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何 谓 “炎 黄 子 孙”(上)</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炎黄子孙是全球华人对炎帝和黄帝后代的统称,指代整个中华民族。</b></p><p class="ql-block"> 炎黄子孙,其中<b>“炎”指炎帝(神农氏)、“黄”指黄帝(轩辕氏),</b>源于上古时期炎黄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的历史,二者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该称谓字面意为炎帝与黄帝的后代,实际泛指所有全球华人及中华民族成员,对中华文化、历史及共同祖先的认同和归属感,超越血缘关系成为民族精神纽带,作为全球华人身份标识。</p> <p class="ql-block"><b>△下面,我们来追朔“炎黄子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b></p> <p class="ql-block"><b>△黄帝陵轩辕黄帝公祭大殿</b></p> “三 大 部 落” <p class="ql-block"> 说来话长,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时期。 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这些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并不断合并,形成部落联盟。主要有:<b>炎帝(华族)、黄帝(夏族)、蚩尤(黎族)各自为首的三大主要部落等。</b>这三大主要部落的首领都是中华民族先祖中卓越领袖人物。尽管早期缺乏文字记载,但是先民们往往是口耳相传,对他们加以神化色彩,经后期据载及考古证实,<b>他们不再是传说人物,而是历史人物。</b></p> <p class="ql-block"><b>中华大地三大主要部落分布略图</b></p> <p class="ql-block"><b> 炎帝部落(华族)发源于姜水流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一带 [</b>基于《国语》《水经注》等典籍记载及考古证据<b>]</b>。后因部落扩张和环境变化(黄河泛滥导致不宜农耕),逐步向黄河流域中下游迁徙;沿渭水东迁至河南、湖北一带, 并在山西高平、湖南炎陵等地留下遗迹,形成“从点到面”的活动空间。后来,炎黄联盟的形成(如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加速了部落融合与迁移。</p> <p class="ql-block"><b> 黄帝部落(夏族)兴起于陇右地区的渭水流域(今甘肃东部至陕西西部)[</b>《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学者考证姬水为渭水支流。先秦文献如《尚书》《诗经》多次提及渭水,印证该区域是黄帝族早期活动核心<b>]</b>。并沿渭水上游及黄河东进,进入中原地区,后期定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b>[</b>《史记》 《水经注》 等古籍明确记载有熊为黄帝都城<b>]</b>,<b>新郑的轩辕丘</b>被视为其政治中心。这一迁徙标志着黄帝部落从西部部落联盟向中原文明核心的过渡。形成华夏族主体。</p> <p class="ql-block"><b>△山东济宁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中的轩辕黄帝形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蚩尤部落(九黎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区 [ </b>基于历史文献与考古研究的交叉验证<b>]</b>,其 核心区域以今山东省昌乐县崇阳山(古 称“九黎之都”)为中心,为九黎族会盟之地,覆盖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半部及山东西部;后期扩展到,河北省东南部(如涿鹿、赤城)、河南省东部及山东省全境,属大汶口一一龙山文化区。其部落以农耕和金属冶炼技术著称。</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这三大主要部落不断向外发展壮大。炎帝、黄帝部落由发源地从西向东、向北扩展,蚩尤部落由东向西、向北扩展。在发展过程中部落之间开始出现磨擦, 相互争夺地盘,掠夺财物,男女抢婚,直至发展到杀人放火,打乱了先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始小打小闹,最后终于暴发了战争。<b>阪泉之战、涿鹿之战</b>是上古时候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b>两场关键战争。</b></p> 阪 泉 之 战 <p class="ql-block"><b> 阪泉之战发生的背景。</b>据史记载:炎帝善农耕、医疗等民生事业的发展,而黄帝强政治、军事、科学。<b>在神农氏时代之末,</b>由原始农业的发明所开创的全盛时期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部落之间为争夺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日益增多。武力强大的黄帝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顺从者的小部落,根据“以力为雄”的原则,成为享有很高威信的“酋豪”。然而活动地区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讨,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样想占有雄者的地位。为此,两强相遇,<b>在争夺中原地区领导权的问题上黄帝、炎帝间终于发生了阪泉之战。</b></p> <p class="ql-block"><b> 阪泉之战。</b> 战争在阪泉之野(主流媒体说今北京延庆一带)展开,主要过程包括: <b>一、初期交锋。</b>炎帝先发制人,以火攻战术进攻黄帝,但被黄帝部将应龙以水灭火化解,黄帝率军将炎帝 逼退至阪泉河谷;<b>二、中期对峙。</b>黄帝采用“星斗七旗战法”列阵, 炎帝无法破解,退守营地,黄帝借机练兵三年,同时暗中挖掘地道;三<b>.最终决战。</b>黄帝通过地道突袭炎帝阵营,活捉炎帝,经三次战役后取得全面胜利。</p> <p class="ql-block"><b>△炎黄握手言和,形成“华夏族”部落联盟</b></p> <p class="ql-block"> 黄帝仰慕炎帝的农耕、医疗等民生技术,劝和炎帝。炎帝向黄帝提出<b>“炎黄部落大联盟”</b>的主张,共同对付外来强者,黄帝赞成了炎帝这一英明主见。于是两部落<b>统一为“华夏族”。阪泉之战,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开启中华文明史。</b></p> <p class="ql-block"><b> [ 未完请接着读(下篇)]</b></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9日于山东济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