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康养旅游北戴河《联峯山》公园注:当年林彪出逃的地方

太阳

<p class="ql-block">那天清晨,阳光刚刚爬上树梢,我们一行人便走进了联峰山公园。一棵老树伫立在路边,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枝叶如伞盖般铺展开来,把一片清凉稳稳地托在头顶。树下立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蓝底白字写着“这么近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像是在轻声邀请每一个路过的人:别赶路,去感受路。</p> <p class="ql-block">沿着整洁的街道往里走,天空澄澈如洗,几辆汽车缓缓驶过,不疾不徐。路旁的绿树整齐排列,枝叶随风轻摆,路灯安静地立着,像守候多年的哨兵。远处一座红顶建筑静静伫立,仿佛在提醒我们,这里不只是自然的栖居地,也藏着岁月沉淀下的秩序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没走多远,一座石质牌坊赫然出现在眼前,庄重而典雅。蓝底金书的“联峰山”三字高悬其上,阳光照在字面,泛着温润的光。牌坊两侧对称的雕饰古意盎然,中间通道宽敞,直通向林木深处。右侧一座黄墙红瓦的小屋静静守候,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守门人,不言不语,却让人顿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不久,便到了公园的核心入口。古典柱子撑起恢弘的门廊,上方“联峰山”三字再次映入眼帘,这一次是嵌在深蓝底的匾额上,格外醒目。几位同伴已站在门前,有人笑着挥手,有人静静凝望。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不只是来踏青的游客,更像是走进一段被自然封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红门紧闭,却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门楣上的“联峰山”三字在晴空下显得格外沉静,仿佛在低语:这里曾见证过风云变幻,如今却只愿安放一片绿荫与清风。树木葱茏,天空湛蓝,连空气都带着一种洗尽铅华后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粉色运动服的朋友在牌坊前张开双臂,笑容灿烂得像这秋日的阳光。她站在“联峰山”金字牌匾之下,仿佛在拥抱整座山林的呼吸。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康养,不只是身体的休憩,更是心灵的舒展——在这片曾因历史而沉重的土地上,我们正以最轻盈的方式,重新定义它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入口两侧的门柱上贴着“防火”标识,提醒着现代管理的细致入微。可这并未破坏整体的古典气质,反而让人感到一种踏实的安全感。蓝天之下,古意与现实悄然融合,远处的建筑若隐若现,像是从山林间自然生长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我也忍不住在那座蓝匾拱门前停下脚步。双臂张开,任风吹过指尖,阳光洒在脸上。那一刻,没有历史的回响,没有过往的沉重,只有自由的气息在胸腔里轻轻回荡。身后是葱郁的树木,前方是开阔的小径,仿佛整座山都在说:来吧,只为此刻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途中遇见一块醒目的标牌,“这么近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几个大字在绿植映衬下格外生动。田士娟同学站在旁边,手指向标牌,笑容温润。她没说什么,但那姿态分明在说:是啊,这么近,何必远行?河北的秋,就藏在这片山林之间。</p> <p class="ql-block">许敬贵同学戴着墨镜,站在同一块标牌前摆出优雅的姿势。她穿着蓝底白点的连衣裙,背景是灰石墙与茂密绿植,像一幅随手拍下的生活画报。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旅行最美的部分,不是抵达某个地标,而是你站在那里,被自然温柔包裹,心无挂碍。</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走到一处立体字景观前,“这么近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被做成三维权重的字样,立在绿树之间。一位穿粉色上衣的朋友张开双臂,像是在欢迎整个秋天的到来。她的身影与文字、树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此刻即永恒”。</p> <p class="ql-block">树林深处,一张长椅静卧在草地上。三位朋友并肩坐着,笑声轻轻荡开。她们穿着色彩明快的夏装,与秋日的绿意相映成趣。没人提起历史,也没人追问过往,我们只是坐着,晒着太阳,聊着琐碎的日常——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康养:在宁静中,找回生活的本味。</p> <p class="ql-block">同一张长椅上,画面再次定格。中间是穿粉色上衣的她,左边是戴白帽、穿紫衫的男士,右边是穿蓝点裙的女士。三人笑容自然,毫无摆拍的痕迹。背景是层层叠叠的树影,阳光穿过叶隙,洒在肩头。那一刻,我按下快门,也把这份轻松与亲密悄悄收进心底。</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块石碑静静立在林中,上面刻着“山眼井”三个字,中英文对照的文字讲述着它的传说与来历。四周树木幽深,虫鸣低语,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这口井曾是山中的灵脉,如今成了历史的注脚,沉默地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古老契约。</p> <p class="ql-block">一位朋友站在井边的介绍牌前,手扶着木框,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光影。她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仿佛在与百年前的某个身影对望。那一刻,山风轻拂,林间寂静,历史不再是课本里的字句,而是脚下这片土地真实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太阳同学(网名)也驻足于信息牌前,一手扶牌,一手轻搭腰间,神情专注。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斑驳如碎金。他读得很慢,像是在咀嚼每一个字背后的时光。我不打扰,只远远看着——在这片曾因政治风云而闻名的山林里,如今最动人的风景,竟是普通人对历史的静默致敬。</p> <p class="ql-block">走到一处木质平台,四周高树参天,红栏若隐若现。许敬贵同学穿蓝白波点裙的女士站在平台上,阳光穿过叶隙洒在她身上,像为她披了一层光纱。她静静望着远方,仿佛在聆听山林的低语。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康养,是让心回到最自然的状态,像这片林子一样,不争不扰,自有节奏。</p> <p class="ql-block">池塘边,三位朋友坐在岩石上,背景是小桥与绿树。她们笑得轻松,像是忘了城市的喧嚣。左边和右边的都穿着粉色上衣,中间那位是蓝白波点裙,色彩明快得像一幅秋日水彩。没有人提起“林彪出逃”这个标签,但我们都清楚——正因走过了那段历史,这片宁静才显得格外珍贵。</p> <p class="ql-block">湖边停着一艘蓝灰色的充气船,船身微微晃动,映着天光。许敬贵,田士娟同学站在旁边,背景是红灯笼点缀的木屋,传统风格的屋檐下,几张桌椅静静摆放。远处一辆白车停在树影间,像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风景画。她们没上船,只是站着,笑着,仿佛在说:有些风景,远远看着,就已足够治愈。</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9月21日。这一天,我们在北戴河的联峰山,走过牌坊、林间小径、古井与湖岸。这里曾因一段特殊历史被人铭记,但今天,它以另一种方式被重新书写——不是作为政治的注脚,而是作为普通人疗愈身心的绿洲。</p> <p class="ql-block">地点:秦皇岛北戴河《联峰山》。山不在高,有静则灵。水不在深,有光则明。我们在这里散步、驻足、欢笑、沉思,用脚步丈量自然的宽厚,也用心灵感受历史的余温。</p> <p class="ql-block">照片来源:全体同学。每一张照片,都是我们共同的记忆碎片,拼凑出这个秋日最温暖的图景。</p> <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太阳。</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太阳。</p> <p class="ql-block">音乐:又见山里红。</p> <p class="ql-block">完成时间:2025年10月19日。当所有画面归档,文字落定,我忽然觉得,真正的康养,不只是来过这里,而是——走了一圈,心更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