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东省徐闻县国营五一农场中学75届毕业的同学,10月17-19日在广州欢聚纪念毕业50周年。其中,崔艳梅、叶伟强、邓平、何群英和吴彩明是五一农场英山队的职子,他们相约在19日邀请在广州的英山队知青及居住在佛山的英山队职子茶聚。于是,就有了这次自2018年五一假期,英山队知青职子参加“国营五一农场七队(英山队)建队58周年五一节聚会庆典”活动以来,最多人参加的英山队职子知青聚会。</p><p class="ql-block"> 19日上午8时,参加聚会的职子和知青就陆续来到聚会地点,广州市中山四路海宝酒家5楼A16房,这里有最大的圆桌,可坐22人,刚好这次聚会也是22人(其中职子12人,知青10人),真乃圆圆满满。</p><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初,300多名知青响应伟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为国分忧,从广州来到五一农场,其中有20多名知青下到英山队。当时,知青大多是不到20岁的青年,而1952年开荒建场的垦一代(老工人)大多不到40岁,正值壮年,他们的子女(职子)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在老工人宽广情怀的关爱下,在知青带给农场新知识新视野的过程中,在职子好奇和敬佩的目光中,这三拨人很快融为一体,并且发展和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红土情谊。</p><p class="ql-block"> 聚会上,大家谈起当年在英山共同工作、生活的情景,无不感慨万千。职子邓平说,我们在参加工作前接触到的社会经验,其实就是从知青身上体会到的,他们带给我们过去从来没有见过和知道的许多新鲜事物,让我们大开眼界,令我们受益不浅。</p><p class="ql-block"> 职子叶伟强说,我们读书时的五一中学的老师,大多数是广州知青,他们教会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五一场的职子,后来许多成了徐闻各个农场的骨干,这得益于知青老师的教育。他还说,那时我晚上路过知青住的大宿舍,总会看到知青们在看书学习,练习书法,让我很佩服。</p><p class="ql-block"> 知青赵大智说,老工人从思想上、生活上和生产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让我们有大家庭的温暖,我十分感恩。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每一个老工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知青朱颖启说,老工人、职子和知青,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当年英山队的领导和老工人十分重视发挥知青的作用,在科研、文化和宣传方面尽量发挥知青的作用。现在,许多老工人已经作古,我们十分怀念他们。我们与职子在英山结缘,这种兄弟姐妹般的红土情缘,要一直延续和发展下去。</p><p class="ql-block"> 邓平1975年参军,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作战英勇,荣立二等功。2018年五一假期,在“国营五一农场七队(英山队)建队58周年五一节聚会庆典”活动上,邓平讲话,讲话之前和之后,他都向全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今天,他再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腰板依然挺直,目光依然坚毅,热爱党,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初心不改。英雄不老,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01.英雄的军礼</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间来到中午12点,茶市结束,聚会也要结束了。感谢本文开头提到的5位英山职子,他们赞助了本次聚会的餐费。感谢知青吴耀民,他操办了本次聚会的场地,令大家十分满意。感谢所有参加聚会的职子、知青,每一次的见面,都是英山情缘的延续和加厚。感谢因事未能来参加聚会但关注着聚会的职子和知青,期待下次你们参加。</p><p class="ql-block"> 职子和知青,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图 前排左起:何群英、李翠莲、吴耀民、朱颖启、杨灿基、曾华秋、谭明、崔艳梅、吴彩明、陈瑞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后排左起:蔡文静、赵大智、帅锡年、林伯武、叶伟强、陈秋明、何绍煊、邓平、刘荣添、何其全、伍国忠、邓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