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旅—武当山

fang'biye

<p class="ql-block">武当山,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这不仅是因为这里风景秀丽,更是因为年轻时看了《武当》电影的缘故,对这个中国道教圣地有种神秘感。2024年5月22日,在古稀之年,我们自驾前往新疆的途中来到了这里,站在停车场遥望武当山似乎有种久违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东接襄阳市,西靠十堰市,南望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p><p class="ql-block">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截止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评为国家AA AAA级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当日,我们从游客中心乘坐景观车到琼台。琼台中观,也叫“紫岳琼台”,始建于元朝,相传为真武得道受封之地,其中保存有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石像。这里群山排列如幡盖之状,松竹梳风有琴瑟之声,古人赞曰:“千章锦绣诗难尽,万幅丹青画不了”。</p> <p class="ql-block">从琼台索道站乘缆车到金顶,沿途可欣赏云海奇观和武当山脉及建筑群,领略武当山的雄伟壮丽景色。远山近黛,苍茫含黛;松风拂面,白云轻盈。耳畔不时传来阵阵松涛,山泉潺潺,鸟鸣啾啾,宛如一曲动人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从琼台索道终点出来,即刻就到了紫金城。它又名皇城或红城,是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年)由明成祖朱棣敕建,环绕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端的宫殿建筑群,作为道教真武在人间的“玉京”,其名称源自峰顶金殿,建造时仿造北京紫金城形制,是中国现存海拔最高的皇家规制建筑群。被誉为“悬崖上的故宫”,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紫金城外的这座太和宫又称大岳太和宫,它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最高点,地处1612米武当山绝顶之上,这里不仅有皇经堂、转运殿、拜殿和正殿,还有著名的金顶铜殿。这里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人信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成为五岳之首。</p><p class="ql-block">太和宫的整体建筑依据天险、随山就势布局,特殊的地貌形成了众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观。所有的建筑都充分利用山形的自然起伏;殿宇建筑均借用其险峻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磅礴的的艺术效果,“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使人由此产生一种险峻中的稳重和独步天庭的庄严,体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势和君临天下的威仪。</p> <p class="ql-block">过了灵官殿,金顶就在眼前。然而,登临金顶的路途还有长长的石级,真所谓“看山跑死马”。最后的冲刺的一段石级非常曲折陡峭,称为“九莲蹬”。绝壁之上的九莲蹬长64米,九曲转折,陡直峭险。212级石阶随山势转折,每层石阶都用铁钉固定,走在上面实在是胆颤心惊。</p> <p class="ql-block">金殿,是金顶乃至整个武当山建筑的精华和象征。武当山金殿是由90吨铜、300公斤黄金,铜铸鎏金而成的仿木结构宫殿。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殿。金殿里供奉着玄武大帝,许多游客至此,都会虔诚地拜上几拜。站在武当山金顶,极目四方,群峰连绵起伏,武当风景尽收眼底,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仙境。</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顶的护栏铁索上挂满了同心锁,不少情侣一同登顶挂锁,以见证他们的爱情,以期百年好合。</p> <p class="ql-block">从金顶下山至南岩方向,如果从明代古道步行听说要好几个小时,虽说景点比较多,但对于我们年老体衰、体力不支的老年人来说显然难度比较大,还是选择从金顶后山下行至索道站,乘缆车返回琼台。下山途中,站在沿途石阶极目远眺,蜿蜒起伏的城墙、坚韧挺拔的古松、肃穆庄严的太和宫、丹墙翠瓦的转运殿、巍峨隽秀的狮子峰、绵延千里的云海,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动静交互的天然画卷。此时此地,拍照留念,人与自然融于一体,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琼台乘坐观光车到太子坡不到20分钟就到了。太子坡在武当山狮子峰,又名复真观,始建于明永乐,清初重修。这组红墙翠瓦的殿宇,充分利用了狮子峰的特殊地形,随山势重叠错落,沿中线建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宇、斋房。顺依山势回转建起的犹如波浪起伏的夹道墙尤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得名于道教尊神真武大帝(净乐国太子)的修炼故事:相传他15岁在此坡修炼,后因灰心下山,在磨针井受紫气元真点化重回山中,终得大道,故又名“复真观”,寓意“复回真修”。现为武当保存最完整的道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复真观内,现仍保存着“实行土地革命”和“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的宣传标语,它是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主力转移至武当山短期休整,司令部设在紫霄宫。期间红军第八师政治部驻扎在太子坡,并在道房右院的照壁上写下此标语,推动土地改革和革命动员,成为武当山红色文化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接着,乘车来到南岩景区。南岩是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亦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光最美之处。全称大圣南岩宫,因岩体朝南而得名,亦称紫霄岩。该建筑群始建于元代,明代永乐至嘉庆年间经历重建与扩建,现存石殿、南天门、碑亭及两仪殿等主体建筑,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据说,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p> <p class="ql-block">玄帝殿是南岩宫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412年,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遗存。该殿坐南朝北,建在三重石台阶上,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殿前置月台及石崇台,围以华栏,整体建筑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走出玄帝殿后门,眼前豁然开朗:万山拱翠似碧波滚滚;凭栏俯瞰,但见岩下深不莫测;危崖之上殿宇巍峨,悬崖峭壁惊险建筑奇观被誉为“悬崖上的故宫”。在这个悬崖峭壁处有一条古栈道通往两仪殿、天乙真庆宫和龙头香景点。南岩古道边有许多摩崖石刻,在皇经堂的墙上,有“福”、“寿”、“康”、“宁”四字,都是明代名人字迹。从栈道上放眼望去,布局错落有致的南岩古建筑临崖迤逦,建筑的轮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可以想象盛时的南岩该是一幅“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从两仪门进入是两仪殿。此殿坐北朝南,面临大壑,进深、面阔三间,通高约7米,为歇山顶式砖木结构,覆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建有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窗门,安在前金柱殿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前面的石殿;殿前绝崖旁的一座雕龙石柱上,就是万众瞩目的俗称“天下第一香”的“龙头香”。武当山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仙山”,就是因为这处令无数游客想去而又不能去敬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龙头香又名龙首石,始建于公元1314年。它是古代能工巧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而成的一处奇巧、玲珑的石刻作品。该盘龙石梁长约3米,宽约30厘米,于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出,两条盘龙造型浑然一体,传说为玄武大帝御骑。石雕龙首端雕有一香炉,似仰视吞噬一团火球跃跃欲飞,同远处的金顶遥遥相对。由于龙首石悬挑于绝壁外,横空挑出,下临深谷,状极险峻,古时候敬龙头香的人需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粉身碎骨,因此,“龙头香”才被称为“天下第一香”。</p> <p class="ql-block">南岩殿外的“观景台”是欣赏南岩美景的好地方:清晨,云雾从山谷中升起,环绕着大殿,像给宫殿披上了一层“白纱”;傍晚,夕阳洒在殿顶的铁瓦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与山间的红叶、绿树相映成趣,宛如仙境画卷。</p> <p class="ql-block">从南岩下行至紫霄宫,片刻时间就到了。背依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东北展旗峰的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始建于北宋,其面对五老、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宝珠峰,这些山峦形成一把天然二龙戏珠宝椅,明永乐皇帝因此封此地为“紫霄福地”。经过明永乐至嘉庆年间的屡次扩建,紫霄宫已成为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这里还保存一些红色印记,曾经是1932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地,贺龙元帅也曾在此居住,留下许多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紫霄宫乘观光车返回游客中心已是傍晚时分了,对我这个70后的人来说,武当山的美好时光,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