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戈壁滩上的蹉跎岁月》</p><p> 文稿来源:李方都</p><p> 图片来源:宁蔚夏、李方都、曹卫刚</p><p> 美篇制作:白拥军(临泉)</p><p> 2025.10.19</p><p><br></p><p> 我们跟随父母因修建青藏铁路来到这边远的高原,又被那时代的烈风卷到这片戈壁滩。我们就像一颗颗种子,落在这片名为“战天斗地”的苍茫中。那时,我们十七八岁,身躯尚且单薄,理想却厚重得能压弯命运的秤杆。我们曾渴望与脚下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面色如铜的农牧民毫无间隙地熔铸在一起。那是一种滚烫的、近乎神圣的献祭。</p><p> 戈壁滩上,我们修筑草库伦,寒风,裹挟着沙土与雪末,像无数把看不见的锉刀,日夜打磨着我们的青春。汗水刚从毛孔里渗出,瞬间就被狂风舔舐殆尽,只在黝黑的皮肤上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迹。建造提灌站时,我们用年轻之躯,要扛起超出体重的水泥预制板。我们幻想着,来年这里将流淌起我们亲手引来的湖水,浇灌丰饶的草原。</p><p> 我们,也曾有过骑马牧羊的奔驰,收割麦草的辛苦,晒场碾滚的驾驭,我们也曾有跳进湛蓝的湖中,游到芦苇荡深处,捡拾天鹅蛋的兴奋,那是含着苦涩的快乐。</p><p> 然而,更多的日子里,我们挤身在戈壁滩上掘出的地窝子里。低矮,阴暗,土腥气混着汗味,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笼罩。狂风在头顶嘶吼,我们蜷曲在弱灯下,谈论宏大的理想,回想着孩童时期的美好,睡眠中听到的是枕边的沙粒石子脱落声,却还要抵御漫漫长夜与彻骨的寒凉。也许我们相信,天寒地冻,狂风暴雪,泥浆汗水,正是将我们锻造成一代革命新人的必然经历。</p><p> 岁月中,曾渴望冬季里能有一次痛快的热水澡,夏季中有一块干静的排泄处,我们的胃更渴望一顿细粮和香喷排骨。那时不经意的,思念与烦闷便爬了上来,我们怀念城市里的喧闹,母亲手尖的温柔,骑着自行车到处闲逛的自在。我们更烦恼那满身的沙土,那无休无止的风,将沙粒揉进我们的头发、衣领,甚至梦境里。</p><p> 如今的青年人,无法理解我们曾写在旗帜上的誓言,更难体会到那在地窝子的幽暗与浑身的刺痒中,对一盆清水、一缕来自远方家书的墨香,所怀有的、那种近乎于疼痛的渴望。</p><p> 我们将一生中最滚烫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那片高寒之地。它给了我们一身坚韧的筋骨,也让我们丢失了那段本应属于少年的、轻盈的权利。这其中的得失,像青海湖深不见底的水,至今,仍在我们生命的深处,像沉默的涟漪,永远在心中荡漾。</p><p><br></p><p> 方都2025.10.12于上海</p><p><br></p><p>(有感于方都同学巜戈壁滩上的蹉跎岁月》)</p><p> 白拥军(临泉)</p><p> 2025.10.19</p><p> 调回时光的影子,将青春定格在浩瀚的戈壁,沐浴着风雨,渴望着彩虹。用纯洁的心灵构筑着未来的梦想。用岁月沉淀的墨,将“百草”的良方献于杏林,去疗治众知青寒冬里留下的伤痕。一幅透着成熟气质的脸庞是当年的同学,一篇华文激起的是知己内心的波澜。</p><p> 忆岁月流金溢彩,抚今朝细品人生。亲爱的同学,请拾起共同的记忆,挽起友谊的臂膀。在快乐的苑园里,让幸福成为永恒。</p> <p>曹卫刚同学的感言诗</p> <p>李方都同学激情文稿的结束语</p>