分布造纸、酿酒、榨油等传统作坊及民间小吃坊。室内展区陈列清朝消防车、老式轨道车、农耕渔织工具等近2000件实物,并设有皮影戏、宁波走书等非遗技艺活态展示。室外区域设置鲤鱼跳龙门、起航拔河等体验项目,结合定时上演的民国歌舞与民间杂耍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大杂院不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游客能够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江南民间的生产生活习俗、民情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中国国民党大量内部图文资料及蒋宋的珍品展览;而七十二贤授教场、甲子殿、罗汉堂等有关儒、道、释的塑像,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三教文化的深邃内涵;在“曲艺杂坛”的演艺厅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精彩纷呈;回廊式传统作坊街内,就是一部活版本的《天工开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汇聚了五方的风华,八面的风情。民国时期的歌舞如《夜上海》与《夜来香》在此悠扬响起,古老而奇妙的民间杂耍如中幡与肚皮拉车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而皮影戏与木偶戏等民间戏剧的精湛演技,以及斗鸡、斗狗的激烈表演,更是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精彩至极,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室内藏区,可有机会亲眼目睹众多珍贵藏品,如晚清老式相机、英女皇维多利亚时代的钟表,以及中国传统农耕渔织的珍贵工具。同时,这里也是领略中国儒、佛、道三教文化博大精深的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楼的一面墙前,有一块碑,碑文是“以血洗血”,是蒋经国手书。墙壁上还有一块展牌,上面的字大约是“我们过去的敌人是日本,现在的敌人也是日本,将来的敌人还是日本”,字字都是恨意。七十多年后再看这历史,仍感受得到这愤怒和仇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右侧区域设有孙中山坐像,蒋介石以站立姿态呈现,身体前倾、神态恭敬,象征两人名义上的师生关系(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蒋介石曾追随其革命)‌这一布局反映了民国时期政治传承的特定历史叙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商业作坊街,可以体验到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技艺,如精湛的造纸、酿酒、榨油和打铁等工艺。而在民间小吃坊中,江南特色小吃如姜糖、打年糕以及口感各异的老嫩豆腐等,也让人尽享美食的盛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镇汇聚蒋氏历史,独院浓缩民国风情。民国大杂院的开放,仿佛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真实再现了历史上溪南的繁华市井景象。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亲切而动人的历史场景一一展现在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行走中感受民国沧桑,在休闲中领略百业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一座小石桥,来到了蒋氏故居。蒋氏故居,是蒋介石、蒋经国的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蒋氏故居包括玉泰盐铺、丰镐房、小洋房、乐亭(旧名文昌阁)、妙高台和慈庵等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丰镐房的走廊、墙壁、柱头布满了雕刻彩画,均取材于《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说岳全传》以及八仙过海神话,人物、意境均栩栩如生,既反映了房子主人祈求吉祥如意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手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它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其中丰镐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小洋房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前临剡溪,后依武山,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玉泰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蒋介石出生之地,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现在房屋系1946年所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洋房1930年建,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1939年12月12日,乐亭毁于侵华日机的轰炸之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旧时溪口人有传统习俗,即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行三,是谓周房。蒋父病故后次年,蒋介石兄弟分家,众长辈议论,嘱其兄弟各立房名。从上辈“周房”及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谱名“周泰”),推及西周两位帝王的都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字定为房名,分给蒋介石的祖房故而名为“丰镐房”。丰镐两字,丰,代表蒋介石一房;镐,代表其亡弟蒋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蒋介石兼祧承袭,故称丰镐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丰镐房是蒋氏祖居,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大小房间49间,房子格局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属于江南旧式世家府第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堂题额“报本堂”,系国民党元老、书法家吴敬恒于1948年所题,堂内设神龛,供蒋介石曾祖祈增以下四代神位,堂前两边柱对为书法家沙孟海所撰,蒋介石亲书,上联为“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下联为“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走廊上面,挂着一块红底金字的横匾,右边是“寓理帅气”四个大字,左边是几行小字跋文:“每日晚课,默诵孟子《养气章》,十三年未曾或间,自觉于此有所领悟,尝以‘寓理帅气’自铭,尤以寓理之‘寓’字体认深切,引为自快,但不敢示人。余以经儿四十生辰,特书此以代私祝,并期其能切己体察,卓然自强,而不负所望耳。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十二日中正题并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西厢房分别为宋美龄与毛福梅的住房,根据两人不同习惯,分别布置西式家具和中式家具。四合院以东有两间二层楼房,是雇佣人员住房,四合院以西一排六间平房,作接待亲友客房,蒋介石胞姐蒋瑞春来时常住此处,蒋纬国也曾在此居住。大门内还有两个小花园,各有圆洞门相通,圆洞门的门额分别题有“格物”“致知”,系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名言。院内、墙边植有桂花、白果和紫玉兰等花木,走廊上挂有宫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昌阁原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文人学士聚会处,1924年蒋介石托其兄介卿拆除改建,次年初竣工,建成两层殿宇式楼房,建筑面积426平方米,改称“乐亭”,并撰《乐亭记》以记其事。蒋宋联姻后回乡,常偕宋美龄在此居住,1939年12月12日毁于侵华日机轰炸之下。1986年4月国家拨款重建,次年初竣工。现室内布置蒋宋卧室,并挂有蒋、宋生活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蒋氏故居所以能如此完好地保护下来,主要是由于党中央的远见卓识。早在人民解放战争接近胜利的时候,也就是1949年5月6日,毛泽东主席即电令军事指挥机关:“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环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蒋一生倡议儒家伦理规范,然知易行难,小家可为,大国难当。原则往往在骑虎难下、权衡利弊时变形走样,何况是私欲难填、私德有亏之人。斯人已去,其毕生所追求的,似镜花水月,如梦幻泡影,功过是非且听后人评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