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10月3日是闺蜜儿子举行婚礼的日子,金秋送爽,当天举办婚宴的有很多家,也是我和家人婚庆33周年的纪念日,真是一个好日子。看着闺蜜心满意足达成所愿的喜婆婆模样,一对新人终成眷属幸福甜蜜的笑容,我家孩子和儿媳默契配合欢快张罗的身影,一片喧腾热闹的喜庆里,不禁回想起我和家人结婚当天的情景。还有三十多年来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时光里的美好印记。那些平凡却闪光的日子,就像那个熟透了的红苹果,沉甸甸地挂在岁月的枝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九十年代初,婆家和我娘家的条件都不是很差,但我对结婚习俗不是很在乎,害怕那些繁文缛节,不愿为形式所累。所以我家没有跟风要彩礼,日子也是我俩自个儿定的,没有算黄道吉日,选的是十一休息的空当;婚礼没有请人主持,也没有安排照相(所以连一张婚礼照片都没有)。只记得当时心情很激动,脑子是混沌的,场景都模糊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婚后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我和家人是同事,他那时候是个文青,比我大几岁,外表给人很孤傲的感觉,起初我以为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的文章和爱情诗经常变成铅字,印在报刊或杂志上,我暗自佩服他。他还有一架海鸥牌照相机,后面告诉我那是他攒了一年的工资才买到的大件资产,在当时可是极稀罕、极“拉风”的物件了。后来单位有人想撮合我们,家人说不用,他自己创造机会来接触我。于是他找着各种理由来和我碰面,借着报上的新闻,书里的情节,所拍的照片后面的故事,一次次走近我。他见解独到,谈吐风趣,完全不是平常给人的印象,他的分享让我渐渐沉迷,不知不觉中我们越走越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记忆深刻的是,结婚前有一天晚上很晚了,我在办公室看书(我的宿舍就在办公室楼上),门外走廊里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风尘仆仆地赶来,带着一身的疲惫,一进门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献宝一样拿给我。原来他陪领导去团场营业网点检查工作,人家给的水果,他没有舍得吃。出差回来后正好在我们网点附近吃晚饭,他偷空悄悄跑出来给我送苹果,又匆匆赶回去吃饭。往后的岁月里,那个苹果和当时的情景时不时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在那些因疏忽而委屈,因琐事而气恼,因磕绊而心冷的时刻,这红苹果的光总会及时照亮我的心扉,照得那些怨念兀自黯淡,让我自嘲自己总是“记吃不记打”!</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家人的分享远不止一个“苹果”,后来他调到办公室工作,能接触到更多的书报,这分享就更甚了。他知道我的喜好,每次出差都会买书当礼物送给我。后来他们办公室有网了,就从网上下载我感兴趣的作者和书籍(到现在家里的磁盘里都还存有几百本的电子书),像池莉、叶倾城等作家,杨澜的电子杂志《澜》等等,都是家人推荐给我的,我们的聊天内容大都是看书的所感所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家人年轻的时候痴迷过一阵子气功,刚结婚时就教我练“保健十二式”。我就像他的小迷妹,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坚持了有半年。一直到现在,我都会隔三差五就做做这些健身的小动作,年初在海南,他又带着我学了八段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他的摄影爱好也影响着我。有机会跟着他一同出游时,他会不厌其烦地给我拍照。我有兴致时,他会耐心地教我拍摄的技巧。我用不惯相机,他自己的手机都是用到实在不好用时才换,而我的手机为了照相效果好,他总是给我常换常新。他对我的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渗入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三十多年来,虽然我们没有彩礼,但他给我的那个红苹果,已把生活中最甜的部分无私地捧到了我面前;虽然我们不曾拥有婚礼照,但他为我拍下无数的生活照,定格了数不尽的美好。如今我们暂时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们的言行也影响到孩子们。每当我看着儿子和儿媳温柔以待、乐于倾听、彼此分享的相处模式,就像看到红苹果的光也照在了他们身上,看到了他们的未来会比我们更加甜蜜,更加明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