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我们中大中文系1965级的同学们满怀深情重返母校,于10月12日和13日分别在广州中大和深圳两地举行了入学60周年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 整个活动始终沉浸在热烈、温馨、祥和的气氛中,为跨越一甲子的同窗情写下了温暖动人的新篇章。谨以此恭贺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谢谢梓权老师,也谢谢几位老同学和老同学女儿提供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11号下午,海南、河南和汕头、深圳、珠海、新兴等地的同学已陆续到达中大紫荆苑酒店。</p> <p class="ql-block"> 大门口留一张!</p> <p class="ql-block"> 康乐餐厅门口竖起的导引水牌。</p> <p class="ql-block"> 12日上午在康乐餐厅举行了座谈会。座谈会上,陈梓权老师、余伟文老师和陈颂声老师先后讲话。老师们追溯了60年来我们一起学军、学文、学工、学农建立起的缘分,回忆了我们这代大学生的特殊经历。肯定了我们是有担当、有做为、有贡献的一代。</p><p class="ql-block"> 天时、地利、人和,百年校庆和系庆后的这次聚会,一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的发言内容纪念册另行刊登)</p> 陈梓权老师发言。 余伟文老师发言。 陈颂声老师发言。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还为我们正在编辑的纪念册书写了封面。</p> <p class="ql-block"> 接着是几位同学代表发言。他们谈到了文脉相传大师云集的中大校训,谈到了60年来我们的师生情、同学情。深情缅怀逝去的老师和同学,也感谢组织这次纪念活动。希望健在的同学们保持乐观心态,延续这次三代聚会的盛况,五年十年后再聚首!</p> 广州同学代表何文光发言。 留校同学代表卢明长发言。 深圳同学代表谢华发言。 河南同学代表牛学武发言。 海南同学代表伍鼎锐发言。 女同学代表肖秋荣发言。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蓝桂招激情满怀,承上启下,引导过渡,成功地主持了12日上午的聚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 温仲端和谢华负责入校60周年纪念册的编排印刷。内容繁多,工作量大。这是老温在通报有关纪念册的编辑情况和注意事项。</p> <p class="ql-block"> 麦石安在组织活动事宜后,负责联系车辆交通,为老同学来来往往拍照和穗深之间交通顺畅,不放过每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汤小萍负责纪念活动的联系和后勤工作。她方方面面考虑周到,不怕麻烦,不辞辛苦,赢得大家的普遍赞扬。</p> <p class="ql-block"> 留校任教的朱婵清,一如既往,不怕麻烦地联系纪念活动的纪念品、聚餐和住宿事宜。</p> 抓拍一下,做个记录留念! <p class="ql-block"> 伍鼎锐赋诗一首颂师恩。</p> <p class="ql-block"> 入校一甲子纪念活动师生大合影。</p> 岁月沉淀,情谊不变。为我们的相聚留影、干杯! 师生情深。 <p class="ql-block"> 旁边是颂声老师的女儿和夫人。</p> 和温远良特使女儿合影。 <p class="ql-block">黄均柱委托外孙参加聚会,并嘱咐要和几位老同学合照,以慰思念和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 绿娇先生老蔡以歌助兴,唱出了放达浓情的客家山歌。唱时代,赞聚会,赢得阵阵掌声!</p> 旧地重游访老友。 <p class="ql-block">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60年后的聚会少不了的家庭照。</p> 席安民一家。 陈绿娇一家。 牛学武夫妇。 王惟松夫妇。 伍鼎锐夫妇。 吴卓夫妇。 蔡楚标夫妇。 刘根源夫妇。 麦石安夫妇。 多专注、多开心,抓拍几张表情照!。 中文堂合照。 中大北门合照。 <p class="ql-block"> 谢发写诗抒发情感。</p> <p class="ql-block"> 12号中大的纪念活动结束了,13号去深圳继续进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