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好“一句诗”

纪录

<p class="ql-block">指导学生写好“一句诗”,关键在于引导他们捕捉瞬间的感受、凝练独特的意象,让文字既有画面感,又藏着余味。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入手:</p><p class="ql-block">一、抓住“小而具体”的意象</p><p class="ql-block">避免空泛的抒情,比如不说“我很孤独”,而是找一个能承载情绪的具体事物。比如看到落叶,试试“叶在风里翻了个身,像没接住的叹息”——用落叶的动态,藏起“孤独”的直白,反而更有味道。让学生从身边的细节找灵感:窗台上的花、雨后的台阶、书包上晃动的挂件,都能成为诗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二、让“物”和“情”悄悄牵手</p><p class="ql-block">好的诗句里,情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和景物“绑”在一起。比如写等待,不说“我等了很久”,可以写“路灯把影子拉得太长,够到了昨天的脚印”——路灯、影子、脚印,都是具体的,却让“等待”有了时间的重量。告诉学生:让你的心情“附”在一个东西上,比如开心时,可能是“汽水炸开的泡,在舌尖跳成星星”。</p> <p class="ql-block">三、留一点“没说透”的空间</p><p class="ql-block">一句诗不用讲完所有事,留白更让人回味。比如写离别,不必说“舍不得”,可以是“你转身时,我把半句‘再见’,种进了花盆”——后半句没说的牵挂,藏在“种进花盆”里,读者能自己品出来。引导学生:写完后删掉“我觉得”“我想”这类词,试试让画面自己说话。</p> <p class="ql-block">四、玩一玩“新鲜的搭配”</p><p class="ql-block">打破惯性思维,把不常在一起的事物放在一起,会有惊喜。比如“月光是块凉毛巾,擦过失眠的窗”,用“凉毛巾”形容月光,既新鲜又贴切。让学生试试“XX是XX”的比喻,但别用“月亮像圆盘”这种常见的,想想“月亮像被啃过的饼干”,是不是更有孩子气的灵动?</p><p class="ql-block">最后,可以让学生多“读”自己的句子,轻声念出来,感受文字的节奏——好的诗句,念起来就像踩在落叶上,有轻轻的回响。从一句真实的、带着自己体温的话开始,就是最好的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