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秋节,是我国历史悠久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无论是身在何方的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不远千里,回到亲人身边,与家人相聚在一起,分享天伦之乐。“阖家团圆”,始终是人们心中的核心理念。</p> <p class="ql-block"> 秋雨绵绵下个不停,国庆、中秋双节喜相逢。2025年10月6日上午9时30分,天空中浓密的乌云仍未散尽,我与家人们一起乘车,前往青岛城阳区崂山西麓的三标山景区宿营地,欢度中秋佳节。车子驶出小区后,向北经汽车北站、惜福镇,沿王沙路向东行驶。约半个小时车程,沿路右侧一条山路,进入山里,找到宿营地停车场。下车后,只见雨后路旁水沟,从大山流淌出的清水,“哗啦啦”地奏出秋天的乐曲。停车场沙土地面,流淌着多条涓涓小溪流。我们小心翼翼抱着小孩子,踏着水渍,来到宿营区。大山里的空气,与市区完全两种味道,散发着浓浓的树木花草味,满载氧离子的气息,吸入腹腔,令人心情舒畅。(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七涧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 露营地大门南侧,是一条近2米深的沟壑,山水湍急,到了断崖处,形成一处小瀑布。“哗啦啦”水流声,奏出欢快的乐曲,跳跃着流向山下,一座小木桥横跨在沟壑,形成怡景。一条大黑花狗,静静地趴在小窝里面,看着往来的游客。在路右侧,灌木丛里,竖立一个大木框,供人们取景。很多年轻游客,站在木桥或木框处拍照留念。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被定格。(此照片2025年10月6日摄于青岛城阳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环顾四周,两根粗壮简易木门柱,立在路旁,上面用红色瓦片搭建成一座山门。路东侧,大树旁,栽种了许多翠竹。路西侧是一栋农舍,里面是个家禽养殖场,围栏旁栽种了一些南瓜,长长的叶蔓,爬满了围栏,几朵黄花被雨淋透。围栏里面有几十只白羽毛、红扁嘴巴的大鹅子,摇摇摆摆地漫步在被雨水湿透的沙土地上。还有一群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鸡们,在鸡舍旁空地进餐。引来孩子们好奇的目光,驻足观看。虽说是刚下过雨,来这里的游客却不少。有几位游客说:“雨后进山,别有风味。”露营地设在半山腰,周围大山高耸。厚厚的白色云雾,笼罩在翠绿的山顶,轻柔地漂浮着,又从山谷间穿过,令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仙境中。(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与景区工作人员交谈得知:我们所在的露营地,位于青岛城阳区王沙路东端,与崂山王哥庄、即墨鳌山卫相邻,处于崂山西麓七涧谷三标山景区。周围群山环绕,植被覆盖率较高。还有一些地方,登山道路与基础设施尚待完善,并不对外开放,保持原生态环境。“三标山”是崂山第二高峰,海拔683米,是七涧谷的核心景区。涧谷总长约6公里,林木茂盛,负氧离子高,是天然氧吧。七涧谷以溪流为主,三标山是山脉主题,分成两大部分。这座民俗露营地、生态园刚依山而建,保持了原生态面貌。(此照片2025年10月6日摄于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站在半山腰处,眺望远方。东边,从两山间,隐约可见蓝色的海面。我问景区一位工作人员:“那片海是哪里?”据他讲:“那是王哥庄湾,距这里不远,如果天气晴朗的话,看得更清楚。”通过查询资料得知,三标山主要景点有“康成书院“遗址,为东汉经学家郑玄于188年在此,祝庐讲学所建。周边,还有“玉蕊楼”等人文景观。因天气和安全原因,这次并没有去那里参观游览,只能留待以后。站在高处俯瞰山下,木屋、小凉亭、池塘、菜地、小木桥,勾勒出大山里幽静的诗意栖居之地。(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三标山)</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半山腰处,是个养鸡场。经工作人员指引,在一排木房旁边,有个小门。进去一看,一群黑色、黄色、白色芦花鸡,漫步在场地,专心致志低头觅食,寻找小昆虫子。那些煮熟后的螃蟹腿,切成碎屑,就是鸡们的美食。养鸡场内没有鸡笼舍,那片茂密的树林与灌木丛,就是它们的家。一条山间小溪,就是鸡们的饮水处。鸡场三面用厚实、高高的编制网围起,不必担心它们跑出去,围挡外面是深深的山崖。鸡场随山势而建,为鸡们打造出天然的生存环境。我们家的“小可爱”,见到这么多的鸡,感到很兴奋,生怕惊吓了它们,拉着爸爸的手,紧跟在后面。鸡们却并不害怕客人的到来,依然慢悠悠地巡视着自己的领地。(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拣拾鸡蛋”,是吸引孩子快乐的项目。我家的“小可爱”与爸爸一起,两眼盯着树丛下、草堆旁。忽然,“小可爱”喊道:“爸爸,快看,那里有个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一棵小树下,厚实的树叶上,一只灰白色的蛋,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与孩子的爸爸,赶紧将鸡蛋旁边的树枝条拨开,让“小可爱”小心翼翼地走到鸡蛋旁。她用手轻轻地拿起,让爸爸看:“爸爸,我捡到了一个大鸡蛋!”说完,将捡到的第一只鸡蛋,轻轻地放进小竹篮子里。由于鸡们的活动范围大,有时在一个地方,就能发现两三个鸡蛋。刚从鸡屁股下出来的蛋,新鲜度与味道,肯定错不了。不到半小时,就拣拾了近20个蛋,收获不小呢!(此照片2025年10月6日摄于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以前爷爷奶奶家里养的母鸡,下蛋前或下蛋后,总要在院子“咯咯哒!咯咯哒!”地叫个不停,引起人们的关注。好像告知人们:“我下蛋了!”这时,我的奶奶赶紧到鸡窝看看,老母鸡是否下蛋了?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放进一个小泥坛子里。一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多养几只,积少成多。平时舍不得吃,留着换零花钱、招待家中尊贵客人,或逢年过节才能食用。像中秋节这么重要的节日,家里也要炒上一盘鸡蛋,一家人满足口福。(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养鸡场旁边小路,来到一处高地,这里有一座用粗壮的木棒,搭建的草棚子。里面用砖砌成了五、六个土灶,烧着木柴,偶尔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每个砂锅里,炖着一只鸡。烧开的热水“咕噜噜“地翻滚着水泡,飘出淡淡的诱人鸡肉香味。鸡肉味与柴火味,混在一起,为中秋的山里,增添了节日气氛。灶旁,一位年轻厨师,在不时地检查灶火苗的大小。经过交谈得知:“砂锅炖鸡,烧火不能太心急,要慢炖3小时。”我问他:“里面要加什么调料呢?”他回答说:“用清水,不加调料,清炖后,客人根据自己口味加料。”小伙子有事要离开一会儿,连忙喊来一位姑娘替班。据这位姑娘讲:“锅里炖的鸡,是养鸡场的散养芦花鸡,饲料也是原生态无公害的呢!”(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露营地里东侧,工作人员用一些红砖、长木条,垒出大小不一的菜地。里面栽种了生菜、小油菜、小白菜、甘蓝菜、青椒、小葱、茼蒿等许多品种。雨后的菜苗、菜叶被雨水洗涤,显得更加水灵,由客人根据自己口味选择采摘。我们家的“小可爱”在奶奶的带领下,精心挑选采摘。小孙女学着奶奶的样子,一边摘,一边问:“奶奶,这是什么菜?”奶奶告诉她:“这是生菜,那是小油菜,我们洗净后,就可以放进火锅里吃了。”摘完的叶菜,我们一起来到一个水池里,用山上流淌下来的清水洗涤干净,分别放进一个个小篮子里。(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湖边垂钓,是游客们喜爱的活动。人们在鱼钩上,挂着一些用面粉与海蟹壳磨成的粉,调和成“面筋,当成鱼饵。钓鱼需要耐心与运气,一位小姑娘,刚下钩,就有一条鱼儿咬钩。起杆一看,收获了一条长约15厘米,红色鲤鱼。“哇塞!“引得游客羡慕不止。她爸爸小心翼翼地,将鱼钩摘下,把鱼儿放进一个小水桶里。垂钓者们,稳坐小椅子,耐心等待着有所收获。实际上,湖边垂钓是养心与乐趣,并不在于收获多少。(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鸡”,是中秋节家宴上一道重要的大菜。“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生菜”,与“生财”谐音。“鱼”与“裕”含义相似,鱼是家宴不可少的一道菜。家庭合睦团圆,是中秋节的主题,“月饼”又是“团圆”的象征物。今天的中秋宴,这几样食物摆在餐桌上,配以热腾腾的火锅,象征着未来家庭生活越来越美好。</p> <p class="ql-block"> 三角形小木屋,是就餐场地。在这里就餐,别有一番韵味。用大石块砌成的餐桌,中心位置的火锅“咕噜噜”地冒着热气,里面已经下好了底料,我们往里面放进一些采摘的蔬菜。另一砂锅里那只芦花鸡,已被炖的细腻白嫩。锅里那淡淡的汤汁,飘着一层浅黄的油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看到锅里的那只鸡,使我想起了,20世纪60年代,一个秋初,我奶奶从千里之外的吉林,回青岛时,带回两个玻璃罐头瓶子,里面装了一只煮熟的小鸡。在物质匮乏的时期,鸡是珍贵的奢侈品,平时居住在城里的普通人家餐桌上,很难见到鸡。这只鸡,母亲并不舍得一次吃完,先分给孩子们每人一点点,其余的放在厨房一个篮子里。那股醇香的味道,令我在腹腔中回味无尽,久久存留着。(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中秋吃月饼,在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圆圆的月饼,里面的馅料南北风味各异,它寓意着中秋“阖家团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每当中秋节,母亲都会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分给每个孩子一只。那时,月饼的馅料,只有红、白糖、芝麻或花生。我们却吃的津津有味。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母亲年事已高,每当中秋节,家庭宴会上,母亲也要将从市场买回的月饼,分给孩子们吃上一口。说:“中秋吃月饼,这是老一辈留下的风俗。”那时,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都非常重视过节,对那些老习俗,一丝不苟,毫不含糊。如今的月饼,样式玲琅满目,馅料多种多样。在我们的心目中,更多的是中秋家庭团圆的象征意义。(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家中)</p> <p class="ql-block"> 雨后,泥土的芬芳,弥漫在空中,那是一种属于大山里独特的味道,令人陶醉。梯田中,那水灵灵的萝卜、生菜、小油菜、紫甘蓝,都是泥土孕育的成果。游人在田埂漫步,笑语盈盈,揣一份喜悦,聆听雨落声。感受大自然之美,享受大山中的宁静与自然风光。三角小木屋里的中秋简易餐桌上,带着山乡味道的山菜、土鸡,翻滚着油花的热汤,烟火气里洋溢着浓浓暖意,展现着幸福的味道。美味家庭聚餐,美好而温馨,今天在崂山西麓的大山,普通简易的小木屋里,为别样的蛇年中秋家宴,画上圆满的句号。(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惜福镇)</p> <p class="ql-block">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写下无数赏月的美好文字。今年,中秋节适逢少见的雨雾,八月十五这天的赏月计划,只能留待明日。从中秋演绎出“嫦娥奔月”美丽神话,流传上千年。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听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对苍穹中那蛋黄色月亮,充满了神秘感。当我们年龄逐渐长大,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让人们对这个地球的邻居,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探月、登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象征着中华民族对月球的浪漫向往,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精神的结合,也在逐步揭开月球美丽的面纱,将神话逐步变为现实的伟大梦想。(此照片摄于2025年10月6日青岛城阳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