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日晚大家齐聚太原晚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5日上午游乔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乔家大院(Qiao Family Courtyard),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景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1921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乔家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共由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组成。平面呈“喜喜”字形布局。院四周筑以堡墙,防御性与私密性极强。南北六院不仅设计精巧,而且变化多姿,从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从屋顶的造型看,有悬山、硬山、歇山、卷棚及平顶房。门与窗的结构也多种多样,形式不同,集中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也吸取了西洋式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乔家大院至今完整地保留了乔家鼎盛时期商业和民俗的风貌。全面展陈了北方农耕习俗、商业习俗、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民俗社火、乔家史料、乔家珍宝、传统晋剧、祁太秧歌、形意拳术、影视道具等12大系列上万件文物,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北方汉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晋商文化。2001年6月25日,乔家大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乔家大院恢复5A级景区(2019年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给予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取消5A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处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游完乔家大院,前往平谣古城,傍晚游平谣古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16日上午前往洪洞大槐树开启寻根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游尧帝陵,开启问祖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尧陵,即帝尧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在临汾市东北35千米郭村里隅涝河北侧,涝河从北向南经陵前绕陵南泄,陵周土崖环抱,丘陵耸峙。尧陵陵丘高50米,周300米,为三皇五帝陵墓最大,封土堆古柏葱茂,世称"神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尧陵前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据祠内金泰和二年(1202年)的一块碑文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曾驻跸于此拜谒尧陵。后来元代中统年间(1260-1264年)道人姜善信曾奉元世祖之命修筑尧陵。明成化、清雍正、乾隆时都对尧陵重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5月25日,尧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17日一票游王莽岭景区,挂壁公路,鍻崖沟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莽岭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境内,总面积150多平方千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王莽岭景区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最险要处,为典型的嶂石岩地貌,是八百里太行景观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莽岭景区包括王莽岭、锡崖沟、昆山、刘秀城四个景系,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低处跌入河南省辉县市境内仅300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王莽岭景区的云海、日出、奇峰、松涛、挂壁公路、红岩大峡谷、立体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素有“清凉圣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莽岭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新中国十大地标、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精品红色旅游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18日游晋城皇城相府,清朝陈廷敬古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农历六月廿四,是关圣诞辰日,下午游解州关帝祖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后毁于火灾,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建筑群。建筑群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结义园以桃园结义为主题,含结义亭、君子亭等景观;主体建筑崇宁殿以26根石雕龙柱著称,四龙壁为明代宣德年间烧制的琉璃影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19日上午游永乐宫,打长风陵古渡,遥望潼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其占地面积248000平方米。永乐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其绘制于殿内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原建在芮城县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吕祖的出生地。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规划在淹没区内,经批示,由国家水利部拨款220余万,从1959年至1965年,将永乐宫原物原貌搬迁至县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保存。2023年12月,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与运城学院联合成立的永乐宫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揭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乐宫保存了四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殿内存有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风陵渡位于黄河中游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因黄帝贤相风后陵墓所在地得名。据传说,风后在涿鹿之战中发明指南车助黄帝突破蚩尤迷雾,奠定胜局。1960年西王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证实该地新石器时代已有跨河交往,地理上因中条山与秦岭交汇形成河道转折,成为天然渡口。历史上作为春秋秦晋河曲之战、东汉曹马对峙等军事要冲,唐代诗人许浑诗句与金庸武侠典故更赋予其文化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西岳华山。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讨论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蒲津渡遗址,鹳雀楼,打卡普救寺后驾车沿黄河1号公路前往壶口瀑布住宿,途中赏万亩荷花,打卡黄河大梯子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蒲津渡遗址是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黄河东岸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唐代铁牛群和浮桥遗址为核心,展现了古代黄河渡口的交通工程与冶铸技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都在这里建都,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12月,鹳雀楼重建,2002年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故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始建于隋朝初年,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损毁后重建,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寺院坐北朝南,依塬建有唐、宋金、明清三轴建筑群,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现存山门、大钟楼、塔院等仿唐形制建筑,以及梨花深院等与《西厢记》故事相关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寺因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发生于此而闻名,寺内13层密檐式莺莺塔高约39.5米,以击石蛙鸣的回音效应著称,与北京天坛回音壁等并称中国四大回音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大梯子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名黄河天梯,天梯龙门,有“天下黄河第一挂壁天梯”之称。地处黄河龙门大峡谷,紧邻黄河龙门,这里有北魏时期人工开凿的挂壁天梯,是传说中登天梯,跃龙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河大梯子崖,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时,在龙门山附近遇蛟龙阻扰,工程无法进展。大禹无计可施,便凿出通天石梯(梯子崖),登上天庭,向天帝告状。天帝遣天兵天将收服蛟龙,令其协助大禹治理水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0日上午在山西段观赏丰水期的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壶口瀑布是黄河干流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省西安市350千米;北距山西省太原市387千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壶口瀑布驱车6个多小时,前往临县碛口古镇,住福德顺客栈,晚上观看《如梦碛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碛口福顺德客栈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碛口古镇东市街,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曾作为“福顺德骆驼店”使用,1950年改为“碛口镇供销社”所在地。客栈占地5400平方米,现存房屋65间、窑洞39孔,采用三进院布局,建筑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晋西北黄土高原特有的明柱厦檐高圪台特征。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碛口古镇是中国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城南50公里处,古镇面积108.45平方公里,隔黄河与陕西吴堡县相望。碛口古镇依吕梁山,襟黄河水,因黄河第二碛“大同碛”而得名。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古镇内仍保存着丰富而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包括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以及庙宇、民居、码头等,景点有黑龙庙,座落在碛口卧虎山。大同碛上游与湫水河交汇处,面向黄河,北靠卧虎山,形成了地理上半圆形的碛口古镇。早自战国时期即为军事要冲,南北朝后期成为抗击胡人的前哨,元代起成为“州、县”共管的军事战略要地。2005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碛口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至民国年间,碛口古镇凭借黄河水运成为北方商贸重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碛口古镇有着“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曾是晋商商铺、字号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