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登阁求仙:</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源头就在这儿。<span style="font-size:18px;">蓬莱阁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这里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便源于此。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其内部由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六个单体和附属建筑共同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百度】有关八仙过海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道教神话故事,几乎是老幼皆知。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这“八仙”代表着广大劳苦大众的美好愿望,成为民间众生的保护神,体现着和谐与包容的人文精神。八仙过海故事不但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山海传奇,而且被结晶成一句广为传颂的俗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p class="ql-block">八仙过海传说把独具特色的“仙文化”与浓厚的世俗人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深刻影响着广大民众。八位仙人分别是世俗社会不同阶层的代表,八仙传说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地域风格,为民间文艺、工艺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八仙因为闹过海,沿海人们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发业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的所谓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一般要热闹一番。民间祝寿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欢乐气氛。</p><p class="ql-block">八仙过海引申出来的一些风俗习惯甚至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例如曾有戏说,中国的八仙在过海时曾有一位神仙失联,于是到了日本之后就变为“七福神”,有学者考证,在“七福神”产生之前,中国的八仙形象就已通过绘画、诗歌等方式传到了日本。另外,如果从二者的人物形象、数量、以及唯一的女性等方面看,七福神与八仙有许多相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人寰仙界</p> <p class="ql-block">霖雨苍生</p> <p class="ql-block">楹联:</p><p class="ql-block">赠大圣定底神珍千年魔尽;</p><p class="ql-block">还八仙渡海宝物万里波平。</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慈荫海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楹联:</p><p class="ql-block">道德神仙</p><p class="ql-block">丹崖留圣迹慈母婆心垂宇宙;</p><p class="ql-block">仙山显神灵浩然正气贯乾坤。</p><p class="ql-block">慧眼千帆保驾护航有求必应;</p><p class="ql-block">慈心四海消灾免难是祷皆灵。</p> <p class="ql-block">这个字导游解读是“寿”</p> <p class="ql-block">楹联:</p><p class="ql-block">浴日沐月</p><p class="ql-block">避风亭</p><p class="ql-block">开轩秉烛光固小竟常明</p><p class="ql-block">面北当风力虽狂绝不入</p> <p class="ql-block">蓬莱给戚继光留有一席位</p><p class="ql-block">【DeepSeek】戚继光(1528-1588)原籍山东烟台人,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他出身将门,十七岁承袭祖职,一生南平倭寇,北御蒙古,战功赫赫,被誉为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在东南抗倭战争中,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创立“鸳鸯阵”,以严明军纪和先进战术屡克倭寇,先后荡平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倭患,保障了百姓安宁与海疆稳定。其后镇守蓟州十六年,重修长城,加强战备,使北方边防固若金汤。</p><p class="ql-block">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统帅,更是一位军事理论家,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系统总结了选兵、练兵、阵法和武器装备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戚继光治军严明、爱兵如子,其“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展现了他淡泊名利、保国安民的崇高情怀。他的一生,是忠诚、智慧与勇武的典范,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朽的军事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